清 在星辰边缘,侧身而坐,单手托腮于石桌之上,俯视天下,她依旧一身靛色青衣,只要她愿意,除了那些早就被古老十境自成一片世界封印的禁地,整个天下八成的区域都可以尽收眼底,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境们慢慢复苏,新的灵气时代新的十境也会渐渐出现,她能看清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少。
她就这样看着,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大日断天刀斜插在星辰上,他跟随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是在清成道之时被祭炼一颗大日锻造而成,他的名字其实很能说明 清 的一些想法,他犹豫许久还是传音道:“真的要这么做了吗?想好代价了吗?”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的,我是三阳,有着不得不去的理由。”
“正因为你是三阳,才可以不这么做”
清 抬眸,摇头,道:“多说无益,我会尽量保你周全。”
大日断天刀震颤不己,情绪有些波动:“我不是贪生怕死,再者真到了那个时候,你是保不住我的。我是觉得,如果你成功了,是否会对普通苍生带来劫难,是否会惹得定界石不满?从来出手针对你。”
清 认真斟酌了一下,回答道:“不会,真要是成功了,短期来看对普通苍生会有大祸,长期看是对这个灵气时代的所有苍生都有益,话说回来,我应该等不到定界石前辈找我清算的时候。”
大日断天刀陷入沉默,似乎从清成道为三阳以来,她很少有这么悲观的时候,上一次还是在灵气寂灭期到来的时候,大日断天刀忽然想到什么,有些激动:“那你还在等待什么?等 恒 留下的后手吗?”
清 再次摇摇头:“等一个前辈,他的态度决定了这件事最终的结果。”
“什么结果?”
“坏和最坏。”
清 伸了个懒腰,纤细手指插进秀发顺了顺。
身后道童轻轻倒上一杯水,道童看着不到十岁的样子,一头长长的黑发中夹杂着几缕白发,尤为明显,正是被 清 带回的羽林宗宗主羽尘,修为己经恢复到了九境圆满,马上就要重回十境,虽然修为没有达到自己巅峰之时,但跟随着三阳之一的 清 还是让他有了很大的收获,按照他的预期,这个灵气时代他必然会比上个灵气时代更强。
羽尘心中思索,他其实也能感觉到 清 要去做一件大事,只是究竟是什么事情,他还不敢乱下定论,于是他问道:“前辈,你要离开这里吗?去做什么?”
清 轻轻笑了,伸手一抓,整个九洲上空灵气紊乱起来,遮蔽天机,她淡淡开口:
“我要这天上落的雨,都回到天上。”
……
几场急雨,几股春风,杨树发了芽儿,桃树开了花。
灵气复苏第17年,履珠镇,一位身着精致衣裳的少年摇着大袖走过小镇上一座座牌坊,去往一处小酒馆。
少年神色高傲,身后背着一根漆黑的长棍,他的名头在小镇上不算小,小镇第一大户蒋家的二公子,蒋苏。
这蒋家其实之前也算不上小镇第一大户,与蒋家同一级别的大户还有至少西五家,只不过蒋家命好,出了个有能耐的大公子,拜入了仙人宗门,很早就成为了修行者,据说现在己经是二境的修行者了,那可是与神女一般的仙人。
不多时,蒋苏就来到小酒馆门口,一眼就看见李二在那里靠着门扉,深闭眼窝,小口喝着浊酒,蒋苏冷哼一声:“李二,怎么有钱来喝酒了,莫不是卖闺女得来的?”
李二微微睁开浑浊的双眼,仔细辨认了一下来人,也不打算起身,转眼看了看手中小碟里不多的酒,犹豫着要不要一口喝干净,最终还是咂了咂嘴,喝下一点点,余下大半,酒液顺着喉咙缓缓滑下,这才开口:
“回二少爷的话,酒不贵。”
蒋苏将背后的长棍取下,放到门口挑着酒幌的长杆旁边,长棍与长杆倒是八分相像,长杆上挂着的酒幌上写着奇怪的两个字,这就是这家酒馆的名字了--红莲。
“昨日听管家讲,你将女儿卖给了沿途路过的商队,我起初是不相信的,难道穷人家的父母也这么狠心的吗?今日一看,你还真不配作个父亲,你女儿才七八岁吧?”
蒋苏厌恶的看了眼李二,抬腿踹了一脚,便走进酒馆:“听说你卖了两枚大钱,这里一壶酒才一枚小小钱,够你喝两千壶了,最好能喝死你。”
酒馆不算太大,蒋苏记得之前好像是个裁缝铺来着,是对老夫妻经营,手艺还是不错的,只是胆子很小,怕怪物再次袭来,就卖铺子回到乡下了。现在酒馆的主人是对看着很年轻的夫妻,但是己经有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儿了,平时也都是掌柜和他的女儿照看着酒馆,掌柜夫人都在后院,很少露面。
掌柜夫妇相貌平平,但生的女儿却是国色天香,仙女一般。
酒馆内歪歪扭扭随意摆着十几张桌子,桌子挺大,一张桌子能坐下六七个人了,十几张桌子再加上一张柜台,把酒馆塞得满满当当,显得有些拥挤。此时,坐在酒馆中央的,是说书的老何,三十多个脸上挂红的男人围着老何边喝边听,有的端坐在椅子上,有的蹲在椅子上,还有的觉得不过瘾,干脆盘腿在桌子一角。
酒馆掌柜对此见怪不怪,不加制止,双手拢袖,身体前倾趴在柜台上,时不时打个哈欠,身旁放着一尊小石觞,里面盛着大满的酒液。
蒋苏都不需要仔细去听,便知道老何在说些什么,老何在酒馆说书,酒是随便喝的,酒馆掌柜也不收他的酒钱,只要求他说些大家爱听的故事。
一开始老何总说些有的没的,大家兴致缺缺,后来他突发奇想,把西年前神女大人在怪物的侵略下保护村子的事迹当成故事说了起来,结果大家格外的喜欢,每天都要听几遍,搞得现在连镇子上的孩童都能倒背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