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张柳儿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正准备伸个懒腰活动一下筋骨,却听到张母那焦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柳儿啊,快些起床!赶紧去集市上买点棉花回来,咱们家得抓紧时间扯一批布做几床新棉被啦!”
张柳儿一边应和着母亲,一边慢悠悠地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只见外面雾气弥漫,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下起雨来。她不禁皱起眉头,心里暗自嘀咕道:“这么冷的天,出去非得把人给冻坏不可。还是等出了太阳暖和点再去吧,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
就在这时,张母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她身后,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这个傻丫头,这天变得比翻书还快呢!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你居然一点都不着急!难不成真想把自已冻成一只鹌鹑缩在被窝里不出门啦?”
张柳儿吐了吐舌头,知道拗不过母亲,只得赶忙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再裹上一条围巾才出了门。
去往集市的路有些泥泞,张柳儿小心翼翼地走着。路过村东头李阿婆家的时候,看到李阿婆正在门口费力地劈柴。张柳儿心中不忍,便走上前去帮忙。李阿婆感激不已,非要塞给她几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张柳儿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耽搁了这一阵后,张柳儿加快脚步向集市赶去。刚到集市,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她庆幸自已来得还算及时,赶忙跑到卖棉花的摊位前挑选。摊主是个热心肠的大叔,看她冒雨前来,不仅价格给得实惠,还额外多送了一些棉花边角料用来填充枕头。
张柳儿背着棉花往家赶,尽管雨水打湿了衣裳有些狼狈,但心里却是暖乎乎的。到家后,张母原本还有些生气的脸看到她平安归来以及满满的收获,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柳儿换了身干衣服,就开始整理今天买回来的棉花。她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将棉花仔细地摊开晾晒。张母见状笑着摇摇头,转身进了厨房准备做饭。
不多时,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正当她们要吃饭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张柳儿打开门一看,竟是村里的王寡妇带着孩子。原来王寡妇的丈夫早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现在天气变冷,孩子连件厚衣服都没有。
张柳儿二话不说,拿出一部分今天买的棉花递给王寡妇,并邀请她们留下来一起吃饭。饭桌上,大家聊起了村子里的事,说起今年冬天怕是不好过,粮食收成一般,不少人家都缺衣少食。
饭后,张柳儿心中有了主意。她打算用剩下的棉花做些小物件去集市售卖,赚了钱就可以帮助更多像王寡妇这样的家庭。张母听了女儿的想法很是支持,母女俩便开始计划起来,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温馨和希望。
第二天,张柳儿早早地起床,开始动手制作棉制品。她心灵手巧,将棉花缝制成厚实的手套、小巧的耳罩和暖和的棉鞋垫。张母则帮忙找来了一些旧布,用来做这些小物件的外层。
几天后,东西都做好了。张柳儿再次来到集市,找了个角落摆起摊来。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她的小摊,但张柳儿并不气馁,耐心地向来人介绍自已的手工品。渐渐地,有人发现这些棉制品做工精细且价格公道,开始购买。
一天下来,张柳儿居然赚了不少铜板。她开心地拿着钱回了家,将一部分钱交给母亲保管,另一部分则立刻拿去买了米面粮油。
随后,她挨家挨户地走访那些贫困的家庭,送去食物和温暖。村民们都很感激张柳儿,纷纷夸赞她善良能干。随着冬天越来越近,张柳儿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也帮助了更多的村民,整个村庄在寒冷的冬日里因为她而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张柳儿的善举引起了村里富户李老爷的注意。李老爷心想,这小小的女子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和爱心,若能将她招揽过来管理自家产业,定能带来好运。于是,李老爷亲自上门拜访。
“柳儿姑娘,老夫佩服你的善心与能力,我家中有不少事务,不知你是否愿意前来相助?”李老爷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柳儿有些犹豫,她担心离开了村庄就无法再这么直接地帮助乡亲们。但李老爷承诺,只要她来帮忙,不仅会给丰厚报酬,还允许她拿出一部分钱财用于村庄建设。
张母劝道:“儿啊,这也是个机会,既能改善咱家生活,又能继续行善。”张柳儿思考良久后答应了。
到了李府,张柳儿凭借着自已的智慧和勤劳,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她也没忘记村庄,每个月都会送物资回去。村民们更是以她为荣,努力效仿她的善举,整个村庄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一日,李老爷把张柳儿叫到跟前,“柳儿啊,如今城中要举办一场商业大会,各地的富商都会参加,我想观察劫匪模样和逃跑方向,安抚受惊的众人。回到府上,张柳儿向李老爷提议去附近城镇张贴告示,用赏金招募勇士追回货物,并表示愿意拿出自已的积蓄作赏金。李老爷大为感动。
很快,不少壮士响应。在张柳儿的组织下,他们朝着劫匪逃窜的方向追去。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找回了货物并抓住了劫匪。此事过后,张柳儿名声更盛,许多商贾听闻她的事迹,纷纷登门希望与李老爷合作,只因为相信张柳儿的人品和能力。
李老爷的家业愈发兴旺,他对张柳儿越发器重。张柳儿趁机提出要扩大对村庄的帮扶规模,李老爷欣然同意。村庄在她的持续关照下,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人人安居乐业,而张柳儿也成为大家口中传颂的传奇人物。
随着村庄越来越好,张柳儿心中又生一念。她对李老爷说:“老爷,如今村子富足,可周边还有些荒地无人开垦,若能利用起来,必能造福更多人。”李老爷点头称是,全力支持她。
张柳儿回村召集村民,说了开垦荒地之事,村民们踊跃参与。她带着村民们划分区域,规划作物种植。期间,她运用自已积累的经验,指导村民改良土壤,引水源灌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雨引发洪水冲向刚开垦的土地。张柳儿心急如焚,带领村民迅速筑起简易堤坝抵御洪水。幸运的是,虽有部分损失,但大多土地保住了。
经此一劫,张柳儿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决心。她重新调整计划,加强防洪措施。来年,荒地上庄稼茁壮成长,收成喜人。周边村庄见状纷纷前来取经,张柳儿毫无保留分享经验,这片地区逐渐繁荣昌盛,张柳儿之名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随着这片地区越来越繁荣,张柳儿却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教育才皇帝听闻了她的善举和智慧,特召她进宫面圣。张柳儿心怀忐忑却又充满好奇地踏上进京之路。
进宫后,皇帝向她询问治理村庄、开垦荒地的诸多细节,张柳儿一一作答,条理清晰。皇帝龙颜大悦,当即赏赐她许多金银财宝,并封她为“农事官”,负责教导全国百姓如何更好地耕种劳作。
张柳儿受宠若惊,但也深知责任重大。她走遍大江南北,将自已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各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