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医院里“先治后付”政策推行得如火如荼,在解决患者经济难题的同时,林逸也在思索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一天,他在病房查房时,与一位老年患者交谈起来。
“林医生,你们这西医是真厉害,把我这病控制住了。可我这老寒腿,一到阴雨天就疼,之前找中医调理过,效果不错,可惜你们医院没有中医科室 。”老人感慨道。
患者的话让林逸陷入深思,他意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若能将二者结合,无疑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当晚回到家,林逸把开设中医门诊的想法告诉了苏瑶。
“这个主意好!”苏瑶眼睛一亮,“中医在调理身体、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有独特优势,和咱们医院现有的西医科室正好相辅相成。”
说干就干,林逸开始西处寻觅优秀的中医人才。他翻阅大量医学资料,走访各大中医学院和中医诊所,参加各类中医医学研讨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挖掘人才的机会。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林逸结识了一位声名远扬的老中医——陈老。
陈老在中医领域钻研数十年,尤其擅长针灸和中医内科,医德高尚,深受患者敬重。林逸诚恳地向陈老发出邀请:“陈老,我们仁心医院想开设中医门诊,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相信中医门诊在仁心医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老对仁心医院的理念早有耳闻,也被林逸的诚意打动,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林医生,我愿意加入。不过中医讲究传承和经验,需要一批热爱中医的年轻医生传承医术,现在愿意潜心学习中医的年轻人可不多。”
林逸自信一笑:“陈老,这您放心。我会在医院内部选拔有潜力的年轻医生,让他们跟着您学习,传承中医精髓。”
在林逸的努力下,陈老最终答应加入仁心医院。同时,林逸还招募了几位毕业于知名中医院校的年轻医生,组建起中医门诊的核心团队。
中医门诊筹备期间,林逸和团队成员们一起精心设计门诊布局。为营造浓厚的中医氛围,门诊内部采用中式装修风格,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墙上悬挂的中医经络图和历代名医画像,处处彰显着中医文化的底蕴。
开诊那天,门诊前人声鼎沸,不少患者慕名而来。第一位就诊的是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中年患者,长期的病痛让他苦不堪言,试过各种西医治疗方法,效果都不理想。陈老为他仔细把脉、看舌苔,随后开出一副中药方,并叮嘱他生活中的饮食禁忌。
“小伙子,你这病是脾胃虚寒,我给你开的这副药以温中健脾为主,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再配合饮食调理,症状会慢慢改善的。”陈老耐心地解释道。
患者半信半疑地接过药方:“陈老,真有您说的这么神吗?我这病都折磨我好几年了。”
陈老笑着说:“中医治病讲究循序渐进,你放心,只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肯定能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患者在中医门诊收获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那位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陈老的药方服药一个月后,胃痛、胃胀的症状明显减轻,食欲也恢复了。他再次来到医院,满脸感激:“陈老,太谢谢您了!我之前都快对这病绝望了,没想到中医这么神奇。”
中医门诊的成功开诊,让仁心医院的服务更加多元化。但林逸并未满足于此,他组织中医和西医医生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会,鼓励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在一次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讨论会上,西医专家介绍了患者的病情和目前的西医治疗方案,中医医生则从中医角度分析患者的体质和病因,提出了针灸辅助治疗和中药调理的建议。经过综合考量,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身体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这次成功的案例,让全院医护人员看到了中西医结合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林逸继续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决心。
在仁心医院,中医门诊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林逸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将中西医优势充分结合,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