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67章 稳定宝钞出新规,触动利益暗潮急

第67章 稳定宝钞出新规,触动利益暗潮急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234
更新时间:
2025-05-14

清玄深知稳定宝钞流通秩序、遏制投机行为的紧迫性。

他与赵文等人加班加点,将那五条应对之策整理成了一份详尽缜密的奏章——《为请申明宝钞法度以安流通疏》。

这份奏章,没有再像上次那样先去试探扶苏,而是由清玄和赵文联名,通过少府,首接呈递给了丞相李斯。

因为他们知道,要推行如此大范围、触及核心利益的金融改革,没有这位铁腕丞相的全力支持是绝无可能的。

李斯在仔细审阅了这份奏章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宝钞流通中出现的乱象及其潜在的巨大风险。

清玄提出的五条对策,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确实是稳定局面的良方。

尤其是“建储备,稳币值”和“强监管,严打击”这两条,更是与他法家重典治乱、加强中央控制的思想不谋而合。

而“引活水,促流通”(设立官方钱舍吸收资金投资工程)的建议,也让他看到了解决大型工程资金难题的新希望。

但是,这些措施要推行下去,阻力也同样巨大。

“正名分,扩范围”,强制扩大宝钞流通,必然会引起部分习惯使用铜钱的百姓和小商贩的不满,也会让那些试图通过控制兑换渠道牟利的势力利益受损。

“调结构,抑投机”,增加小面额发行,限制大额流通,更是首接触动了那些大量囤积“万钱”宝钞的权贵门阀的利益!他们囤积的目的之一就是看重大额宝钞的稀缺性和“价值感”,如今要限制,岂能甘心?

“建储备,稳币值”,将盐铁等专营收入部分划拨作为准备金,这等于要从少府和治粟内史的“钱袋子”里掏钱,必然会遭到相关部门官员的抵制。

“强监管,严打击”,授予“宝钞提举司”更大的监察权,更是会让许多平日里习惯了钻空子、搞灰色交易的人感到不安。

至于设立“工程促进钱舍”,吸收私人资金,这更是涉及到了更复杂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问题。

可以说,清玄的这五条对策,几乎将朝廷内外、官场商界、权贵黔首的各种利益关系都牵扯了进来!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剧烈的反弹和混乱!

李斯沉吟良久,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他知道,宝钞这把双刃剑己经出鞘,要么将其牢牢掌控,使其为帝国服务;

要么任其失控,最终反噬自身。

相比之下,清玄的方案虽然激进,却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将宝钞纳入正轨,并将其潜力最大化的途径。

更何况,加强中央对金融的控制,本就符合他的政治理念。

于是,李斯亲自带着这份奏章,并加上了他自己的一些修改和补充意见(比如更强调法治监管,对违规行为处以更严厉的刑罚),入宫面见始皇帝。

这一次,始皇帝的反应比上次更加谨慎。

他详细听取了李斯的汇报,又反复询问了宝钞流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以及推行新规可能带来的风险。

清玄也被再次传召入宫,就奏章中的细节,特别是技术层面的保障(如小面额宝钞的防伪、准备金的管理、资金流动的追踪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保证。

最终,在李斯的力主和清玄的“技术担保”下,始皇帝再次被说服了(或许也是因为他急于看到宝钞能为他的宏伟工程提供支持)。

他批准了这份《申明宝钞法度疏》,并授权李斯全权负责推行,要求各部门务必全力配合,若有阳奉阴违或从中作梗者,严惩不贷!

一场旨在规范宝钞流通、稳定金融秩序的改革风暴,随之在咸阳城乃至关中地区展开。

新的宝钞法度被公布:明确了宝钞的官方支付凭证地位,规定了在特定领域(如大额官方支付、部分税收缴纳、指定商号结算)必须使用或接受宝钞。

小面额宝钞开始发行:“十钱”、“五十钱”的宝钞投入流通,虽然初期数量不多,但极大地方便了日常交易,受到了部分市民和小商贩的欢迎。

大额宝钞登记与限制:对“千钱”、“万钱”宝钞的持有和流通实行更严格的登记制度,禁止私下大宗买卖和高额汇兑,官方兑换也需要说明来源和去向。

准备金制度初步建立:少府开始将部分盐铁收入(比例不高,但具有象征意义)和查没的赵高等人的部分财产,划拨给“宝钞提举司”作为实物准备金(主要是黄金和粮食),并进行公示,以增强宝钞信誉。

监管力度空前加强:“宝钞提举司”增设了监察部门,配合廷尉府,开始严厉查处涉及宝钞的违法行为。

很快,就有几家试图私下倒卖、或者恶意拒收宝钞的商铺被查处,几个试图伪造(虽然技术拙劣)宝钞的团伙被打掉,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

“工程促进钱舍”挂牌:在李斯的主导和清玄的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了一套初步的账目管理和风险评估方法)下,一个名为“大秦兴业钱舍”的官方机构挂牌成立,开始尝试吸收部分宗室、勋贵和富商的闲置宝钞(承诺给予一定的年终“红利”),用于定向投资驰道修筑等国家重点工程。

这一系列新规的出台和执行,如同用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将原本有些失序的宝钞流通体系重新纳入官方的掌控之中。

囤积居奇、投机套利之风受到明显遏制,宝钞的流通效率有所提升,市场信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然而,正如李斯所预料的那样,这些触及核心利益的改革,也引发了强烈的暗流反弹。

那些囤积了大额宝钞的权贵门阀,对限制流通和登记制度极为不满,虽然不敢公开反对,但私下里的抱怨和抵制从未停止。

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地规避监管,或者将手中的宝钞通过更隐蔽的方式转移、洗白。

一些在私下交易和汇兑中牟利的商号和“地下钱庄”,更是视新规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地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试图破坏宝钞的信誉。

负责盐铁专营和国家府库的官员,对于被强制划拨收入作为准备金也心怀不满,在配合上往往消极怠工。

甚至连“大秦兴业钱舍”的初步运作也遇到了困难,愿意将大笔宝钞投入这个前途未卜的“官方钱庄”的权贵和富商并不多,他们更愿意将财富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清玄深知,金融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丝毫不亚于技术攻关甚至军事战争。

他现在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更要应对来自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甚至人性层面的重重阻力。

他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与赵文、李斯等人一起,研究对策,完善制度,打击违法行为,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官员和商贾们宣传“宝钞”的长远利益和“信用”的重要性。

他甚至亲自出面,拜访了几位在关中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老牌勋贵和宗室代表,一方面向他们“请教”(给足面子),另一方面也“晓以利害”,软硬兼施地劝说他们支持宝钞新政,并将部分闲置资金投入“兴业钱舍”,做出表率。

这场围绕着“宝钞”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清玄和他开创的这场金融变革,能否顶住压力,最终获得成功?咸阳城上空的暗流,似乎……更加汹涌澎湃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