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各位看官呐,
今儿个咱得好好唠唠
后唐明宗李亶的贵妃王氏,
那在五代那乱糟糟、
却又满是故事的年月里,
可是个有棱有角、
经历不凡的女子,
恰似一幅色彩斑斓又带着几分曲折韵味的画卷,
在后宫这方小天地里,
演绎出了独属于她的精彩,
您呐,
且搬好小板凳,
听我慢慢道来。
这王氏,
出身不算显赫,
家里头是做小买卖的,
在市井街巷里支着个小铺子,
卖些个杂货,
针头线脑、
日用零碎啥的都有。
打小儿,
她就穿梭在货架之间,
帮着爹娘招呼客人,
小嘴跟抹了蜜似的,
甜得很,
一口一个“大爷”“大娘”,
叫得人心里舒坦,
生意经学得那叫一个溜,
邻里都夸:
“老王家这闺女,
机灵得像只小雀儿,
将来准能有大出息!”
可乱世之中,
生意难做呐,
兵痞流氓时不时来敲竹杠,
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
家里的铺子渐渐撑不下去,
眼瞅着揭不开锅了。
正巧,
王府里采买丫鬟,
王氏爹娘一合计,
虽说舍不得,
可为了闺女能有条活路,
咬咬牙,
把她送进了王府。
初入王府大门,
王氏那眼睛瞪得溜圆,
看着雕梁画栋、
气派非凡的宅子,
心里头是又惊又怕,
可骨子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愣是让她把腰杆挺得直直的,
暗暗想着:
“既来了,
就得活出个样儿来!”
彼时,
李亶还没称帝,
身为王爷,
整日忙忙碌碌,
王府里的丫鬟婆子多如牛毛,
王氏起初并不起眼。
但她脑子活泛呀,
知道在这深宅大院,
得有点真本事才能站稳脚跟。
她打小在市井长大,
对吃喝玩乐那些门道熟得很,
就瞅准王府宴席安排上的事儿,
主动请缨去帮忙。
嘿,
您别说,
经她这一摆弄,
寻常菜品被搭配得精巧绝伦,
荤素相宜、
色泽鲜亮,
再摆上几样从街头寻摸来、
精心装饰过的小点心,
看着就叫人食欲大增。
有一回,
李亶宴请几位军中将领,
宴席之上,
众人本还为军务愁眉不展,
可一瞧这满桌佳肴,
眼睛都亮了。
李亶也好奇,
把负责宴席的下人叫过来问,
这才知道是王氏的主意,
当下就来了兴致,
让人把王氏唤到跟前,
打量一番,
笑着打趣:
“你这小妮子,
有点能耐啊,
这宴席弄得,
可比往日出彩多了,
是有啥窍门?”
王氏不慌不忙,
福了福身,
脆生生回道:
“王爷,
妾身不过是想着将军们整日沙场奔波辛苦,
吃食上得用心,
就把小时候在街上瞧着的、
觉着好吃好玩的搭配法用上了,
能得王爷和将军们喜欢,
是妾身的福气。”
李亶听得哈哈大笑,
摆摆手说:
“不错,
往后这宴席之事,
你多操持操持。”
就这么着,
王氏算是在李亶跟前露了脸,
命运的齿轮悄然一转,
和王爷的缘分呐,
自此开始扎根发芽。
打那起,
两人交集渐多,
情感也似春日柳枝,
慢慢抽芽开花。
李亶有时处理完军务,
心烦意乱,
就爱到园子里溜达溜达,
王氏瞅准时机,
常带着自已亲手做的小茶点候着,
见着李亶,
笑意盈盈迎上去:
“王爷,
今儿个忙累了吧,
尝尝妾身新做的点心,
配着这春日花香,
最是解乏。”
李亶接过,
咬上一口,
甜而不腻、
软糯可口,
心情瞬间舒畅许多,
看着王氏温柔浅笑,
眼里不禁多了几分欣赏,
拉着她手坐在石凳上,
聊起天来:
“你这丫头,
心思细腻,
总能懂本王心思。”
王氏红着脸,
轻声说:
“王爷心系军国大事,
妾身能做的,
不过是这些小事,
盼着王爷能松快松快。”
一来二去,
两人情谊愈发深厚,
李亶出征,
王氏精心准备行囊,
千叮万嘱要他保重,
李亶也惦记着王府里这抹贴心柔情,
每有捷报,
总想着快些回去与她分享。
不过,
这后宫呐,
从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地儿。
李亶称帝后,
王氏封了贵妃,
地位高了,
眼红嫉妒的人自然就冒出来了。
有个新进宫的才人,
仗着年轻貌美,
又会些诗词歌赋,
在李亶面前娇嗔卖乖,
想夺王氏风头。
一次宫宴,
才人大展才艺,
翩翩起舞后,
吟诗一首,
眼波流转看向李亶,
娇声问:
“陛下,
臣妾这舞与诗,
可还入眼?”
李亶笑着点头夸赞几句。
王氏在旁,
心里明白这小妮子心思,
却也不恼,
待她表演完,
大方起身鼓掌:
“妹妹才情出众,
今日这一舞一诗,
真是让姐姐开了眼,
陛下有妹妹这般妙人相伴,
是咱后宫之福呐。”
这一番话,
既显得大度,
又暗暗提醒对方别逾矩,
把那才人噎得够呛,
只能讪讪坐下,
李亶瞧在眼里,
对王氏这份从容淡定愈发赞赏,
在这后宫争宠暗流里,
王氏稳稳守住了自已的位置。
可人生呐,
总有风雨波折。
随着年岁渐长,
王氏身体愈发孱弱,
早年在市井奔波、
后来在后宫劳心,
落下了病根。
李亶心疼不已,
广寻名医,
可病症棘手,
不见好转。
病榻之上,
王氏容颜憔悴,
拉着李亶的手,
气息微弱却仍强撑着打趣:
“陛下,
妾身怕是不能再像从前那般,
伺候您了,
往后您可得好好保重,
莫要为妾身忧心,
误了国事。”
李亶眼眶泛红,
紧握着她手说:
“爱妃莫说这话,
你定会好起来,
朕还等着你陪朕看遍这春日繁花、
秋日明月呢。”
但命运无情,
王氏病情愈发严重,
药石罔效。
临终之际,
她躺在寝宫床上,
眼神眷恋地望着李亀,
声音轻如蚊蝇:
“陛下,
妾身这一生,
起于市井,
幸入王府,
蒙您厚爱,
得享尊荣,
无悔亦无憾了,
只愿陛下龙体安康,
后唐长治久安。”
言罢,
缓缓闭上双眼,
香消玉殒,
那只曾在市井灵动、
在后宫温婉的手,
无力地垂落床边,
似是带走了一段鲜活故事,
徒留一室哀伤。
李亶悲痛万分,
下令厚葬,
此后许久,
每每踏入曾与王氏共度时光的园子、
宫殿,
回忆往昔点滴,
怅然若失,
而王氏虽离去,
她在后宫留下的聪慧、
大度之名,
却如那后宫旧墙上的藤花,
岁岁枯荣,
一直被人念叨着,
成了后唐后宫故事里一抹难以磨灭的亮色,
供后人咂摸、
感慨,
乱世之中,
真情与智慧并存的女子,
即便生命短暂,
也能绽出别样华彩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