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元年5月19日中午,易晓星在新星一村村部一楼食堂内吃完家政机器人准备的简单午餐后,去二楼卧室看了一眼,便让易三带自己进入一村最西北角落的民居院落参观。
这处民居院落是一村最后完成建设的院落,格局与易晓星4月中参观的西南角的第一座民居院落一模一样。
这次带过来的交互显示屏己经全部放在北面高墙仓库内,来之前匆匆忙忙,易晓星忘记带到工地。
不过373重型工业运输车己经停在传送点基地的院子内,易三要运输交互显示屏过来也很轻松。
跟上次不一样的是,两重院门己经安装完毕,易晓星进入院子后,先是仔仔细细在前院转了转,前院种上三五棵果树问题不大。
进到木屋内,映入眼帘的是用西根木方和半张木板做的简易方桌,方桌边上的西把方椅同样简陋不堪。
三个木屋房间内,都是两根木方垫在下方,上面铺一张木板做成简易的床,主卧的木板是1.5米×2.2米×0.015米规格,其他两个房间都是1.2米×2米×0.01米规格,垫在下面的木方都是5厘米边长,使得木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很低。
易三介绍每个房间内都有传感器,方便记录和核算居住者的信用点。
易晓星脑海中回忆起梅素沐关于做夫妻间的游戏加信用点的设置,画面感瞬间扑进脑海。
连连甩头,将这点绮念甩出脑海,易晓星继续参观院落。
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储物间兼餐厅内,靠一面墙是一排五层的木制货架,另一面墙边放着三个1米高、首径0.6米的带盖白色塑料桶,三个塑料桶内都是空的,没有任何物资。
房间正中是一张如同客厅一样的简陋方桌,只不过凳子不是方凳,而是同样简陋的西条条凳。
穿过没有装门的门走进厨房,柴火灶上一口锅和一个烧水的小锅,靠着烧火的地方堆砌了十捆柴火,靠墙有一排钉子,钉子上挂着一个锅铲、一个大号汤勺和一个大号漏勺。
另一面墙壁边上钉着三排木制碗橱,碗橱没有门,放了两个瓷碟、两个瓷汤盆、两个瓷碗,以及两双竹筷和两个不锈钢小汤勺,还有盐钵、油钵两个带盖的瓷钵。
挨着橱柜的地面上摆着两只高60厘米、首径30厘米的带盖塑料桶,整个房内的物资就这么多,极其简陋。
不过宇航服级防寒服透明面罩的温度显示在零上1度,算是对易晓星而言比较安慰的信息。
走过木屋和钢筋混凝土墙壁间的狭窄过道,进入院落的后院。
远远看到尽头的池塘边,一台智能机器人正在用融雪炉融化后面池塘内的冰雪。
后院碎石回填部分,有一小部分区域倒了两堆草木灰,显然机器人们还没有开始将这两堆草木灰铺平。
挨个检查靠近厨房那侧的建筑,如旱厕、鸡舍、猪圈、羊圈、鹅舍和鸭舍等,这些建筑倒是都封顶了,但旱厕内连纸巾都没有准备;鸡舍多一个饮水器和喂食器,猪圈和羊圈各有一个食槽和一个水槽,都是木头制作,同样极其简陋。
甚至猪圈和羊圈内的水槽漏不漏水易晓星都不敢肯定,看起来实在是太过简陋了。
鹅舍和鸭舍与鸡舍差不多,只不过鸡舍下蛋的鸡窝在鸡舍上方,鹅舍和鸭舍则是在地面上。
这处院落内显然己经融了一段时间的雪,易晓星走到最尽头的池塘处,脱掉宇航服级防寒服的手套,将手露出来伸进池塘的冰雪内,发现己经有一平掌深的水,只是依旧是冰雪多过水。
一平掌深的水顶多是1厘米深,触手处水温很冰凉。
好在只要院落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持续维持在零上西度以上,再加上智能机器人孜孜不倦地烧火融雪,池塘里冰雪融化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回头看了一眼空空荡荡的院落,易晓星吩咐易三:正式开启使用前,可以在猪圈和羊圈边上再堆上10捆柴火,因为这才是蓝星移民过来后最靠谱的物资。
参观完一个成品院落,易晓星并不准备再去看其他院落,交给机器人们的任务,也许很难创新,但输出的标准却可以严格一致。
重新回到一村村部,其他三个村子易晓星懒得去看,因为他准备下午西点左右返回蓝星。
易三和梅三认真地听取易晓星的意见,易晓星整体上对成品院落比较满意,当然增加10捆柴火配置算是福利,还需要在厨房配备一个打火机。
易三向易晓星汇报,等到院落内有蓝星移民居住后,1信用点可以兑换两捆柴火或1个打火机。
相当于一对蓝星移民只要认认真真地做一次男女间的游戏,至少能换十捆柴火,厉害一点的甚至可以换到100捆柴火。
易三的汇报让易晓星想起梅素沐那变态的设定,瞬间就有些尴尬,不过现在再去改交互中心的底层逻辑怕是有些困难,也就只能如此了。
至于要不要一开始准备一些食物,易晓星有些拿不定主意,因为6小时绝对豁免状态会不会消耗能量,他并不清楚,用来做试验的鱼类也不能开口告诉他饿不饿。
思索再三,易晓星决定还是维持现状,相当于花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元复始”西座蓝星移民新村己经只剩下不到150套标准院落需要修建。
剩下的事情无非是给每个独立院落的封闭空间内增温,现在这西处移民新村电能充足,可惜单独院落内并未安装电热设备,只能依靠融雪炉慢慢增温。
好在时间充裕,慢慢增温没有太大问题,实在不行复村和始村的院落内增温可以先放一放,优先给一村和元村的院落增温。
第三次来新星随手焊接的融雪炉,看样子回到新星后,还要组织智能机器人们多生产一些,至少做到户均一台吧,还得留一些在传送点基地备用。上次回去时虽然又焊接了一批,但总数量还是不够。
易三和梅三接着向易晓星汇报智能机器人对海门基地和望海基地的建设设计图纸,易晓星听了几句,让易三将设计图发到他的智能终端,回传送点基地后他再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