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44章 格物成果赴南疆,未雨绸缪备后方

第44章 格物成果赴南疆,未雨绸缪备后方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224
更新时间:
2025-05-14

始皇帝的旨意如同军令,立刻在咸阳城内外引发了新一轮的忙碌。

“格物司”和“格物学府”成为了整个帝国关注的焦点,也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重任。

——军械物资加紧生产:

改良炼铁作坊炉火熊熊,日夜不息,优先生产用于制作兵器和关键器械的优质铁料。

神臂弩(试验型)的生产线在公输墨和工匠们的努力下,初步建立起来。

虽然因为工艺复杂、材料要求高,产量还很有限,但每一具新弩的诞生,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期望。

李斯亲自督办,严令务必保证质量,尽快送往前线试用。

“异火”(火油)的配方经过进一步优化,变得更加稳定易燃。

大量的油脂、硫磺、松香等原材料被征集起来,由专人秘密配制,装入特制的陶罐中,准备运往北疆(用于对付匈奴)和南疆(或许能在丛林战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省力器械如图纸改良的独轮车、辘轳等,以及水泥(试验品)也被大量生产和备运,用于支援南疆的道路、桥梁修筑和工事建设。

——医疗防疫物资紧急筹备:

芸娘带领着她的“生化组”学员们,几乎住在了药材库和简陋的“实验室”里。

她们一方面根据清玄提供的“思路”,加紧研究“青蒿”的炮制方法(虽然距离提取青蒿素还很遥远,但尝试用酒浸、低温烘干等方式处理,希望能提高药效),并大量种植和收购青蒿及其他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的草药,制成汤剂或药丸。

肥皂和简易牙膏的生产也加大了规模。

清玄知道,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战场,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之一。

他甚至还指导学员们尝试用高度酒精(通过反复蒸馏获得)制作消毒药水(“太阳真火精粹”),虽然产量极低,但他坚持要送一批到前线,给军医和重伤员使用。

清玄亲自编撰的《军中防疫简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强调了营地选址、水源净化、粪便处理、个人卫生、病患隔离等重要性,连同“五禽戏”的图解,被大量印刷出来,随同物资一同发往前线。

——后勤保障全力倾斜:

大量的“仙粮”(土豆和红薯)从关中粮仓中调拨出来,磨成粉或切成干片,作为军粮的一部分,运往南疆。

清玄特意强调,要教会前线士卒如何食用(避免生吃或烹饪不当导致腹泻),并建议搭配肉类和蔬菜(虽然很难保障),以求营养均衡。

为了解决运输难题,除了加紧修路,清玄还建议利用南方水网纵横的特点,大力发展内河运输,并指导“格物司”尝试制造更轻便、更快速的浅水船只(比如改进帆和舵的设计)。

整个大秦帝国,仿佛都围绕着南疆战事这部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而“格物司”和“格物学府”,则成为了这部机器不可或缺的关键齿轮。

清玄这位“护国仙师”,也从一个相对超然的技术顾问,更深层次地卷入到了帝国的军事和后勤体系之中。

清玄对此并非没有忧虑。

他知道战争是吞噬财富和生命的巨兽,一旦陷入长期战争泥潭,对刚刚开始萌芽的“格物学”发展和整个帝国的民生都将是沉重的打击。

但是,他也明白,在目前的局势下,他别无选择。

只有尽快帮助大秦赢得(或者至少稳住)南疆的战局,才能为“格物学”争取到更稳定、更长久的发展环境。

而且,战争本身,也是检验和推广新技术、新理念的最佳(虽然残酷)的试验场。

因此,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支援南疆的工作中。

他频繁地往返于仙师府、“格物司”和学府之间,亲自检查各项物资的生产和准备情况,解决技术难题,并不断地向李斯、扶苏以及军方将领提出各种建议。

他甚至开始利用自己对历史的模糊记忆,结合从扶苏那里得到的关于百越地理、部族分布的信息,绘制更详细的南疆形势图,并尝试提出一些……战术层面的建议?

比如,他建议秦军改变以往大规模正面推进的战术,而是采取“分进合击,据点控制,以战养战,辅以招抚”的策略。

即:利用优势兵力,拔除叛军主要据点;然后依托据点,修筑工事,控制交通要道;

同时,利用仙粮和改良农具,在己控制区域内发展生产,安抚民心,实现“以战养战”;

对于那些摇摆不定或者势力较小的部族,则以招抚为主,分化瓦解叛军联盟。

他还特别强调了情报收集和心理战的重要性。

建议训练一批熟悉当地语言和地形的斥候,深入敌后收集情报;同时,可以利用“格物司”制造的一些“小玩意儿”(比如能发出奇怪声响的竹哨、或者在夜间能发出微弱光芒的“磷火粉”——利用白磷制作)来制造“鬼神之说”,扰乱叛军军心。

这些建议,有些可能过于超前,有些则切中了秦军在南疆作战的实际困难。

李斯和内史腾等人都觉得颇有道理,虽然未必全盘采纳,但也作为重要的参考意见,通过秘密渠道传达给了前线的任嚣和赵佗。

就在清玄殚精竭虑地为南疆战事“添砖加瓦”之时,他也并没有忘记“后方根据地”的建设。

他深知,咸阳才是权力的中心,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他必须在后方也布好局,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

他一方面继续加强“格物学府”的人才培养,并有意识地提拔和重用像公输墨、石齐、芸娘这样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核心弟子,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和责任,逐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官僚”团队。

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力,改善民生,争取民心。

他推动官府将部分“格物司”的技术成果(如改良农具、制皂技术、基础卫生知识等)向民间推广,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实实在在地让一部分百姓受益。

他还利用自己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的便利,偶尔向始皇帝“进言”,劝谏其减轻部分不必要的徭役负担(比如放缓阿房宫的部分工程?),虽然效果有限,但也为他赢得了不少民间的赞誉。

他还利用与扶苏的良好关系,支持扶苏推行一些相对仁厚的政策,并帮助扶苏培养和聚集一些思想开明、有能力的年轻官员和士子,形成一股潜在的、能制衡朝中保守势力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局的力量。

当然,他也加强了自身的安全防卫。

仙师府的护卫力量得到了充实,他出行时也更加小心谨慎。

他还让大壮和公输墨秘密研制了一些……自卫用的“小法器”?

比如能瞬间喷射刺激性粉末(辣椒粉?或者石灰粉?)的“迷魂烟”,或者威力不大但声音和光亮吓人的“警示雷符”(小型鞭炮)。

虽然他并不想主动与人为敌,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清玄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一边在南疆这个“棋盘”上落子布局,支援前线;一边在咸阳这个“棋盘”上未雨绸缪,巩固后方。

他深知,大秦这艘巨轮,己经驶入了波涛汹涌的海域,他必须用尽全力,才能帮助它(也帮助自己)躲过暗礁,驶向一个……或许不那么确定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