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铁符文盾的测试,如同一场剧烈的风暴,席卷了咸阳城最高层的权力核心。虽然消息被严格封锁,但那日参与观摩的几位重臣,如李斯、蒙毅等人,回到府中后,皆是彻夜难眠,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对仙师清玄的敬畏,以及对陛下扶苏的信心,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件事的首接后果,便是所有关于格物新政、关于军事扩张的资源调动议案,在朝堂之上再无任何阻碍,以惊人的效率被通过。那些原本还有些微词的保守派官员,在隐约感受到李斯等人态度上的剧变后,也都识趣地选择了沉默。一股无形的、绝对的权威,正在以扶苏为中心,迅速凝聚。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清玄,却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对他而言,玄铁符文盾的成功,只是将空间中的法则知识,在凡间进行了一次粗浅的验证而己。更重要、也更艰难的道路,还在前方。
在“破法之矛”的研究正式提上日程后,机密研究室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而有序。整个研究室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部门——“坚固之盾”部与**“破法之矛”部**。
“坚固之盾”部,由经验丰富、注重防御和结构稳定的石齐负责。他们的任务,是继续优化玄铁符文盾。一方面,他们要改良“玄铁”合金的配方,提升其韧性和能量承载上限,修复那面功勋盾牌上的裂痕,并尝试降低成本,为未来的量产做准备。另一方面,他们要对“坚固”符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尝试在其中加入更复杂的结构,比如增加“能量吸收与反震”的微循环,让盾牌在防御的同时,还能将部分冲击力反弹回去。
而新成立的“破法之M矛”部,则由最具攻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赵文负责。他们的任务,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
“仙师,根据您的指引,‘破法’的核心在于‘瓦解结构’或‘高频震荡’。”在一间挂满了各种符文结构草图的会议室内,赵文向清玄请教,“但这两种原理,我们该如何着手?如何用凡间的材料和能量,去模拟这种法则层面的效应?”
清玄筑基之后,神念更加强大,他能轻易地从脑中那段庞大的制器记忆中,调取出相关的法则模块。他知道,这两种原理在法则层面的实现方式截然不同。
“‘高频震荡’,相对容易理解和实现。”清玄引导道,“你们可以将其类比为声音。极高频率的声音,甚至可以震碎琉璃。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种‘能量之声’。”
他指向赵文之前设计的能量感应器:“你们己经能够感知到法则的‘频率’。那么反过来,你们是否可以设计一个装置,主动地发出一种具有极高‘频率’的能量波动?这个装置,我们可以称之为‘法则振荡器’。”
“将这个微型的‘法则振荡器’作为符文核心,铭刻在矛头之上。当能量匣为其供能时,它便会在矛尖产生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极高频率的能量震荡场。这个震荡场在接触到任何物质时,会通过共振,从微观层面破坏其结构稳定性。如此一来,即便是坚固的玄铁盾,在其面前,也会变得如同豆腐一般脆弱。”
赵文听得双眼放光,他立刻在草图上画了起来,一个由特殊晶体、微型电磁线圈和能量回路组成的“法则振荡器”的雏形,在他的笔下迅速成型。
“至于‘瓦解结构’,则更为复杂,也更为根本。”清玄的语气变得深邃起来,“它不再是利用能量去破坏物质,而是首接在法则层面,去‘解除’或‘干扰’对方的‘坚固’符文。这需要我们对符文本身的‘语法’和‘逻辑’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坚固’符文是一道坚固的门锁,那么‘高频震荡’就是用大锤去砸锁,而‘瓦解结构’,则是首接用一把万能钥匙,从内部将锁打开。”
“要实现这一点,你们需要解析出‘坚固’符文的完整‘法则频率图谱’。然后,设计一个能够发出与之相克或相冲的‘干扰频率’的符文。当这两种频率相遇,便会相互抵消,让‘坚固’符文暂时失效,使其变回一块普通的铁板。”
这个构想让在场所有格物师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这己经不是单纯的工程技术,而是上升到了信息战、逻辑战的层面!这是对法则本身的“破解”!
“仙师,这……这太难了!”一名弟子忍不住说道,“我们连完整地测量一种频率都还很困难,更何况是发出与之相克的干扰频率!”
“所以,我建议,你们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高频震荡’原理的‘破法之矛’上,这是短期内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清玄说道,“而‘瓦解结构’的原理,则作为一个长期的、更具战略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能用于制造武器,更能用于破解未来我们可能遇到的、其他文明的法则技术。”
清玄的这番安排,既给出了短期可见的目标,又指明了长远发展的方向,让“破法之M矛”部的研究立刻变得条理清晰。
在机密研究室的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清玄则带着那几颗珍贵的“培元丹”,在扶苏的秘密安排下,开始了他的另一项布局。
相国府,灯火通明。年近古稀的李斯,正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多年的劳心劳力,让这位大秦帝国的铁血宰相显得老态龙钟,咳嗽声时常在深夜的书房中响起。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他必须在倒下之前,为陛下,为这个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帝国,铺平最后的道路。
就在此时,内侍通报,陛下特使来访。李斯不敢怠慢,连忙出迎。来的,却是他意想不到的人——仙师清玄。
“仙师深夜到访,老臣有失远迎。”李斯挣扎着要行大礼。
清玄一步上前,轻轻扶住他,一股温和的、带着勃勃生机的力量渡入李斯体内,让他原本浑浊的头脑为之一清。
“相国为国操劳,无需多礼。”清玄开门见山,将扶苏的旨意和那颗装在玉盒中的培元-丹,呈现在李斯面前。
“此乃陛下所赐,培元丹。可固本培元,延年益寿。陛下言,大秦离不开相国的智慧与辅佐。”
李斯看着那颗碧绿晶莹、散发着奇异香气的丹药,浑浊的老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了凡人面对神迹时的震撼与激动。他颤抖着手,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恩赐”。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丹药,这是陛下给予他更多的时间,让他能继续为这个帝国发光发热。
“老臣……叩谢陛下天恩!叩谢仙师厚赐!”这位一生坚毅、从不轻易动容的老人,此刻竟是老泪纵横。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老将军王翦的府邸。这位曾经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的战神,如今也只能在病榻上,与风烛残年做着最后的斗争。培元丹的到来,如同一剂神药,不仅缓解了他的病痛,更让他枯槁的身体重新焕发了生机。
还有公输墨、石齐这两位在格物学府耗尽心血的宗师,他们在得到陛下的赏赐后,更是感激涕零,将全部的生命热情都投入到了新的研究之中。
九颗培元丹,如九颗定海神针,稳固住了大秦帝国最核心的文武栋梁和科技基石。扶苏的皇权,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清玄的“布道”之路,也因此扫清了许多潜在的障碍。
做完这一切,清玄开始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护城大阵”的初步规划之中。
他召见了工部尚书,以及格物学府中最擅长地理勘探和建筑设计的弟子,成立了一个名为“神都规划司”的秘密机构,首接向他和陛下负责。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清玄提出的第一阶段目标——对咸阳城进行一次彻底的“法则勘探”。
清玄亲自为他们设计并炼制了几件简易的“寻龙尺”和“测气盘”。这些法器虽然粗糙,但融入了他筑基期的灵力和对阵法法则的理解,足以让凡人用来勘测地脉的能量走向和“场”的强弱。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一支支神秘的勘探队,以城市改造和水利勘测为名,走遍了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钻探地层,测量水文,记录下海量的数据。
清玄则带着公输墨等人,乘坐着由格物学府制造的、以蒸汽为动力的简易热气球,飞上咸阳上空。从高空俯瞰,整座城市的布局、山川的走向、河流的蜿蜒,都尽收眼底。
“你们看,”清玄指着下方,“渭水如龙,自西向东,贯穿全城,这是我们大阵最主要的‘水龙脉’。北方的九嵕山,如同猛虎盘踞,其山势连绵,是我们的‘土龙脉’。一水一土,一阴一阳,构成了咸阳最基础的能量框架。”
他不断地将自己的勘测结果,与格物师们的实测数据相互印证,一张巨大的、标注着各种能量节点、流动方向、场域强弱的“咸阳神都规划图”,开始在他的脑海中,也在格物师们的图纸上,缓缓成型。
图纸上,未来的咸阳城,将不再是简单的里坊和街道的堆砌。每一条主干道,都将是一条能量的支脉;每一座高塔,都将是一个汇聚能量的阵眼;甚至连护城河的走向,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以形成一个完美的能量循环。
这幅宏伟的蓝图,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心潮澎湃。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设计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明奇迹。
而在机密研究室中,“破法之矛”的研究,也终于在耗费了无数“玄铁”样本后,取得了一丝进展。赵文的小组,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个能够稳定发出高频能量波动的“法则振荡器”原型。
虽然它的频率还不够高,能量也不够集中,但当他们用这个原型机驱动一根普通的铁矛头,去刺击一块普通的铁板时,那根矛头竟然如同热刀切黄油一般,轻松地穿透了铁板!
“成功了!”赵文的欢呼声,预示着大秦的武装力量,即将迎来又一次质的飞跃。
从坚不可摧的盾,到无坚不摧的矛,大秦帝国正在清玄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将法则的力量,转化为自己手中最可靠、也最致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