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振自幼在马氏家族的荣耀与权谋氛围中成长,
他的聪慧和才华使他在兄弟中脱颖而出,
备受父亲马殷的宠爱和期望。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对官场的黑暗面看得越来越清楚,
内心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一次,马希振在朝堂上目睹了两位大臣
为了争夺一个肥缺职位,
不惜互相诋毁、诬陷,
甚至暗中买通杀手谋害对方。
他回到家中,对身边的谋士感慨道:
“这官场之中,人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兄弟反目,朋友成仇,
如此下去,我等还有何颜面面对祖宗?”
谋士劝道:“大人,官场本就如此,
您若想有所作为,也不得不随波逐流啊。”
马希振摇头叹息:“我不愿同流合污,
这不是我想要的。”
当马希振决定弃官入道时,
家族中顿时炸开了锅。
他的妻子哭着拉住他的衣角说:
“夫君,你走了,我们母子该如何是好?
你在这官场多年,如今说走就走,
难道就不顾及我们的死活了吗?”
马希振轻抚妻子的肩膀,安慰道:
“夫人,我心意已决。
我留在这官场,每日勾心斗角,
内心不得安宁,
又如何能给你们真正的幸福?
我相信,我们的儿子会理解我的。”
马希声:短暂称王,遗憾落幕
马希声继位后,
其软弱的性格和奢靡的作风
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不满。
一天,马希声正在宫中大摆宴席,
与一群歌女舞伎玩乐。
一位大臣冲进殿内,跪地奏道:
“大王,如今楚地百姓困苦,
许多地方连温饱都成问题,
您却在这里日夜笙歌,
如此下去,楚国必将走向衰败啊!”
马希声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说:
“孤是楚王,享受些荣华富贵也是应该的。
你不要在这里危言耸听,退下吧!”
大臣悲愤地说:“大王,您若再不知悔改,
楚国的江山社稷就要毁在您的手中了!”
在马希声病重期间,
他的一位亲信大臣前来探望,
忧心忡忡地说:“大王,如今您身体欠佳,
楚国的局势也动荡不安,
您得尽快安排好后事,
确定王位继承人啊。”
马希声虚弱地摆摆手说:
“本王还不想死,本王还有好多事没做呢。
这王位,本王本想传给我的儿子,
可他还年幼,不知能否担当大任啊。”
亲信大臣说:“大王,您得早做决断啊,
否则一旦您有个三长两短,
楚国必将陷入内乱。”
马希声无奈地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思。
马希旺:夹缝求生,郁郁而终
马希旺虽然无意争权,
但他的存在却让马希声感到了威胁。
一次,马希声在朝堂上故意刁难马希旺,
让他去处理一件棘手的政务,
并说:“三弟,你向来聪明能干,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若是办得好,孤重重有赏;
若是办不好,可别怪孤不客气。”
马希旺知道这是兄长在故意为难他,
但又不敢违抗,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
当马希声听信流言蜚语要治马希旺的罪时,
袁德妃心急如焚地赶到马希声的寝宫,
哭诉道:“儿啊,你和希旺是亲兄弟,
你怎么能听信那些小人的谗言就要治他的罪呢?
他向来温顺善良,对你也忠心耿耿,
绝无半点谋反之心啊。
你若是杀了他,我也不想活了!”
马希声看着母亲哭得如此伤心,
心中也有些不忍,便说:
“母亲,既然您都这么说了,
儿子就暂且饶他一命。
但他必须幽禁在家,不得踏出房门一步。”
马希萼:篡位称雄,晚节不保
马希萼暗中拉拢势力的举动
引起了马希广的注意,
马希广曾派人去质问马希萼:
“兄长,你近日来频繁与一些将领和大臣来往,
不知有何深意?
你我乃是亲兄弟,
有什么事你可以和我明说,
何必在暗中搞这些小动作?”
马希萼故作无辜地说:“贤弟,你误会了。
我只是与他们联络联络感情,并无他意。
你放心,我对你的王位绝无觊觎之心。”
城破之后,
马希广的一位忠臣挺身而出,
指着马希萼大骂道:
“你这逆贼,为了一已之私,
兴兵作乱,残害手足,
你对得起先王对你的养育之恩吗?
你这样做,楚国的百姓也不会放过你的!”
马希萼冷笑道:“成王败寇,
如今我是楚王,你再敢多言,
小心我杀了你!”
忠臣悲愤地说:“我死不足惜,
但楚国在你这等奸贼手中,
迟早会灭亡的!”
马希杲:治世之才,含冤陨落
马希杲在地方上的威望越来越高,
这引起了马希范的猜忌。
一次,马希范在朝堂上故意对马希杲说:
“希杲,你在静江军节度使任上干得不错啊,
深得民心啊。
不过,孤听说你在那里私自招募士兵,
扩充军备,不知有何打算啊?”
马希杲大惊失色,连忙跪地解释道:
“兄长,这是有人在故意陷害我啊。
我在地方上只是为了防御外敌,
安抚百姓,绝无半点谋反之心。
兄长若不信,可派人去查。”
马希范哼了一声说:“但愿如此。
你要记住,你是马氏子孙,
要时刻以家族利益为重,
不要做一些让孤失望的事。”
马希杲被软禁后,
他的一位好友偷偷来看望他,
气愤地说:“希杲,你明明是被冤枉的,
为何不向大王据理力争?
你就这样甘心被软禁吗?”
马希杲苦笑着说:“兄长心意已决,
再怎么争辩也无济于事。
我只恨这小人当道,忠臣蒙冤,
楚国的前途堪忧啊。”
马希广:仁懦之君,无力回天
面对马希萼的谋反,
马希广在朝堂上犹豫不决,
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大臣们争吵得越来越激烈。
主战派的一位将领大声说:
“大王,马希萼狼子野心,
若不及时出兵讨伐,
他必将得寸进尺,到时候楚国就危险了。
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必须立即出兵!”
主和派的一位大臣则说:
“大王,毕竟是亲兄弟,
一旦兵戎相见,必将死伤无数,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
马希广无奈地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让孤再好好想想吧。”
和谈期间,
马希萼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
马希广的使者据理力争,
马希氨酚却蛮横地说:
“这些条件是我提出的底线,
你们若不答应,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你们回去告诉马希广,
他若是识相,就赶紧把王位让给我,
否则我定要踏平这都城!”
使者回到都城后,将马希萼的话如实禀报给马希广,
马希广长叹一声说:“看来和谈是无望了,
可这战争一起,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马希瞻:稳健守成,明哲保身
马希瞻拒绝马希萼的拉拢后,
马希萼不甘心,又派了一位更有口才的说客前来劝说。
说客对马希瞻说:
“将军,您是聪明人,
应该知道如今楚国的局势。
马希萼大王英明神武,深得人心,
他若登上王位,必将带领楚国走向辉煌。
您若此时助他一力,日后您就是楚国的大功臣,
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若是您执迷不悟,站在他的对立面,
恐怕日后会有杀身之祸啊。”
马希瞻微微一笑说:
“阁下不必多说,我心意已决。
我只愿守着这一方土地,
保百姓平安,至于王位之争,
我不想掺和。你回去告诉马希萼,
就说我感激他的好意,但我有自已的原则。”
马希崇:卖国求荣,遗臭万年
马希崇与南唐勾结的事被一些忠臣发现后,
他们纷纷上书弹劾马希崇。
一位忠臣在朝堂上怒斥道:
“马希崇,你身为马氏子孙,
楚国的大王,竟然与外敌勾结,
出卖国家利益,你还有没有一点良心?
你这样做,对得起楚国的列祖列宗吗?”
马希崇恼羞成怒地说:
“你们这些迂腐的家伙,懂什么?
如今楚国已经摇摇欲坠,
我若不与南唐合作,我们都得爱死。
我这是为了楚国的大局着想,
为了大家的性命着想。”
忠臣们纷纷大骂马希崇无耻,
马希崇却置之不理,继续与南唐进行着卖国交易。
马希能、马希贯、马希隐、马希濬、马希知:
乱世沉浮,顺应时势
马希能和马希贯在归顺后周之前,
也曾有过一番犹豫和挣扎。
马希能对马希贯说:
“如今楚国局势混乱,
我们兄弟在这里也难以有所作为。
后周郭威势力强大,且对人才也比较重视,
我们若归顺后周,或许能谋得一条生路。
但毕竟我们是马氏子孙,
背叛家族,投靠外敌,总觉得有些不妥啊。”
马希贯说:“兄长,我也知道这样做有些违背忠义之道。
但我们留在这里,也只能是白白送死。
为了家族的延续,为了我们自已的前途,
或许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
马希能和马希贯最终决定归顺后周。
他们带着自已的亲信和家人,
来到后周的都城,向郭威表示了归顺之意。
郭威亲自接见了他们,笑着说:
“你们二人能审时度势,归顺我后周,
实乃明智之举。
我欣赏你们的才能,
今后你们就安心在我这里效力吧,
我定不会亏待你们。”
马希能和马希贯连忙跪地谢恩,
从此开始了他们在后周的新生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