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发微》教材的审定通过和颁行,标志着“大秦格物学府”正式步入正轨。
开学典礼办得相当隆重。
丞相李斯亲自出席并致辞,勉励学员们“精研格物,以利帝国”,并强调要“尊师重道(主要是尊清玄这位太傅),严守法纪”。
公子扶苏也发表了充满期许的讲话,希望学员们能将所学用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
清玄作为“太傅”,自然也发表了一番“重要讲话”。
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他那套惯用的“道法自然”理论,强调了“格物”的重要性(上可通天道,下可利民生),并对学员们提出了三点要求:“勤于观察,勇于实践,善于思考”。
最后,他还“不经意”地展示了一下“凌空控火”(利用白磷燃点低、易自燃的特性,配合一些手法制造的“特效”)的小“仙术”,引来学员们一片惊呼和狂热的崇拜,也让在场的官员们再次感受到了这位仙师的“深不可测”。
典礼之后,学府正式开始授课。
赵文作为祭酒,认真负责,将学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大壮、公输墨、石齐、芸娘等人也迅速进入了“博士”或“助教”的角色,开始系统地传授《格物发微》中的知识。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极高。
他们中的许多人,或是世代相传的工匠,空有技艺却不知其所以然;或是天资聪颖却因出身或缺乏门路而无法进入传统仕途的年轻人;或是对天地万物充满好奇、不满足于陈旧解释的探索者。
如今,有机会接触到如此新奇、实用、又能提升到“道”的高度(清玄包装的好)的“格物学”,自然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在数理课堂上,他们惊叹于阿拉伯数字和十进制运算的简洁高效,开始用更精确的方式计算面积、体积、配比。
在辨物课堂上,他们学习识别矿石、金属、植物的特性,并在简陋的“实验室”(清玄指导搭建的)里,亲手操作,观察酸碱反应(用紫甘蓝等天然指示剂)、物质溶解、甚至简单的元素提取(比如从孔雀石中炼铜)。
在造化课堂上,他们围着杠杆、齿轮模型反复拆装,讨论着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机械设计;在工坊里,他们学习改良的冶炼、陶瓷、玻璃、造纸工艺,亲手打造出性能更优良的器具。
在自然课堂上,他们不仅学习仙粮的种植管理,还开始了解堆肥原理、病虫害的初步防治、甚至一些基础的人体生理和卫生知识(比如认识到清洁和饮用开水的重要性)。
整个学府都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求知的蓬勃朝气。
清玄虽然不首接授课,但也会定期巡视各处,解答疑难,并时不时抛出一些新的问题或者研究方向,引导学员们思考和探索。
他还会组织一些“格物竞赛”或者“成果展示”,鼓励学员们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设计更省力的水车、制作更精确的计时工具(虽然还很原始)、改良现有的纺织机械等等。
短短几个月时间,格物学府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和潜力。
一批掌握了初步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格物人才”正在快速成长,一些小型的技术革新和改良也开始不断涌现。
这些成果,自然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始皇帝在收到学府的定期汇报(主要是由赵文整理,并经过李斯审阅)后,对学府的进展表示满意,多次予以嘉奖。
李斯则更加注重实际效益。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学府的研究方向与“格物司”的重点项目(如炼钢、神臂弩、玻璃量产等)结合起来,让学员们参与到实际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秦朝版)。
扶苏则更关心这些技术如何惠及民生。
他常常来到学府,与清玄和学员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农业、水利、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积极向朝廷建言献策。
然而,学府的蓬勃发展,也让那些反对者和潜在的敌人更加不安。
关于“格物学府耗费巨大”、“学员不尊礼法,只重技巧”、“仙师借机培植私人势力”的非议从未停止。
赵高虽然表面平静,但清玄知道他一定在暗中积蓄力量,寻找致命一击的机会。
一些守旧势力也在利用各种场合,或明或暗地给学府制造麻烦。
比如,学府需要的某些关键原材料(如特定的矿石、药材)供应突然中断或质量下降;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说学府的实验产生了“不祥之气”,导致周边地区出现疫病(虽然很快被证实是谣言);甚至有学员在外出时,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袭击或恐吓。
清玄知道,这些都是冲着他来的。
他的存在,以及他所代表的“格物新学”,己经触动了太多人的神经。
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始皇帝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好转而真正稳定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帝王的衰老和病痛仍在加剧,他对长生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也与日俱增。
虽然清玄的“生气疗法”和“养生要略”还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但始皇帝看向他的眼神中,那种难以捉摸的、混杂着依赖、猜忌和期盼的情绪,却越来越浓。
清玄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他不仅要应对来自外部的明枪暗箭,还要时刻提防着宫廷内部的风云变幻,更要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与始皇帝之间那微妙而危险的关系。
他必须加快步伐!
他需要尽快将“格物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强大的国力,让始皇帝看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他需要尽快培养出更多可靠的“格物人才”,形成一股难以被轻易摧毁的新生力量!
他还需要……为自己,也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寻找一条更加安全、更加稳妥的未来之路。
目光投向北方,匈奴的威胁犹在。
看向南方,百越之地尚未完全臣服。
望向东方,徐福的船队杳无音信(或许己被他提前搞掉?)。
再看看咸阳宫内,继承人的问题(扶苏与胡亥)也开始在暗流中涌动……
大秦帝国,这艘庞大的战船,虽然因为“格物新学”的加入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而他,清玄,这位来自异世的“护国仙师”,正身处这风暴的中心。
前路漫漫,挑战接踵而至。他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