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的宫廷之中有着诸多女子的故事如繁星般闪烁,
而徐氏,这位被尊为高祖王建贤妃的女子,
更是有着一段令人称奇又满是爱恨情仇的别样人生,
且听我细细道来。
徐氏出身于一个虽算不上显赫至极,
却也颇有些底蕴的世家。
她自幼便生得一副娇俏模样,
明眸皓齿,
笑起来仿佛春日里最绚烂的花朵,
能把人的心都给融化了。
而且啊,
她可不像那些只知绣花扑蝶的寻常女子,
徐氏聪慧过人,
诗词歌赋一学就会,
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
在当地那可是出了名的才女。
家里长辈们对她也是寄予厚望,
盼着她能嫁个好人家,
日后安稳幸福。
徐氏却有着自已的小心思,
她常对着窗外的天空幻想,
要是能遇到一个真正懂自已、有英雄气概的男子,
那该多好呀。
机缘巧合之下,
徐氏有机会进入了前蜀的宫廷之中。
初次踏入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几分威严的宫殿,
她心里既紧张又好奇,
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看了。
而此时的前蜀高祖王建,
那可是正意气风发呢,
南征北战打下了这一片江山,
威风凛凛地坐在那龙椅之上。
有一回,宫廷里举办了一场春日宴,
宫人们都精心打扮,
穿梭在花园之中,
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徐氏穿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
袅袅娜娜地走在花丛间,
宛如仙子下凡。
王建恰好路过,
一下子就被徐氏吸引住了目光,
他笑着走上前去,
打趣道:“这是哪儿来的小仙女呀,
竟把这满园春色都比下去了。”
徐氏微微红了脸,
福了福身子,
轻声说道:“陛下打趣臣妾了,
臣妾不过是这宫中平凡一女子罢了。”
王建哈哈一笑:“平凡?朕看可不平凡呐,
这通身的气质,
倒是让朕眼前一亮啊。”
从那之后,
王建便常常留意起徐氏来,
时不时地找她聊聊天,
谈论诗词也好,
聊聊宫廷里的趣事也罢。
徐氏呢,
一开始面对皇帝还有些拘谨,
可相处久了,
发现王建虽是一国之君,
却也有着风趣幽默的一面,
渐渐地,
两人之间便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愫。
有一天,
王建处理完朝政,
心情大好,
又来找徐氏。
他看到徐氏正在案前画画,
画的是宫廷里的牡丹,
那笔触细腻,
花朵栩栩如生。
王建忍不住夸赞道:“爱妃这画工,
当真是厉害啊,
这牡丹画得就跟要从纸上开出来似的。”
徐氏抿嘴一笑:“陛下谬赞了,
臣妾不过是闲来无事,
打发时间罢了,
哪有陛下说得那般好呀。”
王建凑近了些,
看着徐氏的眼睛说:“在朕眼里,
爱妃做什么都是极好的。”
徐氏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嗔怪道:“陛下就会说这些哄人的话,
让臣妾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两人就这般你侬我侬,
感情日益深厚。
王建对徐氏越发宠爱,
赏赐不断,
徐氏在宫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被封为了贤妃。
可这宫廷之中啊,
向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徐氏受宠,
自然就引来了其他妃嫔的嫉妒。
有个李妃,
平日里就仗着自已资历老,
没少在王建面前争宠。
看到徐氏这般得宠,
心里那叫一个气呀。
她趁着王建不在,
故意找徐氏的茬,
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不是徐贤妃嘛,
仗着陛下的宠爱,
如今可真是春风得意呀,
可别得意过头了,
这宫中的恩宠啊,
向来是变幻莫测的呢。”
徐氏听了,
也不气恼,
微微一笑道:“李姐姐这话说的,
臣妾不过是尽心侍奉陛下,
得陛下几分垂怜罢了,
哪有什么得意之处呀,
姐姐若是觉得臣妾有不妥的地方,
大可明说,
何必这般含沙射影呢。”
李妃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哼了一声,
甩甩袖子就走了。
徐氏看着她的背影,
无奈地摇了摇头,
心里明白,
这宫廷中的争斗啊,
怕是躲不过去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徐氏陪着王建经历了宫廷里的诸多大小事儿。
有一回,
前蜀遭遇了外敌侵扰,
王建为此愁眉不展,
连着几日都没睡好觉。
徐氏看在眼里,疼心里,
她在夜里悄悄来到王建的寝殿,
端着一碗自已亲手熬的安神汤,
轻声说:“陛下,
臣妾知道您为了国事忧心,
可您也要保重身子呀,
这安神汤,
您喝了睡个好觉,
明日也好有精力去应对那些事儿呢。”
王建握住徐氏的手,
感动地说:“爱妃啊,
有你在朕身边,
朕这心里多少能舒坦些,
这外面的事儿啊,
确实棘手,
可朕定要护好咱这前蜀的江山。”
徐氏坚定地点点头:“陛下放心,
臣妾相信您的能力,
定能击退外敌,
让前蜀依旧安稳昌盛。”
在徐氏的陪伴与鼓励下,
王建打起精神,
调兵遣将,
最终成功击退了外敌。
这一场风波过后,
王建对徐氏更是依赖有加,
觉得她不仅是自已的爱妃,
更是能共患难的知心人。
然而,
好景不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
王建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了。
他时常生病,
精神也大不如前。
徐氏心急如焚,
四处找御医,
寻良方,
日夜守在王建的床边,
悉心照料着。
有一次,
王建从昏睡中醒来,
看到徐氏一脸疲惫却还强撑着的样子,
虚弱地说:“爱妃啊,
是朕连累你了,
让你这般辛苦,
朕这身子,
怕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徐氏赶忙握住他的手,
眼中含泪说道:“陛下说的这是什么话,
臣妾与陛下夫妻一场,
照顾您本就是臣妾该做的,
陛下定会好起来的,
您可不能说这些丧气话呀。”
可天不遂人愿,
尽管徐氏费尽心思,
王建的病情还是越来越重。
最终,
在一个萧瑟的秋日,
王建还是没能熬过病痛,
驾崩而去。
徐氏听闻这个消息,
只觉得天都塌了,
她扑倒在王建的床边,
放声大哭:“陛下啊,
您怎么就这么抛下臣妾了呀,
您走了,
臣妾可怎么办呐……”
王建驾崩后,
新帝即位,
徐氏一下子失去了依靠,
在这宫廷之中的处境也变得艰难起来。
那些曾经嫉妒她的妃嫔们,
更是时不时地落井下石,
在新帝面前说她的坏话。
徐氏本就沉浸在悲痛之中,
如今又要面对这些明枪暗箭,
身心俱疲。
可徐氏毕竟是个坚强的女子,
她强打起精神,
想着即便没了王建的庇护,
自已也要在这宫中好好活下去。
然而,
命运似乎并没有放过她的意思。
有一日,
宫中突然传出谣言,
说徐氏曾暗中参与一些不利于新帝的事儿,
这可把徐氏吓坏了。
她知道这是有人故意陷害,
赶忙去跟新帝解释,
可新帝听信了那些谗言,
对她也没了好脸色,
冷冷地说:“徐氏,
朕念在你曾是先皇的贤妃,
本不想为难你,
可如今这传言甚嚣尘上,
你叫朕如何信你?”
徐氏泪流满面,
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陛下啊,
臣妾对天发誓,
绝无此事,
定是有人恶意中伤臣妾,
陛下明察啊,
切莫听信了那些小人的话呀。”
但新帝心意已决,
还是下令将徐氏幽禁在了宫中的一处偏僻宫殿里,
派了重兵看守,
不许任何人接近。
徐氏被困在那冰冷的宫殿之中,
每日以泪洗面,
回忆着和王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越发觉得这日子没了盼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
徐氏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本就饱受精神折磨,
如今又缺衣少食,
得不到好的照料。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
徐氏躺在那简陋的床榻上,
望着窗外那一轮残月,
喃喃自语道:“陛下,
臣妾这就来寻您了,
愿来世还能与您再续前缘……”
说完,
便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结束了她这坎坷而又充满故事的一生。
徐氏的一生,
就像宫廷之中一朵绚烂却又历经风雨的花,
绽放过最美丽的光彩,
也承受了最深切的痛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