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告别过去
辞职风波
“沈清妍,你再考虑一下。这个项目如果能成功,你的事业会更上一层楼。”
会议室里,主管的声音带着几分不耐烦。
沈清妍看着眼前的PPT,内容是一项高额投资的奢侈品营销方案。她曾经无比热衷于这些,但此刻却感到一丝疲惫。
“抱歉,我己经决定了。”
“你要辞职?”主管的语气终于变了。
“是的。”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投来错愕的目光。沈清妍知道,没人能理解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份高薪、稳定、前景光明的工作。
但她清楚自己无法再继续下去。职场的高压、无休止的加班、一次次被利益驱使的妥协……她己经厌倦了。
签下辞职信的那一刻,她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
青岛:新的开始?
辞职后,她买了一张前往青岛的车票。
站在栈桥上,海风拂面,带着淡淡的咸味。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过往的疲惫全部吐尽。
她本来只是想来散心,却在一场小型珠宝展上,意外被一条镶嵌着海蓝宝石的项链吸引住了。
展厅内,珠宝设计师正在讲解:“这条项链的灵感来自青岛的海浪,我们希望打造属于青岛的高端珠宝品牌,而不是单纯的旅游纪念品。”
沈清妍心头微微一震。
她的专业背景让她立刻意识到,这种品牌理念是有市场的。青岛有足够的高端消费群体,也有独特的海洋文化,但珠宝市场却几乎被国际大牌和低端纪念品占据,中间的高端本土品牌几乎空白。
这个想法让她的心跳加快。
或许,她可以做点什么?
初步调研:现实的冲击
她开始走访青岛的珠宝市场。
她去了香港中路的奢侈品商场,看到国际品牌如何占据市场。
她去了台东步行街,发现便宜但缺乏设计感的仿制品充斥其中。
她还去了一家本地的独立珠宝店,与店主聊了很久。
“高端珠宝?我们试过,但市场接受度不高。大部分游客更喜欢便宜的小饰品。”
“那本地的高端客户呢?”
店主摇摇头:“他们更信任国际品牌。”
沈清妍沉思不语。
她意识到,想要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为了更深入了解市场,她联系了一位在珠宝行业工作多年的朋友赵然。
“你真打算做珠宝?”赵然在电话里有些惊讶,“这行业水很深,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但我觉得青岛市场有潜力。”
“有潜力不代表能做成。”赵然笑了笑,“这样吧,我带你去见几个业内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第二天,沈清妍跟随赵然,去了几家知名的珠宝设计工作室。
在一家主打天然宝石的设计室里,设计师无奈地说:“本地消费者对珠宝的认知还停留在大牌上,真正懂设计、欣赏独立品牌的人很少。”
在一家专注私人定制的工作坊里,老板坦言:“我们服务的客户大多是熟客,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没有知名度很难生存。”
沈清妍听得越多,心里越复杂。
青岛的日常体验
调研之余,她也在青岛的街头巷尾感受这座城市的氛围。
她去了八大关,漫步在老洋房间的小路上,感受青岛独特的历史风情。那些精致的建筑、欧式的阳台、攀爬着藤蔓的老墙壁,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她坐在太平角的一家露天咖啡厅里,看着来往的游客,思索着青岛的消费群体。
她还特意去了劈柴院,尝试了各种地道的小吃,感受当地人悠闲的生活节奏。
这一切都让她对这座城市更加熟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机会与挑战
就在她思索如何切入市场时,另一场变故发生了。
她曾经的上司发来消息——
“公司决定在国内开设奢侈品珠宝品牌,我们需要一个熟悉市场的负责人。你有兴趣回来吗?”
沈清妍看着屏幕,指尖微微颤抖。
她才刚刚迈出这一步,现实却己经给了她一个选择。
如果回去,她可以拥有稳定的高薪职位,甚至可能主导一个全新的项目。
如果留下,她将独自面对未知的风险。
她抬头看向远处的大海。
她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