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种田,吃货们却叫我早点开摊
只想种田,吃货们却叫我早点开摊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只想种田,吃货们却叫我早点开摊 > 第九十二章 迈出第一步

第九十二章 迈出第一步

加入书架
书名:
只想种田,吃货们却叫我早点开摊
作者:
一桁一術
本章字数:
4516
更新时间:
2024-12-26

木棉到底还是答应回头送一盆葱给霞姨,为人父母,可能就是一个念想在那里都足够他们惦记许久。

木棉有些怕了她的眼神,又可怜天下父母心,反正她现在种的葱只有一点灵气,不如最初给丫丫和张光耀那两盆,那个灵气稍微充沛一些。

不过到底是有灵力的东西,就算少,长期服用肯定还是有一点效果,木棉就由着她去了。

主要还是看在丫丫的面上,那丫头心疼她妈妈在木棉这里工作。

去补完课做完作业每天都会来帮忙两小时,还不要张光耀塞给她的钱。

这种孝心又义气孩子,值得木棉搭把手。

三十个棚子的西瓜木棉以为怎么也要卖个一礼拜,可不知道谁把风声放出去,来了很多本地人大晚上都摘西瓜,瓜棚里甚至出现人比瓜多的现象。

仅仅三天时间,胡叔说地里连一些后面长得小瓜蛋子都被人摘走,说了没成熟不要钱,那些人不让胡叔管,他们摘了瓜称完称扫码离开,根本不给胡叔拒绝的机会。

地里的瓜藤他们这两天连夜收拾一下,然后立刻种上蔬菜

木棉让胡叔看着安排,看着自已手机里面这三天总共到账的三十多万暗乐,十多万包下的大棚,净赚三十万,超划算。

为什么说净赚三十万,因为还有二十个棚的无籽西瓜被新鲜果子老板预定下来,无籽西瓜个头要小一些,但是二十个棚子,随便一万斤不是问题。

无籽西瓜品种要略贵一些,哪怕是批发价都比一般西瓜要贵,随着季节大部分普通品种西瓜过季,晚熟的无籽西瓜上市绝对是大家嚷嚷吃不起的西瓜。

放在新鲜果子卖刚好符合新鲜果子一贯的高标准水果。

想想,一万斤差不多又是小十万入账,这前面卖的8424西瓜可不就是净赚,木棉笑的眼睛见牙不见眼。

既然是净赚,手里的钱完全可以立刻让楼上动工起来,装修十天半个月,然后招兵买马。

厨师墩子服务员,都不少,还要办营业执照,这木棉叹气,这钱啊,就是捂不热乎,一琢磨,全部就要花出去。

……

天气越来越热,随着暑假的到来,街面上的孩子越来越多,大人们没有那么高的自由度跑到木棉这里排队买钵钵鸡。

都忙着给孩子过一个完整的暑假,带着老人孩子出去旅游。

木棉钵钵鸡每天虽然依旧能够销售一空,不过可能没有之前的热度,也可能木棉本身没有太大话题度,很多直播客又跑到别的新话题去直播。

老六看到这种情况有些担心,如果没有直播客,少了他们引流,不知道客人会不会减少,姐和张光耀怎么一点都不着急。

或许他们可以自已开播?

老六在想怎么跟木棉提出这个建议,如果木棉不愿意直播,他可以,他每天做的事情那么多,很有意义,他特别想跟大家唠唠嗑。

不过还没等他提出这个想法,就又有直接敲门上门的客人。

木棉听装修师傅的建议,把二楼和三楼都租了下来,就租她一楼上面,因为是边缘的位置,二楼有一个大约50平平台,三楼有个回形走廊全部算是木棉铺子的外摆空间。

室内面积两层加起来大约有700平,别看面积大,商业街商铺本来价格低,社区考虑木棉后期可能会买下来,又给木棉亲情价。

直接拉均价10块钱一个平方租给她,算下来一个月七千,非常划算。

不过装修费就让木棉心痛了,面积大装修费用自然就高,厨房卫生间还有三楼的包间木棉都让用好材料,算下来一点都不便宜。

考虑到后期使用频率,虽然装修师傅说可以节约一点,木棉仍旧坚持把这些都用好材料,以免后期维修麻烦。

“这个露台和上面的回形走廊我觉得都要用起来,社区不可能一直帮我们发号,后面的铺子我看也有人在打听租金。

光耀我觉得在走廊弄一些桌子和遮阳伞,以后如果客人多,可以在这里坐着等。”

“凳子可以弄一点,遮阳伞没必要吧,那东西太占地方,刮风下雨大太阳,它好像都没啥用。”

木棉一想也是,“天气恶劣还出来吃饭的人是少数,到时候看情况再安排,实在不行,我们给这个平台做阳光棚。”

张光耀搬东西的手一僵,他姐看来是真的挣到钱了,开口就是阳光棚,不知道那玩意是以万为单位吗?

不过一想到木棉给他和老六结算第一个月工资,直接一人转了他们三万。

老六看到金额当时一蹦三丈高,直接问木棉是不是多输了一个零,要知道他给亲戚打工一个月啥都干,才给三千块,他们还觉得给的老多了。

当初不是说好六千一个月吗?怎么直接给了三万,岂不是多了五倍。

别的大姨叔叔一天做到晚,最多的也就一万多,可他们就三万。

得到木棉确认的表情,老六先是狂喜,然后是掩面痛哭,哭完给他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分别发了大红包,然后给他们语音说话都大声不少。

张光耀知道他哭什么,其实他也蛮想哭的,不过当着木棉的面,他是男子汉,不能哭。

大家都觉得他们跟木棉混没前途,不要以为他没听见,哪怕是那些在木棉家里穿串的阿姨聊八卦的时候都在说木棉都好,就是做事没个章程,一会儿种地,一会儿收大棚,一会儿卖葱油饼,一会儿弄钵钵鸡。

别看挣钱多花钱也手散,就说她们谁家穿串给那么多钱,一般三千多差不多,非要计件,害的她们一刻都不敢停下来,一直在串,就怕成倒数第一。

也就是在斗音火了,才有这么多客人。

要不开店不到三个月绝对关门,就是不知道以后热度低了,摊子铺这么大会不会被打回原形。

张光耀知道这群阿姨在算木棉每天要发出去多少钱,一边笑她冤大头,一边又怕她真的关门,别家可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

可她们不知道木棉每天的收益是多少,利润有多高,尤其是瓜棚带来的收益,看似那几天杂乱无章,实际回报率完全超出想象。

事实表明,曾饱受众人质疑、几乎无人看好的他们,竟然真的犹如破茧之蝶一般,成功地踏出了关键且坚实的第一步!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成就与满足感。

他们的泪水是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之泪。

这份喜悦不仅仅源于目标初步达成后的欢欣鼓舞,更包含着他们勇敢反抗家长束缚、毅然决然走出属于自已独特道路时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畅快淋漓。

也充分证明了当初跟随木棉闯荡的决定是何等正确明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