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各位看官呐,
今儿个要讲的这位,
可是五代十国时期响当当、
风云激荡的人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他这一辈子,
那真是波澜壮阔、
大起大落,
故事比那戏台上连本的大戏还精彩,
情节跌宕得让人直咂嘴,
既有高光时刻让人拍案叫绝,
也不乏遭人诟病的行径,
叫人忍不住摇头叹息。
李存勖能在那乱世之中崭露头角、
打下一片江山,
得先从他的根儿上唠唠,
也就是他的父母。
他老爹李克用,
那在唐末就是威名赫赫的沙陀族将领,
人称“独眼龙”,
可不是好惹的主儿。
带着沙陀铁骑,
在中原大地上南征北战,
虽说没成那改朝换代的开国帝君,
可也割据一方,
势力不容小觑。
李克用一心想重振大唐雄风,
恢复李家昔日荣耀,
这份心思呐,
像颗种子,
深深埋在了年少李存勖的心里,
生根发芽。
他老娘曹夫人,
也是位有胆识、
明事理的奇女子。
在那兵荒马乱、
男人都提着脑袋拼杀的年月,
她把家里操持得稳稳当当,
给李克用免除了后顾之忧,
还言传身教,
教给李存勖不少为人处世、
驭下用人的道理。
每当李克用在外头打仗遇着糟心事,
回到家,
曹夫人总能三言两语,
把他那火爆脾气捋顺喽,
让他重拾信心,
再整旗鼓杀回战场,
所以说,
这家里没了她,
怕是得乱套,
李存勖后来能成事,
老娘的功劳可不小。
再瞅瞅他的兄弟,
李存勖上头有几个哥哥,
虽说不像他这般耀眼夺目,
可在沙陀军中也各有建树,
跟着老爹冲锋陷阵,
没少出力。
平日里,
兄弟们相处倒也融洽,
一块练骑马射箭,
在营帐里听老将们讲战场上的奇闻轶事,
感情深着呢。
但这亲情呐,
一碰上权力这“试金石”,
有时候也会变味儿。
李存勖年少成名,
军事才能出众,
随着老爹年岁渐长,
继承权这事儿就像悬在头顶的剑,
晃悠得人心神不宁。
好在李存勖有分寸,
没跟兄弟们闹出什么手足相残的丑事,
不过暗地里,
多少还是有些微妙的较劲,
只是大敌当前,
还得一致对外,
把那心思先压在肚子里。
而说到他的部将,
那可都是五代乱世里的猛将精英,
像周德威、
李嗣源,
哪个拎出来不是能独当一面、
让敌军闻风丧胆的主儿。
周德威本是幽州的悍将,
骑射功夫堪称一绝,
那箭法,
百步穿杨跟玩儿似的。
被李克用招揽后,
对李家忠心耿耿,
李存勖打小就爱跟在他屁股后头,
听他讲排兵布阵、
骑兵战术,
周德威也乐意教这机灵的小子,
把自已多年沙场经验倾囊相授。
后来李存勖带兵打仗,
周德威就像他的左膀右臂,
战场上配合默契,
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
就能领会对方意思,
打得敌军晕头转向。
李嗣源呢,
是李克用的养子,
跟李存勖名为兄弟,
情同手足。
这人呐,
沉稳厚重,
战场上勇猛无畏,
又体恤士卒,
在军中威望极高。
李存勖刚掌军权那会儿,
李嗣源鞍前马后,
帮着他稳固军心、
训练新兵,
有一回出征,
军粮接济不上,
眼看士气要低落,
李嗣源把自已的干粮分给士兵,
还带头鼓舞大家:
“兄弟们,
咬咬牙,
咱跟着少主,
定能闯出难关,
打赢这仗,
往后好日子多着呢!”
就这么着,
把军心稳住,
和李存勖一起挺过艰难,
打赢胜仗,
在李存勖的发家路上,
李嗣源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存勖自已呢,
打小儿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
对骑马打仗痴迷得很。
十来岁的时候,
跟着老爹去军营巡视,
看到士兵们操练,
眼睛瞪得溜圆,
小脸涨得通红,
非要上去比划比划,
李克用哈哈一笑,
就让他试试,
没想到这小子骑在马上,
有模有样,
挥起长枪,
虎虎生风,
把周围将士都惊得直叫好,
李克用心里那叫一个美,
知道自家这儿子将来必成大器。
等长大了些,
正赶上唐末天下大乱,
黄巢起义搅得大唐江山摇摇欲坠,
各路诸侯都想在这乱世分一杯羹。
李存勖瞅准时机,
跟着老爹出兵平叛,
崭露头角。
战场上,
他那股子勇猛劲儿,
活脱脱就是个“小战神”。
每逢作战,
身披重甲,
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大刀抡得呼呼响,
所到之处,
敌军血肉横飞,
吓得敌人腿肚子直打转。
在攻打梁军占据的潞州时,
那仗打得惨烈,
城墙下堆满了尸体,
血水都汇成了小溪。
李存勖亲自擂鼓助威,
鼓声震天,
激励着已方士兵一波又一波往上冲,
喊得嗓子都哑了,
眼睛布满血丝,
愣是带着将士们攻破潞州城,
此役大捷,
让他在军中树立起了威望,
人人都知道李克用家出了个能打仗的少主。
李存勖还有那让人津津乐道的“真性情”流露的时候。
打了胜仗,
那庆功宴摆得是热热闹闹,
篝火熊熊,
肉香酒香飘满营地。
他也不摆少主架子,
跟士兵们围坐一堆,
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听着士兵们讲战场上的惊险事儿,
笑得前仰后合,
时不时拍着大腿,
举杯高呼:
“兄弟们,
今日这胜仗,
是大伙拿命拼来的,
往后咱还这么齐心,
定能打出咱的一片天!”
士兵们见少主没架子,
亲近得很,
心里暖乎乎的,
都愿为他效死力。
还有一回,
部将郭崇韬因为直谏,
惹恼了一些老将,
被联名弹劾,
郭崇韬心里委屈,
找李存勖诉苦。
李存勖一听,
火冒三丈,
当场就把弹劾的奏章撕了,
拉着郭崇韬的手说:
“你这老儿,
一心为我、
为咱军队着想,
别管那些闲言碎语,
有我在,
谁也动不了你!”
这一番举动,
让郭崇韬感动得热泪盈眶,
更加死心塌地追随。
可这人呐,
就像枚硬币,
有两面。
李存勖也不乏“卑鄙”事儿。
为了扩充地盘、
壮大实力,
他可没少玩权谋手段。
和周边势力结盟时,
胸脯拍得震天响,
良心话,
信誓旦旦说要同富贵、
共患难,
可一旦瞅见对方有个风吹草动、
势力稍弱,
立马翻脸不认人,
挥兵相向,
吞并土地、
抢夺资源,
把之前的承诺当放屁,
那些被他坑过的诸侯,
背地里都骂他“两面三刀”“小人行径”,
可在这乱世,
成王败寇,
他也不在乎那些骂名,
一门心思只为自家霸业。
老爹李克用临死前,
拉着他的手,
嘱托他一定要剿灭世仇朱温建立的后梁,
恢复大唐正统。
李存勖含泪答应,
那场面,
任谁见了都动容。
可等老爹一闭眼,
李存勖虽说记着这仇,
却也打着自已的小算盘。
打着“复唐”旗号,
把唐昭宗的后人接来当幌子,
实则自已掌控大权,
享受着帝王般的尊崇,
那些遗老遗少,
慢慢也看出他的心思,
可敢怒不敢言,
只能在背地里叹气,
感慨这大唐怕是再难有翻身之日,
李存勖的“复唐”,
更像是场给自已脸上贴金的闹剧。
随着势力越来越大,
地盘越来越广,
李存勖终于称帝,
建立后唐。
可这一坐上皇位,
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那股子锐意进取的劲头没了,
迷上了唱戏。
在宫里搭起大戏台,
整日和戏子们混在一起,
涂脂抹粉,
扮上戏装咿咿呀呀唱个不停,
国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那些个大臣们,
进宫奏事,
还得在台下眼巴巴等着他唱完这出,
心里急得冒火,
又不敢发作,
只能暗自摇头。
更荒唐的是,
他重用戏子,
让这些只会唱念做打的人当起了官,
参与朝政。
这些戏子仗着李存勖的宠爱,
在朝堂上耀武扬威,
肆意弹劾大臣,
收受贿赂,
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原本清正的吏治被搅得一塌糊涂。
将士们在前沿拼死拼活,
回来一看,
朝堂上竟是这般模样,
心都凉了半截,
哪还有心思再为他卖命。
李存勖这胡作非为,
终于惹出了大乱子。
他猜忌心渐起,
对那些曾一起出生入死的部将也不放心了,
尤其是李嗣源,
战功赫赫,
威望日盛,
李存勖生怕他夺了自已皇位,
时不时找点茬儿打压他。
李嗣源本就老实厚道,
一心为后唐,
可被这么一逼,
再加上小人挑拨,
一不做二不休,
起兵造反。
这一下,
可捅了马蜂窝。
李存勖慌了神,
赶忙调集军队去平叛,
可军心早已涣散,
士兵们都觉得跟着这么个昏君没前途,
一路上逃兵不断。
两军对垒,
李存勖这边一触即溃,
他自已也在乱军中左冲右突,
狼狈不堪。
最后,
逃到一处民宅,
想躲躲风头,
却被流箭射中,
身负重伤,
躺在地上,
望着破败的屋顶,
眼神里满是悔恨与不甘,
嘴里嘟囔着:
“悔不该,
悔不该啊……”
话没说完,
就断了气,
结束了他这辉煌又荒唐的一生。
咱来评评李存勖这人呐,
他有大才,
军事上的造诣堪称卓越,
年少成名,
南征北战,
打下偌大江山,
实现老爹遗愿,
灭掉后梁,
确实称得上英雄豪杰。
他的真性情,
让他能笼络人心,
和将士们打成一片,
在创业初期,
这可是凝聚军心的法宝。
可这人呐,
没守住初心,
一称帝就飘了,
沉迷戏曲、
荒废朝政,
重用戏子、
乱了朝纲,
还猜忌忠臣,
把好端端的后唐江山折腾得千疮百孔,
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真真是应了那句“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1),
给后世留下了段让人警醒、
又满是遗憾的故事,
让人明白,
权力是把双刃剑,
再有能耐,
守不住本心,
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沦为历史的笑柄。
(未完待续)
(1)这句话出自《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