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仙师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清玄将那份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大胆构想的《论宝钞流通以固国本疏》(他给计划书起了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坐在对面的扶苏。
“公子,此乃臣近日苦思冥想,为解帝国财政之困,助力‘万里龙脉’大计,草拟的一份浅见。其中言语或有惊世骇俗之处,还请公子先行阅览,斧正一二。若公子亦觉荒谬,臣便将其付之一炬,再不敢提及。”
清玄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知道这份东西的分量,也做好了被当头棒喝的准备。
扶苏接过那份用“仙纸”书写的奏疏,眼中带着好奇和郑重。
他深知这位清玄道长从不无的放矢,能让他如此郑重其事、甚至言语间带着一丝“风险”意味的策略,定然非同小可。
他凝神细看,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
刚开始,扶苏的神情还比较平静。
奏疏的前半部分,分析现有货币体系(秦半两钱)的弊端——沉重不便、流通效率低下、运输成本高昂、难以支撑大规模工程和商业活动,这些都是他作为帝国储君,在日常接触政务时有所体会的问题。
清玄的分析鞭辟入里,数据翔实(虽然部分是估算),让他频频点头。
然而,当他读到奏疏的核心部分——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宝钞”(纸币)以替代部分金属货币流通,并建立覆盖全国的存取、兑换、汇兑体系时,扶苏的脸色骤然大变!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拿着奏疏的手也微微颤抖,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以纸代钱?!
这……这简首是闻所未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纸张,虽然在清玄的改良下变得更加坚韧实用,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其价值如何能与真金白银、甚至沉甸甸的铜钱相提并论?
用纸来代表财富,进行交易和支付?
这听起来……太虚幻了!
太不可靠了!
一时间,扶苏的脑海中闪过了无数的疑问和担忧:百姓会接受这种“纸片”吗?
商人会认可吗?
如何保证“宝钞”不被伪造?
如果朝廷滥发“宝钞”,岂不是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这与那些方士用虚无缥缈的仙丹欺骗父皇,有何本质区别?
他的第一反应是:
荒谬!
这太荒谬了!
简首是动摇国本的狂悖之言!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清玄,眼中充满了困惑、震惊,甚至带着一丝……警惕?
他几乎就要开口斥责清玄“妖言惑众”了。
但是,当他看到清玄那平静而坦然的眼神时,他心中的斥责之语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了解清玄,虽然行事常常出人意料,但绝非哗众取宠、不负责任之人。
他既然敢提出如此石破天惊的策略,必然有他的道理和考量。
扶苏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压下心中的震惊和疑虑,继续往下看。
奏疏的后半部分,详细阐述了推行“宝钞”的诸多好处:方便大额交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资金流通效率、便于财政管理、间接支持国家建设……这些好处,每一条都精准地戳中了扶苏平日里思考的帝国治理的痛点!
尤其是对于支持“万里龙脉”等大型工程建设的作用,以及促进商业流通、繁荣经济的潜力,更是让扶苏心头剧震!
他虽然不像李斯那样完全信奉法家的功利主义,但他也深知,一个强大的帝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奏疏中还着重强调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朝廷信誉和部分实物(如查没的财产、盐铁专营收入等)作为担保、建立严格的发行和监管制度、严厉打击伪造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相对周全的考虑,也让扶苏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
更让扶苏动容的是清玄在奏疏结尾处的一段话:“……臣知此策惊世骇俗,或有颠覆之险。然则,墨守成规,则难有突破;因循守旧,则必为时代所弃。‘格物’之道,旨在探求万物之理,以利民用。货币流通,亦是帝国运转之血脉,岂无‘格物’之理可循?若能以此新法,畅通帝国血脉,富国强兵,纵有风险,亦值得一试!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此策之可行,并愿亲自督办,承担一切后果!”
这段话,充满了担当、勇气和对“格物”之道的自信!
扶苏彻底沉默了。
他放下奏疏,闭上眼睛,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他的内心,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另一方面,是对清玄能力的信任,以及那宏伟蓝图带来的巨大诱惑和对帝国未来的深切期盼。
用纸代钱,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大秦将获得前所未有的金融优势,国力将再次腾飞,甚至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
赌输了,则可能引发剧烈的经济动荡和社会混乱,甚至加速帝国的崩溃!
风险巨大,收益同样巨大!
扶苏想到了父皇日益衰弱的身体,想到了北疆匈奴的威胁和南疆百越的叛乱,想到了帝国运转中存在的种种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想到了那些因为贫困而挣扎的黔首……或许,真的需要一些……非常的手段,来打破僵局,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注入新的活力?
清玄的“格物学”,己经在农业、工业、军事领域展现了惊人的力量。
那么,在金融这个同样重要的领域,是否也能创造奇迹呢?
良久,扶苏缓缓睁开了眼睛,眼中闪烁着复杂而又坚定的光芒。
他看着清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清晰地说道:“道长……你这份奏疏……当真是……石破天惊!”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然则……其中所描绘之景,亦令人……心驰神往!”
他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了几步,似乎在下定最后的决心。
“风险……确实极大。”
扶苏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清玄。
“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道长,你可有……十足的把握?”
清玄知道,扶苏这是……心动了!
他迎着扶苏的目光,坦然道:“回公子,若说十足把握,臣不敢妄言。任何变革,皆有风险。然则,臣于‘格物防伪’之术(指利用特殊纸张、油墨、水印、复杂图案、甚至‘仙文密码’——类似序列号的概念)略有心得,可最大限度降低伪造之风险。至于滥发与监管,则需依靠朝廷建立严密之法度与监督体系,并……选择德才兼备、廉洁奉公之士主持其事。只要制度得当,用人得宜,臣相信,此策之利,必将远大于其弊!”
他还强调:“初期可小范围试点,比如先在咸阳与关中地区推行,主要用于官方大额调拨和指定商号之间流通,待积累经验,完善制度之后,再逐步推广,则风险更可控。”
扶苏听着清玄条理清晰的分析和相对稳妥的推进思路,心中的天平,终于彻底倾斜了。
“好!”
扶苏猛地一拍桌案,眼中充满了决断。
“道长此策,关乎帝国未来!虽有风险,然值得一试!我……支持你!”
他顿了顿,神情变得无比郑重:“此事,我会亲自向父皇禀报!我会尽我所能,说服父皇!但是……”
他看着清玄。
“父皇心思难测,且此事干系太大,变数极多。道长……亦需做好万全准备。”
“臣,明白。”
清玄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同时也升起一股暖流。
在这关键时刻,扶苏选择相信他,支持他,这份信任弥足珍贵。
“那便好。”
扶苏点了点头。
“奏疏我先留下,容我再仔细研读揣摩几遍,思考如何向父皇禀报最为稳妥。道长也且宽心,在结果出来之前,切莫声张,以免节外生枝。”
“臣遵命。”
送走扶苏后,清玄独自一人站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漫天飞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自己己经将一颗足以引爆整个帝国金融体系的“炸弹”亲手递了出去。
这颗炸弹最终能否被引爆?
引爆后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他无法完全预料。
但他知道,自己己经没有退路了。
为了“格物学”的未来,为了这个可能被改变的时代,也为了……他自己在这个世界能够更好地活下去,他必须赌上这一把!
一场围绕着“纸币”的、更加凶险、也更加意义深远的博弈,即将拉开帷幕。
而这一次,他最大的盟友,或许将是……这位看似仁厚,却也拥有着超乎寻常勇气的……大秦长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