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 第147章 治世深耕

第147章 治世深耕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明朝:我是太子朱标
作者:
云玖龙
本章字数:
4144
更新时间:
2025-06-30

暮冬的第一场雪悄然落下,覆盖了京城的红墙碧瓦。陈砚站在,望着庭院里银装素裹的景致,手中紧握着各地送来的年终奏报。新政推行以来,诸多问题得到改善,但新的挑战也在不断涌现。

“娘娘,监察院的官员求见。”小翠的声音突然传来,打破了屋内的宁静,也打断了她的思绪。

陈砚微微皱眉,心中有些不悦。她正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打扰打断。不过,她还是迅速调整了情绪,示意小翠让官员们进来。

随着小翠的引领,几位监察御史鱼贯而入。他们的手中都抱着厚厚的卷宗,看起来十分沉重。为首的张御史神色凝重,走到陈砚面前,躬身行礼后说道:“贵妃娘娘,我们在巡查中发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陈砚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她看着张御史,问道:“哦?是什么问题?”

张御史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部分州县虽然表面上执行了新政,但实际上却暗中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更有甚者,他们还利用新设立的商法典章中的漏洞,行垄断之实。”

陈砚的眉头紧紧皱起,她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气愤。她深知新政对于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那么新政的实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张御史见陈砚的反应,便将手中的卷宗展开,递给陈砚。陈砚接过卷宗,仔细查看起来。

只见卷宗中详细记录了扬州盐商联合操控盐价的情况,由于他们的垄断行为,导致百姓无钱购买盐,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外,还有徽州的茶商压低茶农收购价,从中谋取暴利的记录。

陈砚越看越生气,她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卷宗。这些商人们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们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沉吟片刻后,陈砚抬起头,对张御史说道:“看来商法典章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明日召集礼部、户部的官员,一同商议修订事宜。”

张御史点头应是,然后带着其他监察御史退下了。

陈砚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新政能够顺利实施,让

与此同时,在吏部衙门,一场关于官吏选拔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陈砚提出的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的选拔标准,引发了大臣们的激烈争论。有的官员认为政绩才是考核的关键,有的则支持陈砚的观点。

“诸位大人,” 陈砚环视众人,缓缓说道,“若官员空有政绩却无德行,纵然能带来一时繁荣,也难长治久安。我们选拔官吏,当以百姓福祉为根本,以德行为基石,才能真正造福一方。” 经过一番辩论,她的观点最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为了确保选拔标准的落实,陈砚亲自参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考核流程。从地方举荐到京城复试,每一个环节都增加了德行考察,包括百姓口碑、日常言行等。她还设立了 “德行档案”,记录官员的点滴表现。

处理完这些事务,陈砚又将目光投向了教育。她深知,人才的培养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她的建议下,朝廷开始在各地兴办义学,免费招收贫寒子弟入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她从翰林院挑选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官员,前往各地担任教习。

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陈砚走访了新设立的义学。教室里,孩子们正认真地听着先生讲课。一个衣着破旧的小男孩引起了她的注意。课后,陈砚与小男孩交谈,得知他父亲早亡,母亲靠织布供他读书。如今有了义学,不仅省去了学费,还能学到更多知识。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陈砚温柔地问道。小男孩眼神坚定:“我想做个好官,像您一样,为百姓做事!” 这句话让陈砚心中一暖,也更加坚定了她推行教育改革的决心。

回到京城后,陈砚立即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除了义学,还鼓励民间办学,对优秀的书院给予奖励;同时,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增加经世致用的科目,让学子们不仅能读圣贤书,还能关注民生实事。

在陈砚的努力下,新政的影响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农业上,屯田戍边政策使得西北边境粮食充足,边防空虚的问题得到解决;商业上,修订后的商法典章打击了垄断行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教育上,义学和书院的兴起,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然而,陈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深知,治国就像治水,既要疏通河道,也要加固堤坝。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她与朱标漫步在御花园中。腊梅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砚儿,” 朱标看着眼前的佳人,感慨道,“多亏有你,新政才能如此顺利推行。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 陈砚微微福身:“这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臣妾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

她望向远方,继续说道:“不过,我们仍有许多事要做。比如医疗,不少地方缺医少药,百姓患病只能硬扛;还有养老,孤寡老人无人照料……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朱标握紧她的手:“有你与朕并肩,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砚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她在各地设立医馆,培训大夫;建立养老院,收养孤寡老人;还鼓励发展手工业,增加百姓收入。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她都亲自参与调研,反复论证,确保切实可行。

在陈砚和朱标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百姓们安居乐业,商贾们公平交易,学子们勤奋读书。而陈砚,这位传奇女子,用她的智慧和心血,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