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26章 三日闭关,《民心赋》惊朝野!

第26章 三日闭关,《民心赋》惊朝野!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3450
更新时间:
2025-06-07

王也归府后,未曾多言,只嘱咐尘奴、青儿守门谢客,紧闭正言堂,一切暂时停讲。

他取来纸笔,设香静坐,闭关三日,专为一文而作。

此文,非为荣誉,非为功名,而是他穿越至此世之后,真正立下的第一个“道碑”:

为文人正名。

为天下百姓立心。

三日之间,王也滴水未进,只靠文气滋养心神。

脑海中浮现前世之文,无数诗篇、名论、格言警句,如繁星般闪耀。他挑选、融汇、熔铸,将古今之义凝为一篇新赋:

《民心赋》。

这篇赋,既有他前世文学之底蕴,也融合今生儒道“浩然正气”之力。

每一个字,都在他笔下流转,如雷霆入海,如长风拂山。

纸墨染尽,他衣袍皆湿,浑身文气蒸腾,连西周空气都微微震颤,似乎天地有感。

终于,第三日清晨,东方既白,日光初升。

王也放下最后一笔。

那纸上墨迹未干,但字字如金石落地,振聋发聩!

他长身而起,一身青袍虽皱,但整个人的气息却如再生,一股无法言喻的锋芒与宁静并存,眉宇间如有文光隐现。

尘奴叩门而入,惊讶道:“公子,您这是……成圣了?”

王也淡然一笑:“文不求圣,我不过写尽我心中所思所感。”

他望向窗外天光,低声道:

“但愿此文,可令天地共鸣,令天下文人昂首。”

同日午时,一纸文书自王府而出,首送国子监、朝堂、书院、御前。

附信中仅一句话:

“王也所著《民心赋》,敢请百官共读。”

此话一出,朝野震动!

许多朝臣原本还未将三日之约放在心上,此刻却纷纷被勾起兴趣。

“他敢三日内立文?还是一篇‘赋’?”

“莫不是虚张声势,空话成篇?”

但当第一名文官展开信纸,读完首段之后——

他沉默良久,忽而面色通红,起身疾步奔向国子监,口中喃喃:“快……快让大儒一同品读!”

《民心赋》开篇仅八十字,却如钟声击心:

“民者,邦之本也。国以民存,政以民立。民心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静如渊,其动如雷。天子不察,则其下必动;官吏不明,则其上必乱。”

这短短开篇,己令众多文士心头一震。

一句“民心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更是脱胎于前世名言,却结合此世王道之理,字字惊人!

接着第二段更令人热血澎湃:

“我朝文士,披卷万卷,究圣贤之言;然时不容我,世不信我,遂使文人低眉,书卷蒙尘。今我辈当振衣而起,提笔为刃,为民言志,书天心于纸上,传正气于人间。”

众儒读至此处,面色皆变。

原以为王也不过是空谈“文复”,却未曾想到他能将“民、政、道、天心”融为一体,从文人立志到天下之势,再归于百姓之本,层层递进,句句有力。

最震撼之处,是结尾一段:

“非为功名,非求青史;惟愿千百年后,孩童朗声问曰:‘我何以为人?’其师答曰:‘有王也者,以文兴道,为民请命,是谓人中君子,是为正儒!’”

此语一出,京都哗然!

许多学子跪地而诵,百姓传抄于坊间,甚至有些平民大字不识,只听闻茶楼讲书说这“民心赋”,竟也感动落泪。

而那些原本视王也为眼中钉的旧儒,却一个个噤若寒蝉。

秦章远怒极反笑:“小儿笔墨,再动人不过纸上谈兵!”

可当他亲自读完《民心赋》,却沉默良久,忽然一口老血涌上喉头,面色惨白。

“这……这己非凡文,而是……文道初开之光!”

宫中,赵祈独坐御书房。

他摊开那封信纸,眉头微挑,读完之后,沉吟良久。

忽然他笑了,轻叹一声:

“好一个‘为民请命,是为正儒’。”

“朕若不用此子,是弃珠如沙;朕若压此文,是逆天违道。”

他抬头,眼中有了火光:

“传旨——”

“王也著《民心赋》,文动朝野,道启人心,赐‘少詹事’之职,入太学,与祭酒共掌国学!”

“并敕太子,于三月登正言堂,亲听王也之讲!”

圣旨一下,王也身居庙堂,正式入主国教核心!

而此时的王也,并未因此而欣喜若狂。

他依旧平静,站在正言堂中,望着门外来来往往的百姓与学子,缓缓道:

“第一战己成。”

“但文道复兴,才刚开始。”

他知道,这个世界对文人的偏见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会因一篇赋文而彻底洗去。

他要做的,不是止步于此,而是:

以“文”入“武”。

以“理”斗“拳”。

叫天下武夫、仙门、百姓,都知——

文人,亦能兴邦立国!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