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刘耀之,他的表情严肃而郑重,一字一句地说道:“先生,请您放心。我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将今日之事透露给官府半分。只是,此事对于我来说实在过于重大,牵涉甚广,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断。所以恳请先生允许我回去仔细斟酌一番,再给您一个确切的答复。”
在听完李峰这番诚恳的话语之后,刘耀之的脸上缓缓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这抹笑容仿佛隐藏着深意,让人捉摸不透。紧接着,他微微点头,语气平静地说道:“好啦,既然如此,那你便先回去吧。瞧这天色,也快要到早课时间了。”
得到刘耀之应允后,李峰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对着刘耀之恭敬地拱手行礼。然后,他小心翼翼地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这间略显简陋的茅草屋,并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了刘耀之的视野之中。
然而,此时的李峰并不知道,就在他刚刚离开之际,刘耀之心中暗自思忖着刚才与他交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尤其是最后那句看似随意的“你可以把我今日说的话告知官府。”实际上却是刘耀之精心设计的一场试探。
因为刘耀之深知,如果李峰会选择去向官府告密,或者根本没有向他作出任何保证,那么几乎可以断定,李峰绝不会参与造反行动。相反,如今李峰不仅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泄密,甚至还请求给他一些时间来思考是否加入,这足以表明李峰内心深处或许已经产生了造反的念头,亦或是对当下的朝堂局势心存不满。
刘耀之静静地凝视着李峰渐行渐远的身影,嘴唇微微翕动,低沉的声音犹如蚊蝇细语般喃喃自语道:“小子,你可千万不要令我大失所望啊!我可是将自已全部的筹码和期望,一股脑儿地押在了你的身上。”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三天的光阴转瞬即逝。在这短短三日里,李峰的生活依旧如同往昔那般平静如水,毫无波澜。然而,每天晨曦微露之时,刘耀之都雷打不动地为众人授课讲学。
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仿佛之前发生的事情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但只有李峰心里清楚,这三天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苦苦思索是否要应允那位耀之先生的请求。这个抉择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到他未来的道路和命运。
终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峰下定决心答应耀之先生。就在这一天,当所有人都收拾行囊,准备启程返回山上的时候,李峰却突然表示自已有要事缠身需要留下来。众人虽然感到有些诧异,但也并未多问,纷纷踏上了归山之路。
随着脚步声逐渐远去,原本喧闹嘈杂的茅草屋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此刻屋内仅剩下李峰孤零零的一个人。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耀之先生缓缓开口说道:“看来你已经做出了决定。”
李峰闻言,赶忙恭恭敬敬地以弟子之礼拜见刘耀之,并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先生,学生已然考虑周全。”
刘耀之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注视着眼前的李峰,缓声道:“既如此,那么从今往后为师便正式开始对你悉心教导。”
听到这话,李峰连忙拱手问道:“不知依先生之见,我们应当如何着手呢?”
“现在大明虽然已经进入王朝末年倒计时,但现在还不是我们起势的时候。再怎么说大明还是周围最强大的帝国,现在谁冒头就会先死。我们要沉住气稳扎稳打,正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待时机成熟之时在举旗造反,造反不仅仅要看当下局势,同样也要得到民心。民心如果不可用那就算造反成功也会被人推翻。”
李峰静静地聆听着刘耀之慷慨激昂地阐述自已的观点,不禁频频点头,表示深深的认同。在他的心中,对于造反这件事早已深思熟虑,经过一番权衡和分析,他认为最佳的造反时机应当选在崇祯十年之后。
到了那时,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布局,将目光瞄准广袤的广西全境,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战略规划。以广西作为坚实的根据地,逐步向外扩张势力范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然而,李峰并没有打算轻易地挥师北上直指北直隶。因为他深知,尽管明朝此时已显颓势,但后期崛起的剑奴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尤其是那些拥有汉八旗和满八旗精锐部队的剑奴们,其战斗力相当强悍。
而且,李峰也预见到未来北直隶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灾难和困境。与其冒险深入北方与强敌正面交锋,不如采取迂回战术,先占据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繁荣的南京城,并顺势掌控整个南直隶地区。
只要能够稳稳地守住这片富庶的南方土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实力。那么,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传言都将不攻自破。在绝对强大的火力面前,任何敌人都只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而就在这时刘耀之看着李峰问道:“你又是有何打算,或者对于未来你有何谋划。”
李峰闻言斟酌片刻后回答:“以我看来我们应该以南方为主要根据地,南方不仅多山还水系复杂,如果朝廷真的派兵剿灭我们,我们也有多条逃跑路线。
在山丘之间作战骑兵便失去了作用,况且关外剑奴虎视眈眈,只要我们做的不太过火,我相信朝廷会派出使者或官员与我们达成某种协议。
如果真的是这样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好事,如果我们打下的地盘太快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像先生说的,我们要稳扎稳打,那么就要打下一块地管理好一块地。要将我们自已发后方经营好,要不然我们在前面打后院确起火了,到时候我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如果想要经营好自已的地盘就需要人,需要大量的人才。”
刘耀之扶了扶胡须点了点头,对于李峰的规划刘耀之还是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