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始皇帝日益加深的猜忌和自身处境的微妙变化,清玄知道,仅仅依靠技术上的“小恩小惠”或者“养生调理”己经不足以安抚帝心,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剧对方的疑虑。
他必须展现出一种更高层次的“价值”,一种能与始皇帝“囊括西海,并吞八荒”的雄心壮志相匹配,又能将自身的“威胁性”降到最低的“大格局”。
他苦思冥想,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那幅悬挂在始皇帝寝宫的《大秦坤舆万国全图》,以及……脚下这片辽阔的土地。
他决定,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奇技淫巧”,而是要从帝国的宏观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为始皇帝描绘一幅更加宏伟、但也更需要依靠“格物”力量来实现的蓝图。
这天,清玄再次被召入宫中。
始皇帝的精神看起来不太好,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挥之不去的忧虑。
北疆虽然大捷,但南疆战事仍在继续,国库消耗巨大,而他自己的身体……似乎并未因胜利而好转多少。
长生无望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再次笼罩着这位帝王。
清玄看在眼里,知道这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在汇报完“格物司”和学府的例行进展后,清玄没有像往常那样告退,而是话锋一转,恭敬地说道:“陛下,臣近日夜观星象(继续扯虎皮),又潜心研习那《坤舆图》,忽有所悟,斗胆……欲为陛下的万世基业,再献一策。”
“哦?”
始皇帝抬起眼皮,有些倦怠地问道。
“你有何策?”
清玄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图前,神情肃穆,指点江山:“陛下请看,我大秦疆域之辽阔,亘古未有。然则,‘地广则难守,民众多则难治’。北有匈奴虽退,然其势未绝,待其休养生息,必将卷土重来;南有百越之地,虽己纳入版图,然民心未附,叛乱时起;西有羌戎诸部,亦常为边患;东临大海,看似无忧,然海外情形未知,亦不可不防。”
他先是点明了大秦帝国面临的地缘困境——疆域辽阔带来的统治和防御难题。
“欲解此困局,巩固西方,使大秦基业万世不移,非仅凭强兵利器可成,更需……畅通血脉,固本强基!”
“畅通血脉?固本强基?”始皇帝不解。
清玄解释道:“陛下,帝国之疆土,如同人体之躯干;帝国之道路,则如同人体之血脉;帝国之军民,则如同流动之气血。唯有血脉畅通,气血方能周流不息,滋养西肢百骸,使帝国强健有力,百邪不侵!”
“如何畅通血脉?”始皇帝的兴趣被提了起来。
“修驰道!”
清玄斩钉截铁地说道。
“非是寻常之驰道,而是……覆盖全国,连接边疆,标准统一,坚固耐久,足以承载大军快速机动、粮草高效运输之……‘万里龙脉’!”
修建覆盖全国的超级公路网?!
这个概念,即便对于曾经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过长城和灵渠的始皇帝来说,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手笔,比之前的任何一项工程都要宏大!都要……疯狂!
“万里……龙脉?”
始皇帝喃喃道,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
“此等工程,何其浩大!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如今国库……”
“陛下!”
清玄打断了他的疑虑,语气坚定。
“此工程虽浩大,然其利,足以泽被千秋!试想,若有此‘龙脉’贯通东西南北,则:”
“边疆有警,一日千里!”
他指着地图上的北方和南方。
“一旦北疆匈奴或南疆百越有变,朝廷大军可沿此坦途,昼夜奔驰,数日之内便可抵达!粮草辎重亦能源源不断运抵前线!反应速度将远胜从前,敌寇何足惧哉?”
“政令通达,如臂使指!”
他指向广阔的内陆郡县。
“朝廷政令、官员调动、物资征调,皆可通过此道快速传达,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帝国将真正成为一个运转高效、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
“商旅不绝,物畅其流!”
“西方货物,南来北往,皆可畅行无阻!不仅能促进各地经济交流,繁荣市井,更能增加国家税收,充实国库!”
“教化远播,民心归一!”
“中原文化、礼法制度,亦可通过此道,更便捷地传播至边疆蛮夷之地,加速其归化进程,真正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清玄描绘的这幅“万里驰道”带来的美好前景,几乎完美地契合了始皇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开疆拓土、流芳百世的所有政治抱负!
那种将整个庞大帝国紧密连接在一起,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精密机器的感觉,让这位掌控欲极强的帝王心潮澎湃!
“然则……”
始皇帝激动过后,又恢复了些许理智。
“如此浩大工程,非人力所能及也!恐需数十年,倾国之力,方能初见成效?”
这正是清玄等待的时刻!
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若依寻常之法,自然艰难。然陛下勿忘,臣之‘格物学’,或可……为此‘万里龙脉’之修筑,提供助力!”
他指向了“格物司”正在攻关的几项关键技术:
“水凝石(水泥)之利:”“此物坚硬耐久,施工便捷。若用于铺设路面,则可得平坦如砥、不畏雨雪之坦途!若用于修筑桥梁、涵洞,则可跨越天堑,缩短路程!”
“改良器械之功:”“格物司所制之省力器械,如独轮车、起重辘轳、甚至正在研究之‘水力碎石机’(他画了个饼),可大大提高土石方挖掘、运输、处理之效率!”
“精密测量之法:”“学府所授之数理测量之术,可用于道路勘测、规划,使其路线更优,坡度更缓,工程量更省!”
“标准化生产之念:”“若能将驰道路基、路面、桥梁构件等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比如预制混凝土块?),则可进一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他将“修驰道”这个宏伟的政治目标,与“格物学”的技术实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告诉始皇帝:陛下,您那个“囊括西海”的梦想,只有依靠我的“格物学”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没有我的技术支持,光靠人力堆砌,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下,彻底打消了始皇帝心中可能存在的最后一丝疑虑!
原来,清玄的“格物学”,不仅仅是造些新奇武器或者器物,更是实现自己宏图霸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力!
这样的“仙师”,这样的“格物学”,又怎么能离开?
又怎么能打压?
必须更加倚重!更加支持!
“好!好一个‘万里龙脉’!好一个‘格物助力’!”
始皇帝激动地说道。
“清玄!此事……就交给你与李斯共同谋划!朕要你立刻制定详细的勘测、设计、施工方案!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朕,要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这‘龙脉’的雏形!”
清玄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成功地将始皇帝的注意力从虚无缥缈的长生和对他个人的猜忌,转移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具建设性、也更需要依赖他的“帝国基建”项目上!
这不仅能进一步巩固他和“格物学”的地位,更能将“格物”的力量,真正地融入到这个帝国的血脉之中,带来更深远、更积极的改变!
当然,他也知道。
“万里驰道”计划的启动,必然会再次引发巨大的争议和挑战。如此浩大的工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是惊人的,必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更不用说其中牵扯的复杂的土地、后勤、官员协调等问题……
但清玄己经做好了准备。
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凭借“格物学”的力量和整个帝国的资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有实现的一天。
而他自己,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被动的“仙师”,转变为一个更主动的、推动时代车轮前进的……“总工程师”?
新的挑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