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
时光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
大明本土,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
拥有精良火器装备的大明军队,在进攻女真部落的战役中,竟陷入了胶着之态,仅仅与对方打了个平手。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女真骑兵多次趁夜发动偷袭,致使大明军队损失惨重,大明军队防不胜防,损失极为惨重。
每一次战报传来,都似一把重锤,狠狠敲击着大明君臣的心。
当这消息传至朱棣耳中,他心急如焚,主动向皇帝请缨,渴望回到自己在数月前被罚没的封地,亲自带兵出征,以雪前耻。
然而,皇帝朱元璋却勃然大怒,将朱棣狠狠骂了一顿,此事便如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事后,朱元璋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派遣蓝玉出征。
蓝玉领命后,迅速整军出征,终于稳住了局势,让大明军队在战场上逐渐扭转了颓势。
皇宫之内,气氛压抑而沉闷。
刚被朱元璋逼着绕着皇宫跑了三圈的朱标,此刻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朱标望着朱元璋,眼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父皇,为何不让西弟前往战场呢?他军事才能出众,也能扭转战局,这立功的机会又何必留给外人呢?”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目光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缓缓说道:“你西弟军功太盛,若再让他立下赫赫战功,这朝堂之上,恐难有人能制衡他。”
朱标沉默良久,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过了一会,他深吸一口气,开口道:“父皇,西弟或许是有野心,但如今大势所趋,他也不敢轻易乱来。何况我们是一家人,血脉相连,理应相互扶持。”
朱标沉默片刻,眉头紧锁,再次开口:“父皇,西弟或许心有野心,但如今大势所趋,他也不敢轻易妄动。何况我们本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朱元璋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中饱含着无尽的忧虑与无奈:“咱,你母后,还有你们西兄弟,那自然是一家人。可你的儿子和棣儿呢?”
可话刚出口,他便突然顿住了,后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
其实,朱标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知肚明。他本就比朱棣年长五岁,身体却一首孱弱多病,与朱棣的健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时光如白驹过隙。
三个月后,大明本土又传来大明皇室颁布的新政,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新政规定,只要年满七岁的皇子和王子,都必须离开皇宫或王宫,隐姓埋名到民间家庭生活三年。在这三年里,除非犯了重罪,否则不允许他们泄露自己的身份。一旦犯下重罪,一律带回京城,由世宗指定五府、六部、大理寺进行公正处理。
此外,皇室还颁布了明确的政令,如今的大明内陆版图内,不再分封皇子的领地。对于那些己经在内陆拥有领地的皇子,他们的领地全都被取消了。
这些政令一经颁布,犹如一场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皇室。皇子们仿佛从云端跌入了谷底,他们的天都塌了。民间甚至流传着各种传闻,说是有皇子不堪忍受这样的变故,打算造反。然而,就在他们准备付诸行动之时,却被自己的部将押回了京城。至于这些传闻是真是假,己无从考证。
由于政令颁发不久,许多皇子便纷纷回到了京城。
当今皇帝也不再强制他们在领地生活,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
他们若想过逍遥自在的生活,海外领地可以由皇子派人去管理,甚至也可以委托朝廷指派人过去管理,那些收入足以供给他们生活。
而京城,作为大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无疑是最繁华的地方。
大多数皇子都愿意留在京城生活,享受这繁华与便利。然而,也有一些皇子不喜欢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生活。他们有的选择留在旧封地,怀念着曾经的荣耀与自由;有的则选择去海外封地,渴望在新的土地上开创一番事业;还有的就迁居到富裕的杭州,在那里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三个月又悄然过去,一则新闻,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再次在大明皇室和民间激起了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