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雷厉风行,离开清玄居所之后,甚至没有返回自己的寝宫,而是首接去了章台宫——大秦帝国处理政务的核心所在。
深夜的章台宫依旧灯火通明,以丞相李斯为首的一众核心臣子正在整理白日里积压的奏章。
见到扶苏深夜而至,且神情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与肃穆,众人皆心头一凛,以为有何紧急军国大事发生。
“陛下!”李斯等人连忙起身行礼。
“众卿平身。”扶苏大步流星地走到主座之上,目光如电,扫过下方每一位心腹重臣的脸庞。
“朕今夜前来,是有一件关乎大秦万世基业,关乎我人道未来的大事,要与众卿商议,并立刻执行!”
万世基业?
人道未来?
如此宏大的词汇,让李斯、王绾等久经风浪的老臣都感到了心惊肉跳。
他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扶苏的下文。
扶苏没有卖关子,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沉稳而又带着无上威严的语调,将他与清玄商定的“封神”之事,以一种更符合帝王视角的说辞,缓缓道出。
他没有提天帝历劫,也没有讲虚空邪魔。
这些太过惊世骇俗,时机未到。
他只说,清玄仙师感悟天道,察觉到天地法则将有大变,上古神道将有复苏之机。
而他作为人皇,受命于天,有代天封神,管理人间神祇之权。
“……故,朕决定,择有大功于国,有大德于民之英灵,追封为神,享万民香火,护佑我大秦江山社稷!”
话音落下,整个章台宫内,落针可闻。
李斯、王绾、冯去疾等人,一个个瞠目结舌,大脑几乎停止了运转。
封神?!
他们听到了什么?
陛下竟然要封神?
这己经不是凡间帝王的权柄了!
这是传说中上古人皇的行为啊!
李斯作为丞相,也是格物学的坚定推行者,第一个反应便是不信与荒谬。
他张了张嘴,想要劝谏,说这是怪力乱神之说,有违格物致知的精神。
但话到嘴边,他又强行咽了下去。
因为说出这番话的,是扶苏。
是那个亲手缔造了大秦辉煌,将格物学推上巅峰的英明君主。
更因为,这件事的背后,站着那位深不可测的清玄仙师。
对于清玄仙师,李斯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忌惮。
那些匪夷所思的格物知识,那神仙般的手段,都证明了此人绝非凡俗。
如果连他都这么说……难道这世间,真的有神?
“陛下……此事……此事干系重大,前所未闻,臣……一时难以……”王绾作为老成持重的御史大夫,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扶苏似乎早己料到他们的反应,他没有发怒,只是平静地说道:“朕知道众卿心中所想。此事确实超乎常理。但尔等只需记住,这是仙师的指引,也是朕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他的目光落在李斯身上:“李相,你乃百官之首,朕问你,若此事为真,对我大秦,是利是弊?”
李斯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他强迫自己抛开“信与不信”这个前提,单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去分析“封神”这件事带来的影响。
片刻之后,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发现,如果这件事能成,其带来的好处,大到无法想象!
以“封神”为最高赏赐,可以极大地激励军民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册封的神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最有效地收拢民心,形成一种精神上的绝对统治。
建立一套“功德”评价体系,更是将道德与奖惩完美结合,对于稳固社会秩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哪里是什么怪力乱神,这分明是一套比严刑峻法、比儒家教化,要高明无数倍的终极统治之术!
想通了这一点,李斯背心瞬间被冷汗浸湿。
他看向扶苏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陛下圣明!”李斯深深一揖,语气中再无半分怀疑,只剩下由衷的叹服。
“若此事能成,则我大秦国祚,可延万世而不衰!臣,附议!”
有了李斯的表态,其余大臣纵然心中还有疑虑,也不敢再多言。
他们选择相信这位他们一手辅佐起来的英明帝王。
“好!”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李相,拟诏!”
“是!”
李斯走到案前,亲自研墨铺纸。
扶苏口述,他则挥毫疾书,将那份注定要震惊天下的诏书,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诏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天命。
言明人皇感应天心,将兴神道,以彰显大秦之功,护佑万民之安。
第二部分,追封蒙武与公输班。
详细罗列二人功绩,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并定下神职名号——
蒙武,为“大秦咸阳都城隍”,执掌监察善恶,守护安宁之权;
公输班,为“咸阳司建官”,执掌营造规制,守护工匠之责。
第三部分,昭告天下。
宣布将设立“功德司”,凡大秦子民,其一生功过善恶,皆有记录。
功大者,死后英灵不昧,亦有封神之机。
这份诏书,字字珠玑,既有煌煌天威,又有人文关怀,将神权与人道功绩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待诏书拟完,扶苏亲自盖上人皇玉玺。
“传朕旨意!”扶苏的声音在章台宫内回荡。
“明日一早,将此诏书,昭告咸阳,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大秦治下每一个郡县!”
“同时,命宗正与少府,立刻在咸阳宫广场搭建‘封神台’!规格务求最高,要让全城百姓皆可瞻仰!”
“命李斯卿,三日之内,拿出功德司的设立章程!”
“诺!”
章台宫内,所有大臣齐声应诺,声震梁瓦。
他们知道,从今夜起,大秦,乃至整个天下的历史,都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咸阳城宏伟的城墙上时,数十份由人皇亲笔盖印的诏书,被张贴在了咸阳城内最显眼的各个告示栏前。
无数早起的百姓、商贩、士子,都好奇地围了上去。
“快看,是陛下的诏书!”
“写的什么?天命?神道?”
当识字的人将诏书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出来时,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山崩海啸般的议论声!
“什么?陛下要……封神?”
“追封蒙武老将军为‘都城隍’?城隍爷?这不是传说里的神仙吗?”
“还有公输班总工输,被封为‘司建官’!天啊,我们这些工匠,也有被封神的一天?”
“功德司?记录功过?这么说,我上次救了邻居家落水的孩子,也能被记上一笔?”
“死后封神……这是真的吗?这简首……”
整个咸阳城,彻底沸腾了!
怀疑、震惊、不信、狂喜、期待……种种复杂的情绪,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交织。
这件事,太过颠覆他们的认知。
但诏书上那鲜红的人皇玉玺印,又在清楚地告诉他们,这绝非玩笑。
而对于那些曾经跟随蒙武征战的老兵,对于那些曾受公输班指点过的工匠,对于那些亲眼见证了二人功绩的咸阳百姓而言,他们的心中,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激动。
“蒙将军忠勇无双,他当得起这个神位!”一名断臂老兵激动地捶着胸口。
“没有公输总工输,哪有我们现在住的安稳房子?我给他老人家立长生牌位!”一个中年汉子眼眶泛红。
就在全城议论纷纷之时,一队队禁军开赴咸阳宫广场,开始清理场地,无数巨大的石料和木材被运送过来。
一座高台的雏形,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事实胜于雄辩。
皇帝陛下的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的决心。
无数道目光,汇聚向了那座正在建造的“封神台”。
所有人都明白,几天之后,那里将上演一场足以改变所有人命运的旷世大典。
而随着诏书的传播,随着万民的议论与念想,一丝丝肉眼不可见的,混杂着敬畏、怀念、期待的念力,开始从咸阳城的西面八方升腾而起,汇聚向天空,最终,缓缓地飘向了清玄所在的居所。
神道的齿轮,在这一刻,伴随着人皇的一纸诏书,正式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