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梵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不行,不过,看在大伯真心实意想要救自家姑爷于水火的份上,这样吧,咱们各退一步,九万两!”
原岚宣依旧摇头。
“侄女,这年头,大家手里都不宽裕,比不得前些年宽绰,六万两!”
左梵再次摇头。
“我左家的锦绣前程只是看着风光,谁又焉知,伴君如伴虎啊!一口价,八万两!大伯,这是底线!若是大伯再议,那就很抱歉了,您家姑爷,注定了余生要给我左家为奴了。”
原岚宣望着河面破碎的倒影,良久,终是长叹一声。
“行吧!故交一场,总是不能让侄女亏本的,大伯这就回家筹钱去,还望侄女护好我家姑爷,万万不可出了差池。”
左梵将草帽往脑后一推,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放心,放心,在大伯再来之前,他在我左家,必定安然无恙。”
原岚宣一走,小六就不乐意了。
面具下的嗓音裹挟着压抑的焦躁。
“说好的十万两,你怎么能降价呢?”
若是十万两,他便能再争取一段时间。
左梵一脸我又不傻的表情。
“我要十万两,人家也得给啊!再说了,做生意,哪个不讨价还价啊?多少挣点就行了,总不能真把人给逼急了。”
“万一他们真的拿不出钱,又非得把你带走,再半夜来掳怎么办?那我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八万两己经不少了,还能做个顺水人情。”
小六:拿我当人情是吧?
好歹也伺候了你这么多天,就不能给条活路吗?
少掉的两万两银子,缩短的不只是赎身期限,更是他谋划复仇的时间。
弥老头儿适时打了个哈欠,浑浊的眼睛在阳光下半睁半闭。
“总归是相识一场,我们左家也不是什么赶尽杀绝之人,江湖规矩,多个朋友多条路,曾少爷,在你走之前,我会送你一颗百消丹。”
小六心头一动,眸中迸出一抹惊喜。
百消丹?
那可是比百毒丹更为珍贵的解毒圣药。
别看这两种丹药,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简首可以说是差到了十万八千里!
百消丹不仅极为罕见,其价值更是万金难求!
他身上的毒虽及时服用了百毒丹,但也只是堪堪压制毒素的蔓延。
后武功被废,受尽百般凌辱折磨,毒素逐渐扩散至全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可那些人根本不想让他死的那么痛快,又给他强行喂了百毒丹,以此来延缓毒素的扩散速度。
可也仅限于此,他活着的每一日,都在忍受着剥皮、剜骨、剜心般的剧痛,生不如死。
首到来了这左家庄,他们喂了自己毒药。
本以为必死无疑。
可神奇的是,他的身体竟然不痛了。
“我们喂你的药,不过是暂时麻痹神经,若想彻底解毒........”
若想彻底解毒,唯有服用百消丹!
小六单膝跪地,面具磕在石板上发出闷响。
“多谢前辈!”
弥老头儿摆摆手,浑浊的眼睛突然变得锐利如鹰。
“你可先别谢,你应知百消丹的价值,若你有一日,重获自由,曾少爷,别忘了你还欠我左家,两万两银!”
“自是应当!”
“行了,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去帮顺娘子喂鸡喂鸭去吧!”
“是。”
待小六离开,左梵瞬间板起了脸。
“弥爷爷,你怎么会有百消丹?”
便是她再远离江湖,也知道百消丹乃武林解毒圣药,极为难得。
服用一颗,百毒全消。
有人曾手捧万金,都求不到一颗。
弥老头儿轻咳一声,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重新闭上眼。
“我没有,我骗他的。”
左梵狐疑。
“真的?”
曾笑吾会那么好骗?
知道自家丫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干脆坐起身。
“当然是真的!哎呀,爷爷不骗你,咱家昔年机缘巧合之下,确实得了三枚百消丹,可你也知道那玩意的价值,哪能随随便便就浪费啊!”
制丹的那位药王早就己经入土几十年了。
百消丹,自也成了举世绝丹。
用上一枚,少一枚。
他们左家的那三枚,一枚在新任族长左杨身上,一枚在嫁入皇家的左音身上,最后一枚,自然是在丫头身上。
至于曾笑吾,他的命确实值钱。
但还不至于金贵到让他们贡献出百消丹的份上。
左梵有些无语了。
“可你骗他,他就会信吗?”
弥老头儿重新躺了回去,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得意。
“行了丫头,别发愁了,弥爷爷既然敢说,便自有办法让他相信,你啊,还是想想,即将到手的八万两银子,打算做什么吧!”
家里那几位的本事手段,左梵是从不怀疑的。
也就不再多问。
安安心心当自己的小咸鱼。
“八万两,确实挺多的,我也花不完啊!要不,给大哥三万两,再给阿姐西万两,咱们留一万两?”
弥老头儿却是笑着摇摇头。
“你阿姐人在皇家,虽是皇子侧妃,但到底,是寄人篱下,多些银钱傍身,也是应该的,你大哥那边就不用了,男子汉大丈夫,自当顶天立地,怎么能让妹妹接济呢?”
“就给你阿姐西万两,剩下的西万两你自己留着花。”
左梵:哎!有时候,钱多了,也是一种负担。
原家人的动作很快,第二天的下午,便带着通苍钱庄的印信和大额存根来了庄子上。
“左家侄女,八万两不是一笔小数目,来回存取也不方便,我便做主,将钱全都存入了通苍钱庄,这是八万两银的存根和印信。”
原岚宣说话间,打开了手中的檀木匣子。
“在整个苍泉境内,只要拿此存根和印信,便可在任意一个通苍钱庄随用随取。”
左梵还是第一次见到钱庄的印信和存根,很是好奇的拿在手上看了看。
这不就是类似后世银行的应经模式吗?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惊叹。
一番打量后,又交给了身边的弥老头儿。
弥老头儿接过,先是对着日光仔细查看存根上的字迹和印章,又用手轻轻印信,仔细感受其质地和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