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长存
师道长存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师道长存 > 第23章 粉笔灰里的诗行

第23章 粉笔灰里的诗行

加入书架
书名:
师道长存
作者:
凡客人生
本章字数:
3274
更新时间:
2025-06-11

时间坐标:2011年12月28日 雪

一、语文课本里的槐花香

西年级教室的玻璃结着冰花,黄卫国的保温杯冒出的热气在教案上洇出小块湿痕。课本里的《静夜思》配着明月插图,却让他想起老槐树下数过的星子。后排的陈小雨把冻红的手藏进袖子,铅笔在作业本上划出水痕——她总在“母亲”一词上写错偏旁,像被风雪吹折的枝桠。

“今天我们学写诗。”黄卫国转身时,袖口带落的泥粉笔滚到讲台下。有学生惊呼:“老师的粉笔会冒热气!”他弯腰拾起这支裹着蓝布护套的粉笔(秀兰寄来的碎布头),在黑板画了朵未开的槐花:“诗不在纸上,在你们冻红的鼻尖里,在老槐树的年轮里。”

二、泥粉笔的二重身份

1. 平仄里的温度计

黄卫国让学生用泥粉笔在课桌上写“冬”字,要求“一笔画里能看见呼吸”。陈小雨的竖弯钩拖出歪扭的弧度,粉笔断成两截,露出里面深褐的纹路——她偷偷掺了去年的槐树皮碎屑。“这竖是老槐树的主干,弯钩是挂过书包的枝桠。”女孩声音发颤,呵出的白雾在粉笔屑上凝成细小冰晶。

他拿起断粉笔在掌心焐热:“写诗要像焐化冻泥,先暖了自己,才能暖别人。”说着在黑板写下:“雪把月光捏成盐/撒在妈妈未拆的信笺”——这是他昨夜替小雨写的半首诗,此刻化作跳动的粉笔字,每个笔画都渗着若有若无的蜜香。

2. 错别字里的星图

作业本上,“想念”写成“想念”,“温暖”写成“温嗳”。黄卫国用红笔在错字旁画小槐花,在评语栏写:“暖字缺的日,是你眼里没落下的太阳。”他翻到小雨的本子,看见她用泥粉笔在空白页画了座带烟囱的房子,烟囱冒出的烟是弯曲的“妈”字,被风雪吹得七零八落。

放学后,他把小雨留到仪器室,从铁皮盒里挑出刻着“小雨”的粉笔——这支裹着粉色棉线,是秀兰用旧围巾改的。“试试在结霜的玻璃上写。”当温热的粉笔触到冰花,竟晕开淡紫色的痕,那是他偷偷掺的丹参粉,能让颜色在低温下显形。

“看,你的字在开花。”玻璃上的“妈”字周围,凝结的水汽渐渐聚成细小的冰晶,像撒了把碎钻。小雨忽然笑了:“像妈妈手机屏保的星空。”两人呵着气在玻璃上写满诗句,哈出的白雾漫过“春”“归”“暖”等字,让冰花有了呼吸的温度。

三、雪夜的流动诗课

元旦前最后一节课,黄卫国带着学生“逃”到操场。积雪没过脚踝,他发给每人一支焐热的泥粉笔:“今天我们写‘行走的诗’,脚印是逗号,弯腰捡的树枝是破折号。”陈小雨踩着自己的影子写“等”,每笔都拖出长长的雪痕,像母亲寄来的围巾尾端。

忽然有学生指着天空喊:“老师,星星掉下来了!”原来是后勤师傅在挂彩灯,灯泡映在雪地上,碎成一片流萤。黄卫国灵机一动,让孩子们把粉笔屑撒向灯光:“看,这是会发光的诗!”淡金色的粉笔灰飘进光束,竟真如点点星子,落在小雨发梢时,像撒了把未融化的槐花蜜。

西、仪器室的秘密花期

深夜查岗的校长被仪器室透出的微光惊住。推开门,只见黄卫国正用显微镜观察泥粉笔断面,旁边摆着学生们的“问题诗稿”:“雪花是天空的粉笔灰”“老槐树把影子叠成信封”。显微镜下,泥土里的槐花颗粒清晰可见,像嵌在琥珀里的星芒。

“黄主任,这是……”校长的质问被一阵风打断。窗户缝里漏进的雪花,落在桌上未干的泥粉笔字上,“春”字的撇捺竟慢慢晕开,露出底下藏着的淡紫色——那是丹参遇水显形的痕迹。校长凑近细看,发现每个字的笔画里都藏着细小的植物纤维,像冬眠的种子等待苏醒。

黄卫国递过一支裹着红棉线的粉笔:“您摸摸,这温度像不像握了颗刚发芽的种子?”校长指尖触到粉笔的暖意,忽然看见玻璃上未擦去的诗句:“冬天的伤口,会被春天的橡皮擦轻轻揉平”。雪粒子扑在玻璃上沙沙作响,却掩不住室内渐渐漫开的槐花香。

尾声:冻土下的标点

放学时,陈小雨把一支泥粉笔塞进黄卫国口袋。回家路上,他发现粉笔上刻着新字:“谢”。最后一笔的钩里,嵌着极小的槐花瓣,干缩成褐色的小点。雪越下越大,他把粉笔焐在掌心,忽然觉得那不是粉笔,而是颗埋在冻土下的种子,等着某个春天,在某个孩子的作文本里,长成参天的诗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