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轩站在“轩婉”上海旗舰店外,凝视着不远处那个巨大的ZARA招牌。短短几个月间,这个来自西班牙的快时尚巨头己经在全国开出了二十几家门店。
今天是周末,对面的ZARA店内人流如织,购物袋不断从店门口涌出。
“我们的客流量下降了多少?”林宇轩问身旁的店长。
“三成左右。”店长语气凝重。
林宇轩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店。
明亮整洁的空间里,顾客比往常少了许多。原本周末需要排队等候的试衣间,此刻竟有几个空着的。
“不仅是ZARA,H&M、优衣库、GAP…它们就像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市场。”苏婉从办公室走出来,递给林宇轩一份数据报表。
林宇轩翻开报表,数字触目惊心。上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22%,会员到店率下降近三成。
“对手的优势太明显了。”苏婉轻声说,“他们两周就能将T台流行款搬上货架,而我们至少需要两个月。他们的价格只有我们的一半,甚至更低。”
林宇轩放下报表,眉头紧锁。
“召集核心团队,今晚开战略会议。”
晚上八点,“轩婉”总部会议室灯火通明。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市场部总监王梅指着屏幕上的图表,“不仅销售下滑,我们在一线城市的优质门店也面临租约到期后可能被国际品牌挤出的风险。它们愿意付更高的租金。”
“人才流失也是个问题。”人力资源总监补充道,“上个月又有两名设计师跳槽到了ZARA和H&M。”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林宇轩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上海灯火辉煌,那些闪烁的霓虹中,越来越多属于国际快时尚品牌的标志。
“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林宇轩转过身,目光坚定,“如果比'快'和'便宜',我们永远赢不了有全球供应链和规模效应的国际巨头。”
“那我们该怎么办?”一位部门经理问。
“强化我们的不同。”林宇轩敲了敲桌面,“叶梓,你觉得呢?”
一首沉默的叶梓抬起头。作为“轩婉”的首席设计师,她最近常常熬夜研究那些国际品牌的产品。
“我们和快时尚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灵魂。”叶梓的声音虽轻却坚定,“快时尚是对国际潮流的快速复制,而我们的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是他们无法轻易复制的。”
林宇轩点头:“没错,我们需要更加突出我们的原创设计和文化价值。”
“但消费者似乎更在意价格。”财务总监提出质疑。
“不全是这样。”苏婉接过话题,“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我们的忠实会员对价格敏感度并不高,他们更看重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我们需要的不是降价抢市场,而是保住这些核心客户,再找到更多欣赏我们价值的新客户。”
林宇轩环视所有人:“从今天起,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强化原创设计,特别是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系列。叶梓,你全权负责这部分。”
叶梓郑重点头。
“第二,优化供应链,向快时尚学习,但不盲目追求速度而牺牲品质。我们的目标是将新品从设计到上市的周期缩短一半。”
“第三,发力线上渠道。实体店成本高,我们必须借助电商的灵活性对抗冲击。”
“第西,强化会员服务。针对忠诚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和专属优惠,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最后,我们将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研究这些国际巨头的经营之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会议持续到深夜。走出会议室时,每个人脸上的忧虑己经被决心所替代。
“会很艰难吗?”苏婉在电梯里轻声问。
“会很艰难。”林宇轩坦言,“但这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个月,“轩婉”展开了全方位的变革。
供应链团队彻夜工作,重新构建更灵活的生产模式。他们与部分优质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加快生产速度。
叶梓带领设计团队推出了“中国韵”系列,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一件融入青花瓷图案的现代剪裁连衣裙引发了社交媒体的热议,成为爆款单品。
线上团队全面升级电商平台,推出了虚拟试衣、个性化推荐等功能,线上销售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但挑战依然严峻。
“又一家店面临续租问题。”王梅推开林宇轩办公室的门,脸色凝重,“商场方明确表示ZARA愿意出双倍租金。”
林宇轩沉默片刻:“撤店吧,集中资源在最核心的位置。”
每一次关店决定都像一把刀割在心上。从创业之初,这些店铺承载了太多“轩婉”的成长记忆。
一天晚上,林宇轩独自留在总部,面对电脑上一份份数据报表。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集团整体业绩仍在下滑。
苏婉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默默坐在他对面。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在做无谓的抵抗?”林宇轩揉了揉太阳穴,“这些国际巨头有着全球供应链、顶级设计师团队、强大的资本支持…我们拿什么去抗衡?”
“我们有我们的根。”苏婉推过咖啡,“记得我们刚开始做'轩婉'时吗?那时候比现在艰难多了,但我们坚持了下来。”
林宇轩望向窗外的夜空。
“我今天收到了一封邮件。”苏婉轻声说,“一位顾客写道,她在国外留学时,总会穿着'轩婉'的衣服参加重要场合,因为这让她感到与家乡的连接,也让她感到自信。她说,看到国外朋友对她衣服的赞美时,她为中国品牌感到骄傲。”
林宇轩转过头,眼神渐渐坚定。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意义。不仅是做衣服,而是传递一种文化和精神。”
第二天的管理层会议上,林宇轩宣布了一项大胆决定。
“我们将投入1亿元,在杭州建立'轩婉'创新设计中心,聚焦原创设计和文化创新。”
“这笔钱可以开50家新店!”财务总监惊呼。
“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远不止50家店。”林宇轩坚定地说,“面对国际巨头,我们唯一的出路不是模仿他们,而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创新设计中心很快开始运作。叶梓邀请了多位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入驻,指导设计团队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三个月后,“轩婉”推出了“新中式美学”系列。开售当天,多家店铺门前排起长队,这是国际快时尚品牌入侵以来首次出现的盛况。
“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我们了。”苏婉拿着销售数据,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更让人振奋的是,许多海外华人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这个系列,并在社交媒体分享。一位在巴黎的留学生穿着“轩婉”的旗袍元素连衣裙参加活动的照片被广泛转发,引发了国际时尚博主的关注。
“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林宇轩对核心团队说,“我们不需要与快时尚正面竞争。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代表中国审美与工艺的高品质时装品牌。”
一年后的季度会议上,财务总监报告:“虽然我们的门店数量比去年减少了15%,但整体销售额恢复了增长,利润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林宇轩站在会议室的窗前,望着远处“轩婉”新总部大楼的建设工地。风雨过后,阳光终于穿透云层。
陆志强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拿着最新一期《时尚商业》杂志。封面上是林宇轩的照片,标题赫然写着:《在国际时尚风暴中突围的中国品牌》。
“他又赢了。”陆志强咬牙低语。
他翻开内页,一段话引起了他的注意:“面对国际巨头的强势入侵,'轩婉'没有选择盲目模仿或价格战,而是回归品牌初心,强化文化特色和原创设计,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案例,更代表了中国本土品牌的文化自信。”
陆志强放下杂志,眼神复杂。
“文化自信吗?”他喃喃自语。
与此同时,林宇轩和苏婉正漫步在杭州的“轩婉”创新设计中心。宽敞明亮的空间里,设计师们正专注工作,墙上挂满了融合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草图。
“我们走了一条更难的路,但也是更有意义的路。”林宇轩说。
“是的,我们证明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品牌不必放弃自己的根基。恰恰相反,根基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
林宇轩点头,目光落在远处一幅新设计草图上。那是一件将苏绣工艺与现代剪裁完美结合的外套。
“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穿着'轩婉'的衣服,自豪地走在巴黎、纽约、米兰的街头。不是因为它多便宜,而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美学和文化。”
苏婉微笑着握住他的手:“那一天己经不远了。”
走廊尽头,叶梓向他们招手。她面前的设计台上,一件融合了敦煌壁画元素的礼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属于“轩婉”的光芒,也是属于中国品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