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阴沉沉的下雨天。在夜晚来临之前,雨势终于慢慢的变小,慢慢的停了!院子里的积水终于有机会流干净了!
距离大河远一点的村庄,村里各排房子院门前,都统一修了排水沟,村前村后和村子中间又挖了蓄水湾。每家每户院子里的积水,都顺着阴沟慢慢的往院子外边排出去。水流与院外路上的积水汇集,顺着自家小院前边的,东西走向的,半米深的小排水沟,排向村边约1米半深的大排水沟。一路汇集,穿过与大排水沟连通的半圆型路下排水通道,哗哗的流进村前村后十几米深的蓄水湾。
大约占两三亩地大的大蓄湾。平时都在底子下边存着一点点的水,如今因着连天的大雨,湾里汇集的雨水都快溢出来了!
临着弋庄的那段大河,河水因着连日的大雨,加上河两岸的许多村庄的排水沟,齐齐的往河里排积水,水位越发升高了…。
眼见得雨也停了,天也快黑了。
女人们赶紧收拾好自已的针线家伙式,回自已家给一家人做晚饭去了。
互相聚了快一天了的人们也终于舍得各自回家去吃晚饭了。
一天下来,水没少喝,也就是管了个汤饱^0^。早上吃的那点子玉米饼子咸菜棒棒面,早就耗光了!
各人都摸着空瘪的肚子,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美华家前边隔着两排房子,住在中间户的英明爷爷家,新过门两个来月的英明嫲嫲,送走了在自家耍了一天的几个妯娌。
转回西屋,又把炕上和炕前屋地上简单的收拾了一番,到堂屋角落的洗手盆里洗洗手里,也开始刷锅添水做晚饭。
农家小院多数都是盖三间大北屋,中间那间叫堂屋。
一进堂屋门,分两边各自用土丕块垒一个火灶塘,分别在堂屋东南角和西南角。
灶口往北一米左右,就是连接着东西两房的里屋门。
每家的堂屋靠北墙的角落里,会用土丕块垒个两层的小饭橱。
煮好的地瓜干放在小陶盆里。糊好的玉米面饼子,就放在专门放干粮的簸箩里。这就是那时候的干粮。
饭橱里边上层放碗筷,下层放粮食。做好的干粮就放在饭橱子顶上。
北面另一边的角落里就放个水缸,装着日常生活要用的水。旁边放个木架子,放洗手盆和毛巾。
东为尊,是以家中长辈多居住在东屋。西屋就是小辈和孩子们住。
盘坐在东屋炕头上的,英明爷爷的嫲嫲探着身子往堂屋喊了声:“英明家的?”
“哎~”英明嫲嫲连忙放下手中炊帚,几步走进东屋,站在炕前问英明的嫲嫲:“嫲嫲?怎么了呢?”
老太太坐在炕上舒展着满脸的皱纹,笑咪咪的看着自家的孙媳妇道:“英明媳妇啊~,你把昨天从坡里顺手掐回来的芸薰菜给烫了,加点蒜拌拌吃。明儿早上要是还不下雨,估摸着大队里就该安排干活了。今晚上吃了饭早睡觉,明天早点起来做早饭,吃了好去大队集合干活挣工分去!”
“唉~,我这就去把芸薰菜洗了去。”英明嫲嫲轻快的答应着就转身出了东屋,到堂屋里继续做饭去了。
你就说吧,农村最多的是土地对吧?
按理来说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随随便便撒点什么蔬菜种子,多少的浇着点水。自家应该都是不愁没菜吃的!
可奇怪的是,那时的农家,一天三顿饭,几乎都是玉米面饼子就着咸菜外加棒子面粥!几乎不怎么炒菜吃!是没菜吗?还是缺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