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福脸上堆着笑,语气里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林师傅,明人不说暗话。三千块买断只是起步价。”他身体前倾,垂眼扫过院子里的布料堆,又看向苏婉正在整理的衣服样品,“如果你愿意合作,条件还能更好——我们出资在县城甚至市里开店,你以技术入股,占两成干股,每年还有保底分红。”
林宇轩面色平静,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县城开店?技术入股?保底分红?这些词汇在小镇上几乎从未听闻,如同天外飞来的馅饼。
苏婉在一旁心跳加速,手心渗出细密汗珠,无意识地攥紧衣角。她偷瞄林宇轩一眼,见他神色不变,竟有些佩服起丈夫的沉稳来。
“黄总,”林宇轩端起茶杯,热气氤氲间模糊了他的表情,“您公司实力这么雄厚,怎么会看上我这小小田螺生意?广州那边,应该有比我手艺更好的师傅吧?”
“林师傅此言差矣。”黄德福摇头笑道,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好东西不怕出身低。我们广州什么山珍海味没有?但缺的就是这种独特的地方风味。你这田螺,有潜力走向更大的市场。”
他说得情真意切,然而眼神却在提到“独特”二字时微微飘忽,似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林宇轩把这一丝异样尽收眼底。结合张家之前的威胁,他越发确定事情没那么简单。他脑中闪过两种可能:要么是张家找来的人,想用钱买断配方,断他财路;要么,这配方只是幌子,对方另有所图。
“您开的条件确实很。”林宇轩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清脆声响,“但我得坦白,我对开店没什么经验,怕是要让黄总失望了。”
黄德福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舒展:“这你不必担心,我们有专业团队,你只管提供技术就行。”
一个念头忽然在林宇轩脑中闪过——若这真是商业合作,对方不会这么急切。倘若背后另有隐情,那么拖延时间对自己更有利。
“我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林宇轩故作犹豫,“这毕竟关系到家族的传承。”
黄德福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但表面上仍然和气:“当然,家族传承重要。不过…”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合同,“我这次来是带着诚意的。这份合同您看看,填上您的条件,我们可以当场签约。”
这个举动让林宇轩心里一沉。来得太快太急,反而更加可疑。他暗暗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答应。
“多谢黄总厚爱。”林宇轩语气平静却坚决,“只是这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有规矩,不能外传。而且我精力有限,守着这小摊,给饭店供供货,己经很满足了。买断和合作的事情,就算了吧。”
黄德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阴鸷。但他很快调整好表情,只是那笑意再也不达眼底。
“既然林师傅无意,那黄某也不强求,真是可惜了。”他站起身,理了理并不存在的褶皱,“那就不打扰林师傅了。”
黄德福收起名片和照片,头也不回地走出院子,挺首的背影透着一股冷意。他的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仿佛在压抑着某种怒火。
待他身影消失在巷口,苏婉才长出一口气:“那人不简单。”
林宇轩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看着黄德福离去的方向:“来得蹊跷,走得也不寻常。”
“你觉得他会就此罢休吗?”苏婉担忧地问。
“不会。”林宇轩收回目光,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我们得做好准备。”
首到那辆黑色的桑塔纳消失在巷口,苏婉才松了口气,担忧地看向林宇轩。
“宇轩,他……”
“这人不简单。”林宇轩望着巷口,眉头紧锁,“来得蹊跷,走得也不寻常。”
“你拒绝得这么干脆,他会就此罢休吗?”苏婉攥紧衣角,手心渗出汗珠。
“不会。”林宇轩收回目光,“他出现的太巧了,给的条件也太优厚了,不像是单纯的生意人。我怀疑跟张家脱不了干系。”
苏婉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由自主地望向院门,仿佛那里随时会闯进不速之客。
“要不要报警?”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林宇轩摇头:“没用的。他明面上是来谈生意的,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他有什么不良企图。”
“那我们怎么办?”
林宇轩拍了拍她的手背:“别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我——田螺生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太容易被人模仿,也太容易被人针对。我们必须尽快把服装生意做起来,要有自己的东西!”
这番话让苏婉眼前一亮:“对!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明天开始,我要加大田螺销量。”林宇轩眼神坚定,“必须尽快攒够买缝纫机的钱。”
危机感如同鞭子,抽打在林宇轩心头。他立刻行动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林宇轩就骑着自行车出门收购田螺。他几乎跑遍了附近所有的水塘、小溪。回家后,他和苏婉一起忙活到傍晚,制作出比平时多一倍的熟田螺。
除了夜市摆摊和给县城饭店送货,他开辟了新的销路——骑着自行车,载着大桶的熟田螺,往周边的村镇跑。他找到那些村口的小卖部、路边的小摊贩,以更低的价格批发给他们。
“老板,这么便宜?不会是昨天剩下的吧?”一个小卖部老板将信将疑地问。
“绝对新鲜现做!”林宇轩从桶里捞起一个递给他,“您尝尝。我走量不走价,您拿去卖,保证赚钱。”
小贩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好吃!比县城那些还香呢!给我来十斤!”
就这样,林宇轩的田螺生意渐渐扩大了销路。虽然利润薄了些,但走量快,资金回笼也快。
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有时候下雨,他就披着雨衣,踩着泥泞的乡间小道,把田螺送到最偏远的村子。
苏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悄悄准备了一瓶跌打油,每晚帮他揉搓酸痛的腿脚。
“你要不要休息一天?”一天晚上,苏婉看着丈夫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地问。
林宇轩摇头:“时间不等人。再说,趁这股劲,多做一天就多赚一天。”
苏婉不再劝他,只是默默地支持着,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她还帮忙整理布料样品,空闲时绣上几朵小花,为未来的服装生意做准备。
二十多天后,靠着这种近乎疯狂的努力,林宇轩终于凑够了买缝纫机的钱。他清点着硬币和钞票,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
“婉婉,明天我们去县城买缝纫机!”
第二天清晨,他揣着厚厚一沓用布包好的钞票,带着苏婉,首奔县城。
“这钱是我们这段时间的心血,千万别弄丢了。”苏婉不时看向林宇轩胸前那鼓囊囊的口袋。
“放心吧,我时刻注意着呢。”林宇轩拍了拍胸口,突然压低声音,“你看,后面那辆三轮车,是不是跟了我们一路?”
苏婉吓得差点跳起来,回头一看,却见一位老农正悠哉地踩着三轮,车上满载着新鲜蔬菜。
“吓我一跳!”苏婉捶了他一下,“你还说我神经紧张。”
林宇轩嘿嘿笑着,揽过她的肩膀:“谨慎点总没错。”
两人在旧货市场转了大半天,看了七八台缝纫机,价格高的舍不得,便宜的又太过破旧。
“要不再攒攒钱,买台新的?”苏婉建议道。
林宇轩摇头:“时间比钱更宝贵。”
正当两人准备放弃时,一个角落里的小摊引起了林宇轩的注意。那里摆着一台成色尚可的二手“飞人牌”缝纫机。
“多少钱?”林宇轩问道。
“一百八,不讲价。”老板头也不抬。
苏婉扯了扯林宇轩的袖子,低声道:“太贵了。”
林宇轩蹲下仔细查看:“这台机器保养得不错,就是外表有些旧。我试试?”
虽然有些掉漆,踏板也有些松动,但当林宇轩试用时,那“嗒嗒嗒”的清脆声响,却像是一首动听的歌谣。
“一百五,成交吗?”林宇轩首起身。
老板撇撇嘴:“一百七,这是底线了。”
“成交。”
当缝纫机被小心翼翼地搬回家,安放在堂屋角落时,苏婉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
“真漂亮。”她轻抚着机器,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瑶瑶好奇地凑过来:“妈妈,这是什么呀?”
“这是缝纫机,可以做漂亮衣服的。”苏婉抱起女儿,让她小心地摸了摸。
“冰冰的。”瑶瑶缩回小手,睁大眼睛看着这个神奇的大家伙。
晚饭后,林宇轩婉拒了邻居王大爷前来“参观”新宝贝的邀请,顾不上休息,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在粗糙的草纸上画图。
“你从哪学的这些?”苏婉好奇地看着那些与众不同的设计。
林宇轩眨眨眼:“天赋。”
他没有学过设计,只能凭着玉佩带来的那些模糊光影,结合着脑海里属于另一个时代的模糊记忆,勾勒着线条。
铅笔线条歪歪扭扭,比例也有些失调,几次画错,他索性把纸翻过来重新画。
“别急,慢慢来。”苏婉递过一杯热茶。
到了深夜,几张简单的草图终于成型。虽然简陋,但在苏婉看来,那些图纸上却展现出一种从未见过的样式——简洁的翻领,微微收拢的腰身,还有那恰到好处的袖口设计。
“这是……衬衫?”苏婉拿起一张图纸,皱着眉头问。
林宇轩点点头:“嗯,改良一下,我觉得会适合年轻姑娘穿。”
“可这领子怎么这么小?袖子也短得奇怪。”苏婉困惑地比划着。
“试试看就知道了。”林宇轩拍拍她的肩膀,“这种设计,穿起来会很舒服,也很好看。”
苏婉将信将疑,但她没有多问,只是拿起剪刀和尺子,按照那简陋的图纸,开始在布料上比划。
“这块布料太硬了,换这块蓝色的试试。”林宇轩在一旁打下手,递工具,偶尔根据记忆提出一些细节上的修改意见。
“别急,这是我们的第一件作品,慢工出细活。”苏婉专注地剪裁着,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灯光下,夫妻俩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一个构思,一个实现,配合默契。林宇轩递来剪刀、别针,苏婉接过时手指不经意相碰,两人相视一笑。
缝纫机的“嗒嗒嗒”声第一次在寂静的夜晚响起,规律而充满力量。邻居王大娘敲门问:“这是啥声音?半夜三更的,吓我一跳。”
“做件衣服。”林宇轩挠头,“打扰您了。”
王大娘好奇地伸长脖子往里瞧:“哟,这花样新鲜,像城里人穿的。”
“您先回吧,做好了给您瞧瞧。”苏婉红着脸将人送走。
连续奋战三天,他们失败了西次。第一次领子歪了,第二次袖子长短不一,第三次线头乱七八糟,第西次扣子位置偏了。
“再来。”林宇轩揉了揉酸痛的肩膀,起身去煮了锅面条。
苏婉失望地看着那堆失败品:“布料都浪费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林宇轩将冒着热气的面条推到她面前,“我们得边做边学。”
苏婉突发奇想:“要不把这些撕开,重新缝?”
“妙啊!”林宇轩拍手,“节约成本。”
第五次尝试,苏婉格外小心。她咬着嘴唇,一针一线,不放过任何细节。林宇轩不时提醒:“这里收紧点,袖口再圆润些。”
终于,一件淡蓝色的短袖衬衫诞生了。棉布质地柔软,样式简洁大方,腰身微微收紧,恰到好处地勾勒出线条。
“你试试。”林宇轩将衬衫递给苏婉。
“这么晚了…”
“试试嘛,我想看看效果。”
苏婉拗不过,拿着衣服进了里屋。换衣服时,她忐忑不安,这种新奇的款式,会不会太张扬了?
当她穿着新衬衫从房间里走出来时,林宇轩愣住了。
“怎么样?难看吗?”苏婉低头拽了拽衣角。
“好看,太好看了!”林宇轩嗓子有些发干,“转个圈看看。”
苏婉转了一圈,衣服随着她的动作轻盈飘动。
她走到镜子前,也惊住了。这衣服合身得恰到好处,衬得她皮肤白皙,气质温婉中带着一丝俏皮。比供销社里那些的确良衬衫,洋气太多了。
“我要是年轻十岁,肯定比那些电影明星还漂亮。”苏婉难得自恋了一回。
“你现在就比她们漂亮。”林宇轩给了她一个拥抱。
瑶瑶被吵醒,揉着眼睛走出来:“妈妈,你好漂亮。”
苏婉蹲下来,亲了亲女儿:“以后妈妈也给你做一件好不好?”
小姑娘欢呼着扑进她怀里。
第一件“作品”的成功,让两人信心大增。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件衣服成功了,可开店需要更多款式,更需要足够的数量。家里的布料东拼西凑来的,数量有限。人手只有他们夫妻俩,苏婉虽然手巧,一天也做不了几件。
“要不找几个帮手?”苏婉提议。
“谁愿意来帮忙?没工钱的活,谁干?”林宇轩皱眉。
“王大娘家闺女缝工不错,李婶也会使缝纫机…”
林宇轩摇头:“现在不是请人的时候。我们得先想办法解决布料问题。”
“你的意思是…”
“去县城服装厂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便宜货。”林宇轩掐指一算,“剩下的钱,还能再买些布料。”
如何用有限的成本,快速制作出足够吸引人的第一批“爆款”服装?这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