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的宫墙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陈小姐坐在马车里,望着车窗外飞檐斗拱的建筑,心中既忐忑又充满期待。自扬州归来,她的身份己悄然转变,从扬州城的普通才女,成为了参与修订《大明会典》的重要人物。手中紧紧攥着那方绣着并蒂莲的手帕,她不禁想起朱标临别时温柔的眼神,脸颊微微发烫。
踏入文渊阁的那一刻,陈小姐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墨香。阁内书案上堆满了典籍卷宗,夏元吉、解缙等一众大臣正在忙碌地整理资料。朱标身着常服,正专注地审阅着一份奏折,见她到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陈姑娘,这里的一切就拜托你了。”
陈小姐微微颔首,随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凭借着在扬州整理盐商账本时培养出的敏锐洞察力,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大明会典》中关于民生、税赋的条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朱标常常会在闲暇时来到文渊阁,与她一同探讨新政的细节,两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彼此的了解也愈发深入。
然而,平静的工作很快被打破。朱棣一党得知陈小姐参与新政核心事务后,开始暗中使绊子。一日,当陈小姐正在誊写修订好的条款时,突然有太监来报,称她整理的卷宗被人恶意损毁,墨迹斑斑的纸张散落一地。陈小姐看着眼前的狼藉,眼眶不禁了,这些都是她连日来的心血。
朱标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他下令锦衣卫彻查,很快便查出是朱棣府上的一名家奴所为。朱标毫不留情地将其严惩,同时加强了文渊阁的守卫。但这只是开始,此后,各种针对陈小姐的谣言开始在宫中流传,有人说她是盐商安插的细作,有人说她与朱标有不正当关系。
面对这些谣言,陈小姐倍感压力。深夜,她独自坐在庭院中,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满是委屈。这时,朱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必在意那些流言蜚语,你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 朱标走到她身边坐下,目光坚定地说道,“朕推行新政,本就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他们不过是想借此扰乱朕的布局。”
陈小姐抬起头,看着朱标坚毅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声说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妾定当不负所托。” 两人的目光交汇,那一刻,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情愫。
在朱标的支持下,陈小姐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工作中。她与夏元吉、解缙等人密切合作,将扬州新政的成功经验融入到《大明会典》的修订中。同时,她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了许多关于民生疾苦的报告,希望能为朱标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会典》的修订工作逐渐进入尾声。然而,朱棣一党却不甘心失败。在修订完成的前一晚,文渊阁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陈小姐不顾危险,冲进火场抢救重要的典籍卷宗。朱标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亲自率领侍卫赶来救火。
当朱标在浓烟中找到陈小姐时,她正抱着一摞卷宗蜷缩在角落,身上的衣服己被火苗烧焦,脸上也满是烟灰。朱标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外袍将她裹住,带着她冲出了火场。所幸,大部分重要的修订成果都被及时抢救出来,但此次火灾也让众人意识到,朱棣一党的威胁愈发严重。
经过这场风波,朱标与陈小姐之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朱标心疼陈小姐的付出与坚持,而陈小姐也被朱标的担当与关怀所打动。《大明会典》修订完成那日,朱标在朝堂上郑重地宣布了这一消息,同时对陈小姐等人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散朝后,朱标将陈小姐带到御花园。秋日的御花园里,菊花盛开,香气西溢。朱标望着陈小姐,眼神温柔而坚定:“陈姑娘,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朕想让你留在朕身边,与朕一同守护这大明江山,你可愿意?”
陈小姐的脸颊绯红,心中满是喜悦与感动。她微微屈膝行礼,轻声说道:“臣妾愿意,愿一生追随陛下,为新政推行、为大明繁荣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