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晨雾。
他转过身,对林婉儿道:“药铺的事,暂时稳住。我会想办法找新的供货渠道。”
林婉儿点头,眼中虽有担忧,却多了几分坚定。
而林昭则开始着手准备另一场反击。
他明白,这一回的对手,比裴家更难对付。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林昭便召集了仍在观望的中小商户,在林家后院设下简宴,亲自讲述粮种改良与药材种植的技术细节,并邀请沈老先生一同前往试验田现场查验。
“诸位不必听信坊间流言。”林昭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稻苗,“你们亲眼所见,亲手可触。若这还不够,我愿当场取样,请各位带回自家田中试种,三日后便可知真假。”
几位原本心存疑虑的布商、茶商被林昭的坦然与自信打动,又见沈老先生在一旁频频颔首,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被打消。
“林公子果然不欺我们。”一位年长的茶商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们愿意继续合作。”
众人纷纷应声附和,林家的商业计划总算稳住了第一波信任危机。
然而,林昭清楚,真正的转机还未到来。
他在沈老先生耳边低语几句,老者微微一怔,随即点头离去。
数日后,林昭收到一封密信,内容只有一句话:“周府旧宅,夜半无人。”
他换上一身青衣,悄然离开林家,首奔城西偏僻小巷。
周府早己荒废多年,昔日清河州最富盛名的粮商——周老爷子,因不满士族垄断市场,愤而退隐。如今,他的名字几乎被人遗忘,只有少数老一辈的商人还记得他曾如何以一己之力抗衡三大世家粮行。
林昭推门而入,屋内烛火摇曳,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桌前,慢悠悠地品着茶。
“你就是那个让裴家吃了亏的小子?”老者抬眼,目光如炬。
林昭拱手作揖:“晚辈林昭,拜见周老前辈。”
“哼。”老人冷哼一声,“我己退出江湖多年,不想再蹚浑水。”
林昭并不急着开口,而是从怀中取出一份账册,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清河州近三个月的粮食流向图。”他说,“士族操控粮价,压榨百姓,您当年未能完成之事,晚辈愿替您完成。”
周老爷子沉默许久,终于伸手翻开账册,脸色逐渐凝重。
“你打算怎么做?”
林昭眼神坚定:“我要建立一条不受士族控制的独立供应链,从种子到收成,再到运输销售,全部由寒门掌控。您若肯出手相助,便是这盘棋局最关键的一步。”
老者盯着他看了良久,忽然轻笑一声:“你倒是比那些所谓的‘才子’有趣得多。”
几日后,一则消息震动清河州——周老爷子复出,将出资入股林家药铺与粮产项目,并带来一批可靠的供货商与仓储资源。
裴家闻讯大惊,立刻派人秘密接触周老爷子,试图劝其退出合作。
然而,林昭早有准备,不仅提前安排周老爷子入住林家别院,还放出风声:“周老将亲自监督本季收成。”
舆论顿时倒向林家,那些原本犹豫的商户纷纷表态支持,连带赵知府也公开表示会为林家提供政策扶持。
局势彻底逆转。
林家药铺重新恢复运作,粮种推广计划也得以重启。
林婉儿负责调度物资,每日奔波于镇上与庄稼户之间,忙碌却干劲十足;林远则协助整理账目,将每一笔进出都记录得井井有条。
林昭站在田头,望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心中己有新的蓝图。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而在东郊柳庄的一处密室里,几个身影围坐桌旁,神色凝重。
“周老头竟然真的出山了。”一人低声说道,“看来林昭背后,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力量。”
“无妨。”为首之人冷笑,“不过是一时得势罢了。乡试在即,只要我们在科场上动点手脚,让他林昭再聪明也没用。”
窗外,一只夜枭掠过枝头,发出一声尖锐的啼叫。
林昭正在书房翻阅一份新送来的粮价报表,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阿弟!”林婉儿冲进屋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周老爷子送来一封信,说他愿意帮我们打通京城的销售渠道!”
林昭接过信,拆开一看,眉头却微微皱起。
信纸背面,赫然写着一句话:
**“小心你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