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吓得老朱直喊诽谤
大明:开局吓得老朱直喊诽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开局吓得老朱直喊诽谤 > 第30章 自我牺牲式的自我感动

第30章 自我牺牲式的自我感动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开局吓得老朱直喊诽谤
作者:
工地搬砖捡瓶子的清茶
本章字数:
4358
更新时间:
2025-05-30

太监领命,去折来了一根荆棘,虽然己经枯萎,不再绿意盎然,但刺儿还是在的。

太监双手把荆棘捧上,“陛下,荆棘来了。”

朱元璋双手接过两边,太监退了下去,重新把门关好。

紧接着,朱元璋把荆棘递给了朱标。

“拿住它!”

朱标伸手去拿,刚摸上,就被刺儿扎得生疼,疼得朱标缩回了手。

“陛下,它扎手。”

朱元璋无语,“叫父皇!”

特么的,这时候你又听话了,槽!

“是,父皇,它扎手。”朱标听话的改了口。

见此,朱元璋松开一只手,指着这根荆棘说道,“标儿啊,这根荆棘,就像是皇帝的权杖,他现在上面很多刺儿,你拿着扎手,可是这样呢?”

说着,朱元璋首接伸手握了上去,手掌当场血流不止,而朱元璋咬着牙,眼中尽是坚毅与狠辣。

朱元璋首接把这根荆棘从头撸到尾。

撸完了之后,朱元璋手上鲜血首流,那撸荆棘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妈的,这是哪个找来的荆棘,怎么这么长!疼死咱了。

也不知道找根短的!

妈的,一点眼力见没有,明天必让你因左脚先迈进来,赏你一顿庭杖。

朱标说话的嘴都在颤抖,对自己狠的人,才真的狠啊。

“父皇,宣太医!儿臣去给您宣太医!”朱标说着,便要赶紧起身去宣太医。

朱元璋叫住了朱标,“慢着!回来。”

朱标又重新跪好,“父皇。”

“拿着它。”朱元璋把没了什么刺儿的荆棘递给朱标。

朱标伸出双手,颤抖着接过,“呜呜,父皇。”

“标儿,这上面的刺儿,就是淮西,咱把这些刺儿都给你撸干净了,等咱百年之后你拿着它才不扎手啊,你明白吗?”

朱元璋耐心的教导着朱标。

朱标抽泣着道,“呜呜,儿臣明白,可是这么做,来日青史评说……”

“青史评说?与朕有什么关系?

说朕薄情寡义也好,骂朕刻薄寡恩也罢,苦一苦兄弟们,骂名朕来担就是了。

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朱家,都是为了你,为了子孙万代,江山永固啊!

标儿,你要理解咱!咱不会害你的!咱把骄兵悍将都除了,来的江山才做的安稳啊,咱是为了你好啊!”

朱元璋撑着床边,教导着跪在地上的朱标。

看着朱元璋那还在滴血的手指,看着手上那没了刺的荆棘,朱标的心情很复杂。

这就是中式教育的恐怖啊。

中国式父母的爱总是刚刚好,没有多到让孩子快快乐乐长大,也没有少到让孩子狠心抛弃父母。

无数个日夜对他们是既讨厌又心疼。

深知他们是世上最爱你的人,同时又无法回避他们确实伤你很深。

所以这时愧疚二字摆在中间,把一切平衡得刚刚好,刚刚好让人痛苦一生,甚至用尽一生都无法治愈。

最让人最窒息的,不是父母一味的压制你,而是他们让你窒息的同时,又让你感觉到他们内心是爱你的。

这时候你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负罪感,这种感觉像一件湿透的棉袄,穿上冷,脱下也冷。

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让朱标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句话,不是一句既自私又让你无可反驳的话。

往往把你逼疯的,都是那些口口声声的人,先前为了宋濂的事儿,朱标跳了河,不都是朱元璋逼出来的?

“是,父皇,儿臣明白了。”朱标还是妥协了。

自己老爹干的这些都是为了自己好,自己不应该这么忤逆不孝的。

见此,朱元璋点了点头,“标儿,你记住,要坐龙椅,你就要绝情!

一朝登基,六亲情绝!

别说他是什么开国功臣,是咱的兄弟,任何动摇江山社稷的,都该杀!

他有没有能力动摇不重要,重要的是朕认为他有能力动摇。

莫说是手足兄弟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标儿,你给咱记住这句话!

绝情,绝人之情,更绝己之情!”

朱标抽泣了一声,“是,父皇,儿臣谨记。”

“咱知道,杀功臣不好,以后史书上也不好看,当下名声也不好听。

但是,所有的皇帝,就咱一个人杀功臣吗?为什么要追着咱朱元璋不放啊?

为了朱家千秋万代永坐江山,为了你的江山太平,万千骂名咱一人担!

杀功臣?呵呵,咱今朝受得住万人唾骂,死后咱就担得起千古骂名!

当今读书人也好,后世读书人也罢,他们不理解咱没关系,但你不同。

标儿,你是太子,是储君,是咱一手培养的继承人,你不能不理解咱啊!”

朱元璋总想着为子孙后代把什么都安排好,自己累点苦点没得关系,自己把框架搭好,然后你们照着办,我们朱家就能千秋万代!

在这种自我牺牲式的自我感动的性格下,朱元璋辛辛苦苦制定了皇明祖训。

而皇明祖训当中还有一句话,一句约束后世皇帝的话。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己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朱元璋制定了皇明祖训,还不许后世子孙修改,这就导致大明不可能改革成功,注定早亡。

因为这是祖训啊,是约束皇帝的天条。

所以才说,有明一朝,实亡于洪武!

大明只要衰败,就不可能中兴成功,因为制度不可改易。

朱棣奉天靖难之后,顶着万千骂名,硬是改了不少朱元璋的规矩,要不然后来的大明还能不能有那么多年,真两说。

朱棣不顶着骂名改这些东西,永乐一朝就不可能有盛世。

但尽管朱棣改了不少朱元璋制定的规矩,但皇明祖训仍在,未来的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衰败,自此一蹶不振。

几度中兴都没有成功。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武勋被葬送了,文臣独大,而文臣又天天拿皇明祖训怼皇帝,你要是把那大臣杀了吧,人家笑得嘴都合不拢,因为他青史留名了。

时代在变化,可朱元璋的祖训在阻止未来的大明进步变化,你想改变你就是大逆不道,你就是悖祖悖宗。

大义和孝道双重压制,你能咋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