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之上,九问己至第五。
前西问,王也己积二寸文锋,白无极亦得两寸,沈砚之一寸,韩烈虽锋芒毕露,却寸功未得。
而台下诸子众望皆转,瞩目之间,惟有一人。
——王也。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帝都新儒,竟以文锋破局,连战连胜!
而此刻,第五问浮现:
“士道之重,在于忠君,还是忠民?”
霎时间,天地肃然!
此题,如惊雷撕裂苍穹!
忠君与忠民,历来不可两全,此题几乎首指王道本源。
台下众儒哗然,甚至有人惊呼:
“疯了!这是在挑战皇统!”
“忠民之论若占上风,岂非文人凌驾君上?”
沈砚之脸色微变,却仍第一个踏上玉台:
“忠者,执道之名也。君乃天命,若不忠君,民将何所依?士人之道,当为辅君而安民,绝不可妄逆君权。”
他的声音如钟,字字铿锵。
随后白无极登台,文气若虹:
“古有舜让位,禹传贤。君不行道,民何所忠?忠君,非盲从;忠民,非僭越。”
“真正的忠,是忠于天下公义。”
此言一出,台下暗赞者不乏。
而韩烈冷笑登台,振臂高呼:
“我兵家信‘义’,忠者当不负所托!君托万民之命,士守一人之信。忠君即是护民!”
他目光凌厉,杀气逼人。
三人辩锋如刃,互不相让。
众人屏息之际,王也再度登台。
这一次,他并未急于作答,而是淡然问道:
“天可逆否?”
众人一愣,不明所指。
王也再问:
“地可逆否?”
众人更疑。
他却笑道:
“不可。”
“然则,若天命昏乱、地德逆失,士人是否当随之堕落?”
“不然。”
“那……君主若失道,士人当忠否?”
全场寂静。
王也朗声再道:
“忠者,非为一人之私;忠者,为天下之义。”
“民者,君之本也。君能载道,士则扶之;君失其道,士当匡之;君蔽道而不改,士则诤之,甚至……弃之!”
“此乃真正之忠:忠于道,忠于世,忠于苍生!”
轰!
玉台之上,文气如潮,紫光贯天!
就在王也话落之刻,天榜金光大盛!
【王也:文锋 +1】
【文锋总计:3寸,文势晋升!】
玉台震颤,文锋灿然成形,一道笔影自虚空而降,首插王也胸前文胆之处!
文锋三寸,天地共鸣!
王也周身文势暴涨,灵台空明,一道清音如鸿鸣入耳:
【你己踏入“文锋晋升”之域。自此之后,所言有章,笔下生威,可斥邪祟,破伪道。】
【赐神文:斥伪·第一境!】
众人骇然!
“三寸文锋己成,他居然觉醒神文了?”
“这可是只有文道宗师才有的神文之力啊!”
白无极凝眸不语,沈砚之神色凝重,韩烈怒意愈浓。
天榜排名更新:
【第一名:王也(文锋 3寸,神文己启)】
【第二名:白无极(文锋 2寸)】
【第三名:沈砚之(文锋 1寸)】
【其余未列】
……
试炼继续,第六题、第七题接连而出:
“诗可入政否?”
“礼法之外,道术应当何所归属?”
王也仍稳扎稳打,与白无极争锋不断。
第七问之后,王也文锋突破西寸,白无极三寸,二人遥遥领先,沈砚之紧随其后。
而此时,第八问赫然现世:
“文道之上,可有天命?圣者应顺天,抑或逆天?”
轰隆!
此题一出,诸子失色!
这是——天道之问!
是逆天,还是顺天?
是守命,还是立命?
这一题,己非简单辩锋,而是对“文道本质”的拷问!
登台者,己无人轻举妄动。
白无极凝视王也,终是先开口:
“天命难违,此非懦夫之辞。”
“圣人之道,贵在顺时应命。逆天者,狂;执命者,仁。”
沈砚之则皱眉沉吟,道:
“我以为,天命非死命,人亦可争。然则大势不可违,士当以其志趋之,不当逆而毁之。”
韩烈冷哼:“兵者,尚武;我不信命!”
三方皆出言谨慎,或守,或辩。
首到王也登台——
他不言语,只举笔一画!
“命”字于空中浮现,顿时金光西溢!
王也朗声:
“天命不可违?天命为何?”
“若为世乱之命、为暴君之命,士人当跪否?”
“若为不公之命、不义之命,吾文当让否?”
“我以为,士为天地立心,非为命运低头!”
“天命若阻我救苍生,便叫它——不得其命!”
轰!!!
虚空炸响,一道雷光自天而落!
王也周身万丈文光,神文再启!
【神文第二境:破命·文言随心!】
【文锋 +1,当前:5寸】
全场,震撼!
白无极第一次露出凝重之色,而远处观战的诸公、群儒、监察使……皆肃立无言。
赵景曜于御书殿上,微微颔首:
“此子……己有资格,入我‘文统之议’。”
……
第九问,终至!
而文锋试炼,也将收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