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西经历了生理期后,苏瑶越发意识到在山里生活,一些基础设施和生活物品的完善至关重要。
考虑到孩子们逐渐长大,生活的便利性和隐私性都需要得到保障,苏瑶决定带着孩子们建造一个厕所,同时制作一些卫生纸。
苏瑶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认真地说:“孩子们,咱们得建个厕所,这样生活才更方便,也更卫生。而且,咱们还要自己制作卫生纸,以后用起来就不愁了。”
孩子们听了,都觉得新奇又兴奋,纷纷表示愿意帮忙。
首先是选址。苏瑶带着孩子们在木屋周围仔细勘察,既要考虑到离木屋不能太远,方便使用,又要注意不能影响到日常生活。
最终,他们在木屋后方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选定了位置,这里地势相对较高,排水比较方便。
选址确定后,建造厕所的工程就正式开始了。老大和老二负责去砍伐树木,准备搭建厕所框架的材料。
他们选了几棵粗壮笔首的树木,挥动着斧头,一下又一下,虽然过程辛苦,但想到能为家里出一份力,两人干得格外起劲。
老三、老西和老五则在一旁帮忙清理地面上的杂草和石块,为后续的建造工作做准备。他们用树枝和简陋的工具,将地面整理得平平整整。
与此同时,老六、老七和老八按照苏瑶的指示,收集了许多柔软的树皮和干枯的藤蔓。这些将用于编织厕所的围墙,起到遮挡隐私的作用。
他们认真地挑选着材料,将树皮一片片剥下,把藤蔓整理成合适的长度。
而老九、老十和老幺也没闲着,他们负责在苏瑶的带领下,用泥土和水混合,制作成坚固的泥砖。
苏瑶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控制泥土和水的比例,怎样将泥砖捏得更加紧实。小家伙们学得有模有样,虽然手上、脸上都沾满了泥巴,但依然满脸笑容。
等木材砍伐回来后,苏瑶指导老大和老二搭建厕所的框架。他们先将粗壮的树干埋入地下,作为支撑的立柱,然后用较细的树枝搭建横梁和屋顶的框架。
每一根木材的摆放都经过仔细考量,确保框架的稳固性。接着,老六他们用收集来的树皮和藤蔓,围绕着框架编织围墙。
他们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树皮和藤蔓之间,不一会儿,一圈粗糙但实用的围墙就编织好了。
框架和围墙完成后,老九他们制作的泥砖派上了用场。大家一起动手,将泥砖一块块地垒起来,建造厕所的地面和蹲位。
在垒砖的过程中,苏瑶不断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对齐,保证地面的平整。经过一番努力,厕所的雏形终于呈现出来。
厕所建成后,接下来就是制作卫生纸。苏瑶让孩子们去收集一些竹子和桑树皮。
孩子们漫山遍野地寻找,不一会儿就抱回了许多竹子和桑树皮。苏瑶把竹子砍成小段,放入大锅中加水蒸煮。
熊熊的火焰舔着锅底,锅中的水渐渐沸腾,竹子在沸水中翻滚。蒸煮了很长时间后,竹子变得软烂。
苏瑶把煮烂的竹子从锅中捞出,放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用木棒反复捶打。
随着一下又一下的捶打,竹子逐渐变成了细腻的竹浆。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眼中满是惊叹。
接着,苏瑶又将桑树皮进行同样的处理,把桑树皮浆和竹浆混合在一起。
混合好后,苏瑶在一个大木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混合浆倒入其中搅拌均匀。
然后,她拿出一个用细竹条编织成的筛子,将筛子浸入浆水中,轻轻晃动,使浆水均匀地铺在筛子上。
接着,她小心翼翼地把筛子从浆水中取出,倒扣在一块干净的布上,轻轻揭开筛子,一层薄薄的纸浆就留在了布上。
孩子们看着苏瑶的动作,跃跃欲试。苏瑶笑着让孩子们轮流尝试,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也逐渐掌握了技巧。
他们把一张张纸浆均匀地铺在布上,然后将布拿到太阳下晾晒。
阳光洒在纸浆上,慢慢地,水分被蒸发,纸浆逐渐变得干燥,变成了一张张粗糙但能用的卫生纸。
看着建好的厕所和制作好的卫生纸,孩子们都兴奋不己。
他们知道,这是一家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让他们在大山深处的生活又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新的生活技能,也更加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力量,一家人的感情也变得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