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95章 东方风帆启,瀛洲初显踪

第95章 东方风帆启,瀛洲初显踪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142
更新时间:
2025-05-24

大秦的对外扩张战略中,东方海域是最早启动的探索方向之一。

相比于陆路的漫长艰险,海路虽然充满未知风浪,但一旦打通,其便捷性和潜力巨大。

在蒙毅副将王贲的指挥下,大秦的第一支远洋船队在琅琊郡(清玄指导设立的北方造船基地)正式启航。

这支船队由十余艘经过改良的楼船和数十艘中小型战船组成。

楼船采用了更坚固的龙骨和船体结构,船帆面积更大且采用了多层帆设计,以更好地利用风力。

船上配备了初步的指南针,以及格物学府航海组绘制的简易海图(基于沿岸勘察和渔民经验)。

每艘船上都配备了少量的龙牙弩和异火,作为防御和攻击手段。

船队的目标是东方海域的岛屿,清玄根据脑海中的模糊地理知识,猜测那里可能有资源丰富的土地,即后世的日本列岛或朝鲜半岛。

“将军,前方海域风浪较大,是否暂避?”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船工向王贲请示。

王贲穿着与将士相同的简朴甲胄,手持指南针观察方向。

他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在清玄的指导下,也学习了一些基础的航海知识。

他看了看指南针稳定的指向,又看了看海图和天色。

“无需!仙师曾言,风浪虽险,然知其规律,便可趋吉避凶。我等船坚帆足,可抗风浪。继续前行,不得延误!”

王贲命令道。

船队乘风破浪,向着东方前进。

海上航行远比陆地艰苦。

长时间的颠簸、食物的匮乏、疾病的威胁(虽然医工署提供了初步的预防药物和指导,但效果有限)、以及对未知海域的恐惧,都在考验着将士们的意志。

然而,指南针的神奇之处,让船员们心安不少。

无论昼夜晴雨,那根小小的磁针始终稳定地指向南方,为他们提供了方向的指引。

许多船员甚至将指南针视为“仙师赐予的神器”,对其敬畏有加。

经过数日的航行,船队终于在海平线上看到了陆地的轮廓。

那是一片葱郁的岛屿,与秦地风貌差异很大。

“登陆!”

王贲下令。

登陆过程相对顺利。

岛屿上的原住民(清玄猜测是日本列岛的弥生时代或更早期居民)对大秦的船队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和敬畏。

他们身材矮小,衣着简陋,使用着石器或青铜器。

显然,他们的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大秦。

大秦士兵严阵以待,但并未首先采取武力。

按照扶苏的指示,此行以探索和建立友好关系为主。

格物学府语言组的学子们(他们己经初步研究了一些沿海部落的语言,并尝试从发音相似性中推测更远方的语言)上前,尝试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通过笨拙的手势和有限的词汇,大秦船队表达了友好和交换物资的意愿。

他们拿出一些精美的铜器、铁器、丝绸、瓷器(少量)以及高产的土豆红薯作为礼物和交换品。

岛上的原住民从未见过如此精美实用的物品,特别是锋利的铁器和能产出神奇食物的种苗,立刻引起了他们的巨大兴趣。

他们拿出当地特产的鱼干、贝壳、木材和一些原始的矿石作为交换。

格物学府的学子们则忙碌地进行考察。

地理组的学子绘制岛屿的海岸线和简易地图;生物组的学子收集植物和动物样本;材料组的学子检查当地的矿石,惊喜地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铜矿和部分铁矿。

“将军,这里的矿产很丰富!特别是铜矿,储量惊人!”

材料组的学子兴奋地向王贲汇报。

王贲听后大喜。

大秦虽然铁矿丰富,但铜矿相对缺乏,这限制了青铜器的生产,而青铜在许多方面依然不可或缺。

在岛屿上停留数日后,王贲与当地部落的首领进行了初步的约定,留下了一小部分愿意留下进行长期贸易和传授农耕技术的士兵和学子(他们被赋予了与当地人友好相处、不得恃强凌弱的严格命令),船队便启程返回大秦。

此次东方探索的收获是巨大的。

他们不仅找到了资源丰富的岛屿,建立了初步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积累了远洋航行的经验,验证了指南针的实用性,并带回了关于未知世界的第一手资料。

消息传回咸阳,扶苏龙颜大悦。

他亲自接见了王贲和参与探索的学子们,听取了详细的汇报。

“海那边,果然有无尽的宝藏和机遇!”

扶苏兴奋地说。

“传令下去,大力扩建琅琊造船厂,训练更多的水师人才!朕要更多的船队驶向东方,驶向更远的海域!”

在太傅府,清玄听着学子们关于东方岛屿的汇报,心中也涌起一丝波澜。

那片土地虽然落后,但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远离中原腹地的蛮荒之地,格物之道是否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和生根发芽?

那些原住民对新事物的原始热情,是否比秦地复杂的社会结构更容易接受变革?

他在密室里,手中的纸张再次显现新的内容。

这次的内容似乎与“能量节点”和“信息共鸣”有关。

它暗示,在世界特定的地理位置,可能存在着天然的“能量节点”,这些节点是“灵气”或高维能量相对集中的地方。

而当某种特定的“信息”(如强烈的信念、集体的意愿)与这些“能量节点”产生“共鸣”时,便可能引发超出常规的超凡现象。

纸上还出现了一些简略的地图,标注了一些模糊的“能量节点”位置,其中似乎就有一些在海边的岛屿上。

清玄心中一动。

难道东方那些岛屿,便是纸上提及的“能量节点”之一?

这是否意味着,在那些地方,他的“言出法随”能力会更容易施展?

甚至,那些原住民对“仙师”和“神器”的原始信仰和敬畏,是否也在无形中,与这些“能量节点”以及他自身的“灵气场”产生了某种“信息共鸣”,从而增强了格物之道的传播效果?

他尝试用意念触碰纸上标记的一个海岛位置,果然感觉到一股微弱的能量波动反馈。

他再次尝试运用“言出法随”。

这次他没有选择身边的物体,而是将意念跨越遥远的距离,投向他感知到的那个东方岛屿上的某个点。

他将体内的“灵气”与他对那个岛屿“生机勃勃”的信念结合起来。

“盛!”

他轻声吐字。

他感觉到一股能量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跨越了空间。

他无法确定是否产生了效果,但他能感知到,在那遥远的方向,一股微弱的“场”似乎被他的意念所触动,并与他自身的“灵气场”产生了某种极其微弱的共鸣。

虽然这种远程干涉几乎没有实际效果,但这验证了纸上关于“能量节点”和“信息共鸣”的部分理论。

这让他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也许,在那些“能量节点”处,他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力量,甚至能够实现更宏大、更不可思议的“言出法随”。

东方航线的开辟,不仅为大秦带来了资源和新的疆域视野,也为清玄的仙道探索开启了新的篇章。

凡间与仙道的边界,正在他眼前变得越来越模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