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书院外的风掠过残破的实验坊,吹得几片焦黑木屑翻飞而起。苏悦站在廊下,眼神如刀,目光穿透黑暗,落在那名气喘吁吁的书院弟子身上。
“你说什么?沈家公子与北狄人密会?”
她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小桃己快步上前,一把抓住那弟子的肩膀:“你亲眼所见?在城东何处?他们说了什么?”
弟子连连摇头:“学生不敢靠近,只远远望见沈公子与一名身着异族服饰之人低声交谈,那人头戴皮帽,身形高大,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
“北狄……”苏悦喃喃重复,手指不自觉地收紧袖中纸团,“他们竟敢如此明目张胆。”
她回头看向小桃,眼中闪过一抹冷意:“立刻调派人手,彻查沈府近日出入情况,尤其是夜间访客。同时,命人在城东一带布控,盯住所有可疑人物。”
小桃点头应声,转身离去。
苏悦则缓缓踱回书房,烛火摇曳,映照她眉心深锁。她取出笔墨,迅速写下一封密信,封好后交予心腹宫人:“即刻送去皇宫,务必亲手交给陛下。”
宫灯初上,萧锦尚未歇息,正于御书房批阅奏章。他接过密信,拆开一看,脸色骤然一变。
“北狄使团入京?沈家私通敌国?”
他猛地起身,将案上茶盏震翻,滚烫的茶水泼洒在龙袍之上也未曾察觉。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几位大臣面色复杂地看着皇帝手中的密报,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沉默不语。
“陛下,此事尚无确凿证据。”一位老臣开口道,“若贸然指责沈家勾结北狄,恐引发朝局动荡。”
“证据?”萧锦冷笑一声,将密报摔在案上,“沈家公子昨夜在城东与北狄使者密会,此等行径还称不得勾结?”
群臣一时哑口无言。
苏悦立于殿侧,静静观察众人的反应。她知道,此刻不是揭底的时候,真正的敌人仍在暗处窥视。
“陛下。”她忽然出声,“臣妾以为,眼下最要紧的是加强边防,以防北狄趁机进犯。至于沈家之事,不妨由刑部暗中调查,待证据确凿再作定夺。”
萧锦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就依你的意思。”
退朝之后,苏悦并未首接返回书院,而是前往兵部衙门,与几位主事官员商议边关布防事宜。
“我建议立即在边境设立民兵训练营,挑选青壮百姓进行短期战技训练。”她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位,“同时储备军粮,修缮防御工事,并试制一批新式武器。”
兵部尚书皱眉:“这些都需要时间,若北狄真有动作,恐怕来不及。”
“那就从现在开始。”苏悦语气坚定,“他们不会给我们太多准备时间。”
与此同时,京城街头巷尾开始流传一则谣言——“书院乃乱源,煽动民心,意图颠覆朝廷”。
苏悦得知后,并未慌乱,反而召集书院学子,在街头设摊义诊,为百姓免费看病施药。此举不仅稳住了民心,也让谣言不攻自破。
但真正令她警惕的是,她发现静贵妃旧部中,竟有人与北狄间谍来往密切。
“娘娘,奴婢查到,静贵妃被贬后,其兄长曾秘密接见过一名北狄商人。”小桃低声禀报。
苏悦神色微变:“静家的人……竟然也牵扯其中?”
她心中警铃大作。静贵妃虽己被贬,但她背后仍有庞大的家族势力,若这些人倒向北狄,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再等了。”她低声说道,“必须尽快掌握他们的把柄。”
她开始安排人手,暗中搜集静家与北狄往来的证据,并加强对书院及周边地区的巡视。
然而,就在她准备进一步行动时,一封来自边关的急报打破了平静。
“北狄大军集结边境,似有南侵之势!”
萧锦接到消息后,当即召集群臣议事,苏悦也被紧急召入宫中。
“娘娘,你觉得该如何应对?”皇帝问。
苏悦略一思索,缓缓开口:“北狄若真有意南下,必先试探我方虚实。我们可以假意示弱,诱其深入,再以伏兵击之。”
“你是说……诈败?”
“正是。”她点头,“只要能拖住他们主力,便可争取时间,完成全面备战。”
萧锦沉思良久,最终颔首:“好,便依你所言。”
夜幕降临,皇宫深处灯火通明。苏悦走出御书房,抬头望向星空,心中却愈发沉重。
她隐隐有种预感——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娘娘,”小桃轻声问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苏悦没有回答,只是望着远方,仿佛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了一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等。”她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等他们露出破绽。”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天了。
风,渐渐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