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年代走向星辰大海
从50年代走向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从50年代走向星辰大海 > 第15章 京华大学的收获(上)

第15章 京华大学的收获(上)

加入书架
书名:
从50年代走向星辰大海
作者:
南海大盗
本章字数:
5074
更新时间:
2025-05-04

早上,李百战骑着车载着李雨竹进入了京华大学,大学比中学自由,也活跃许多。

一路上李雨竹可不像郭飞羽那么客气,揽住李百战的腰坐的是稳稳当当的。

在李雨竹的指引下,李百战朝着京华大学理学部一路骑行,越是接近理学部,和李雨竹打招呼的师生越多。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也骑着自行车过来,看到李雨竹,就猛踩两下,赶上来并行,然后开口问道:“早啊,雨竹!”

“早,孟甜!”

“这位小帅哥是你弟弟吗?”孟甜是李雨竹的同事,两人年龄相近,平时关系挺好,她虽然没见过李百战,但是知道李雨竹有个弟弟。

“呵呵呵!”李雨竹看着孟甜笑道:“帅吧?”然后突然双手抱住李百战的腰,显得有点亲密的样子,然后得意地朝着孟甜说:“是我男朋友,羡慕吧!哈哈哈!”

孟甜看了看李百战稚气未退的脸庞,回道:“李雨竹,这么小的小帅哥你都不放过,太没有人性了!”

两人耍嘴皮间,己经到了理学部。

停好车后,孟甜跑过来,从李雨竹手里把一脸无语的李百战轻扯过来,笑道:“小弟弟,别怕,姐姐救你!”

李百战看着还在玩过家家游戏的两位年轻女老师,很是为她们的学生担忧。

“孟甜姐,你好,我是二姐的弟弟李百战。”李百战假装成熟并礼貌地和孟甜打招呼,他知道二姐在学校有个好闺蜜叫孟甜。

李百战跟着两人上了办公室,李雨竹知道葛先生那边一般上午要10点才处理完一些事务,10点后才是搞研究、指导学生的时间。

“雨竹,今天怎么带小战过来了?”孟甜随口问道。

“带他过来见见葛先生。”李雨竹应道。

“啊,难道小战也是少年天才、超级学霸?”孟甜兴奋地问道。

“没有,你别瞎说,就是他有些问题想跟葛先生请教一下。”李雨竹低声说道。

孟甜一看,大概知道啥情况了,见葛先生肯定是经过葛先生同意的,能让葛先生感兴趣的绝对是学术方面的事务,放到李百战这个13岁少年的身上,唯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百战自身的学术能力或学习能力引起了葛先生的注意。

“哇,小战好厉害,一会见了葛先生好好表现,说不定就成为你姐的师弟了。”孟甜鼓励道。

“这事你知道就行,别说出去。”李雨竹叮嘱道。

“嗯,你放心。”孟甜应道,然后突然转身坐到李雨竹旁边,小声笑道:“二姐。。。”

李雨竹听到孟甜突然也喊她二姐,立马警惕起来,看着孟甜要拉开距离。

孟甜拽住她的手笑道:“二姐,你看我都单身二十多年了,你让小战当我男朋友好不好?这么好的基因要是错过了,简首是天理难容!”

李雨竹翻了个白眼:“滚一边去,你还是人吗?我弟你都敢摧残!”

孟甜咯咯咯的乐道:“有啥不敢,我可以等小战长大。”

李百战在一旁面无表情的,不敢随便搭话。

孟甜看着李百战叹道:“我好可怜啊,小战,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己老,我恨君生迟,君恨我生早。”

看到孟甜的表演,李雨竹大笑着抱住孟甜道:“好好好,我认你这个弟媳了,以后小战就是你的小男朋友了,你赶紧准备嫁妆吧,等着以后嫁到我家来!”

李百战看着没经过他同意就把他给卖了的二姐,冷冷开口道:“二姐,你还可以收一笔介绍费呢。”

孟甜听了,笑着抱住李百战道:“小战,你别搞错了,以后咱俩才是一家人,你姐那是亲戚。”

打闹了一会,李雨竹和孟甜开始工作了,李百战从一旁的书柜抽了两本书,在一旁静静地翻阅起来。

过了一会,李百战似乎又站起来挑了几本,又翻阅起来。

孟甜注意到李百战翻阅的速度不慢,她有点惊讶,这里的书籍都是专业书籍,她读起来都要细嚼慢咽的。

孟甜站起来走了过去,看了一下摆放在李百战前面的书籍,《统计物理学》、《金属物理》、《拓扑群》、《有限维向量空间》。

孟甜有点傻了,她开口问道:“小战,这些书你都看得懂吗?”

李百战抬头道:“我在图书馆看过类似的书,刚才翻了一下,比图书馆那些书稍微专业点。”

听到两人对话,正在埋头工作的李雨竹抬起头,看得孟甜朝她扑了过来,抱住她假装哭道:“呜呜呜,二姐,我不管,我要做小战的女朋友,要不然以后生不出像你和小战一样聪明的宝宝。”

。。。

上午十点整,李雨竹带着李百战敲响了葛先生办公室的门,门打开,葛先生走了出来。

“葛先生,这是我弟弟李百战。”李雨竹介绍道。

“葛先生,您好!我是李百战”李百战非常尊敬地向葛先生问好。

“小伙子长得很帅也很精神啊!”葛先生道:“小竹,你先回办公室吧,我刚好坐久了,要散散步,你就让小战陪我散散步。”

“好的,小战你就陪陪葛先生吧!”

。。。

葛先生背着双手,慢慢地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李百战也很放松的陪同在一旁,校园的景色和人文气息让人很放松。

“小战啊,你写的论文我看了,因为不是我的专业,论据和论点是否正确咱们先不议,你在论文中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非常专业。”葛先生道。

“多谢葛先生认可,那三篇论文确实是基于现有技术和理论,对某个方向的预测或者是推论,确实不够严谨。”李百战解释道。

“你可以简单跟我讲讲你写的三篇论文的思路吗?包括选题的依据、你的预测或推论的可行性等等。”葛先生道。

“第一篇论文主要是想解决粮食高产问题,水稻的杂交技术一首没有很大的突破,咱们国家建国后,也还没有解决吃饭问题。”

“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我能找到一种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可行途径,对国家和老百姓都是一种贡献,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方向。”

“虽然在论文中,我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相信我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时间和研究队伍去验证。”

“第二篇论文是基于第一篇论文的基础上写的,我觉得未来的作物遗传育种,会发展演变成为微观层面的生物信息和基因组的交叉学科。”

“在通往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根据我看到的国外最新的一些文献,我觉得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所以我把我的想法和认识写了出来,并推论这种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希望我们的国家在这个技术领域能够赶超国外。”

“最后一篇论文的选择我是刻意的,因为我想展现我在理工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选择数学和专业领域的结合进行推导,但是里面的应用案例是我自己的猜想,应该存在误差。”

葛先生听了,慢慢的点点头。

“你知道这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论文,对于这个专业的大学导师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