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大帝
文道大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文道大帝 > 第53章 三日观心,天子试人!

第53章 三日观心,天子试人!

加入书架
书名:
文道大帝
作者:
土豆不吃包子
本章字数:
3322
更新时间:
2025-06-09

出云皇宫,紫宸深处。

赵景曜负手踱步于御书房内,面色沉静,却透着一股深思熟虑的威势。

吕清仪立于一侧,低声道:“陛下,王也之才,天下共认,若择其为帝师,实为大幸。”

赵景曜却缓缓摇头:“才者,可为柱石;德者,方能承国。”

“他文可定百家,策可辅国政——但能否守本心、立正道,不为权势所染,才是为师之根本。”

“孤要观他三日,设三难。若其心志有一丝动摇,纵其才冠古今,孤亦不取!”

吕清仪肃然点头:“请陛下示下。”

赵景曜一指金案,缓缓道出:

“三难——其一,以利诱之,观其心志可动;其二,以权压之,观其气节可折;其三,以情试之,观其意志可乱。”

“孤要亲观王也,是真圣贤,还是假正人。”

……

当日傍晚,王也尚未离宫,便被太子引入一座偏殿。

殿中己备设酒宴,玉盏金樽,珍馐罗列,一位中年内侍恭敬而立,传赵帝口谕:

“王师初入宫廷,未得尽礼。今日宫中赐宴,权作洗尘之意。”

王也本以为是礼节之事,方落座,便听那中年人笑道:

“陛下知王师有志策政,特赐一物。”

他拍掌一下,数名宫人抬出一座玉匣,缓缓开启,内中赫然是黄金万两、上品田契、封号诏书三份!

“此乃‘忠文侯’之封位,若王师愿为官,此即诏可即授。”

众人尽目,殿中一片静默。

王也却未动容,反而轻轻合上玉匣,抬眼看向宫人,平静说道:

“我入宫,不为封赏,不为爵位。”

“我所求者,乃文以辅政,道可济民。”

“若授官为求利,便己污我心志。”

“此恩,王也心领,封赏却不敢受。”

宫人闻言神色微动,低头退下。

暗中,一道传音落入御书房。

赵景曜听毕,面色不变,只点头道:“第一难,过。”

……

第二日,王也被太子赵钧玄召入政议之堂。

兵部尚书亲至,与其辩“兵赋征调”之策。

辩到酣处,那尚书故作不悦,拍案而起:“王也年幼不知政务,却妄论国策,是轻君亦轻臣!”

他冷声喝道:“你若再言,便是以下犯上,依律应斥逐学籍,禁绝入朝!”

言辞锋锐,气势如刀。

宫廷之中,许多旧儒大臣冷眼旁观,想看王也如何应对。

只见王也神色不改,拱手道:

“臣敢言,不为轻上,而为正言。”

“臣愿受责,但策不改,道不折。”

“今日所论,乃为国计民生。若只为保位避讳,不如还我三尺讲台,自讲于书院山门之外。”

赵钧玄起身相护:“王师一言一策,皆为公道。若因首言而罪之,是我朝之耻。”

朝堂一静。

暗中赵景曜听至此处,手中玉箸一顿,轻道:“第二难,亦过。”

……

第三日。

太子忽派王也前往春华殿,名义上是赐观天书实录。

王也至殿中,却发现殿中空无一人,唯有一女子倚案而坐,面容清冷、身披薄纱,正是赵景曜——七公主赵清韵。

她静坐不语,望向王也,淡淡开口:“你来讲道?”

王也行礼:“不敢欺殿下,是奉召而来。”

赵清韵似笑非笑:“我从不喜讲道之人,那些人只会纸上空谈。”

“你若真能让我听进去三句,我便服你。”

王也微怔,随即一笑:

“殿下既不信道,我便不讲道。”

他走至案前,拾起桌上一本《民间谣录》,翻开读道:

“‘有田不种仓不满,有书不读心不开。’”

“道不在于我讲你听,而在于心有所感,自生清明。”

“殿下不听,也好——我读书,你可听风。只愿有一刻,你心中有一念触动,便是我今日之功。”

他便于案边坐下,不言不讲,只静静翻书,一页一页,仿佛真是自己在读书,而非传道。

赵清韵本想冷眼旁观,谁知不过数页,便被他那平淡温润、字字有力的声音吸引。

待王也读完,正欲起身离去,却听赵清韵忽然开口:

“若你真是为天下讲道,而非为我而来……我便信你。”

……

当夜,御书房内,赵景曜捧卷大笑:

“三难皆过,志坚道正,才华冠世。”

“此子,可为帝师!”

吕清仪躬身一拜:“恭喜陛下,得圣人之辅。”

赵景曜手抚龙案,目光如炬:

“传朕口谕——三日之后,于奉天殿诏告天下,封王也为‘少帝师’,与太子同议国策!”

“——自今日起,出云文道,当由王也执笔!”

……

【本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