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日子是拜访外祖家的日子。她们自然也是早早就起来了。
马车是提前约好的。莫瑶对于经常要租马车这件事情有些烦恼。她决定等家里经济好一点的时候就去买一匹马回来。
马车里面,莫母扶着头上的银钗,问她们好不好看,这是林夫人带她一起出去买的。莫瑶直夸她们两个眼光好。
“到了。”车夫将她们送到目的地就离开了。
知道她们今日要来,外祖母/父早早就在门口等着。
莫母一下车便热泪盈眶的奔向莫母:“娘,爹。新春快乐。”
外祖母牵着莫母的手看了几圈说:“哎哟,娘的闺女。都瘦了。”
莫母示意她们叫人。
莫瑶、莫霖、莫雨“外祖母、外祖父,新春快乐。”
外祖母欢喜的看着自家的外孙女/子。:“好好好,都好。瑶瑶,霖霖,小雨。这位是?”
莫母见外祖母看向翡翠,便开口道:“这是我们家雇的丫鬟。”
外祖父虽然很欣喜女儿带着外孙们来看他,但是他还是装作很高冷的样子。板着脸说:“来都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
外祖母斜了一眼外祖父:“别管他,孩子们,快进来坐。外祖母知道你们要来,可是做了好多糕点。今日还去买了很多菜。待会儿,外祖母给你们做好吃的。”
进屋以后,外祖母和莫母有话要说。她们就去说话了。
莫父则是在和老丈人聊天。
莫瑶她们就是自个玩耍。
房间内
莫母打开包袱,把一个香囊给外祖母。外祖母打开一看,竟是银子。“哎哟,闺女啊,你自个留着,你们一大家子还要生活的。爹娘有钱。养得起自已。”说着外祖母就把银子推回去给莫母。
莫母还是坚定的把银子放到外祖母手上。温柔的开口:“娘。您就收着吧,今年啊,咱家做生意赚了些银子。”
外祖母也不好拒绝就收下了。然后当着莫母的面把银子放好。
外祖母抚摸着莫母的脸。“闺女啊,你瞧你,比上次见你又瘦了。”
莫母:我都胖了好几斤了。
但是莫母没有说出来,因为她知道自已的娘亲是心疼自已。“娘啊,今日来还有一件事。我和夫君啊,在镇子买了个宅子。那宅子老大了。我们商量着要把你和爹接过去一起住。”
外祖母连连摆手。“不用,接我们过去干嘛。我和你爹在这过的好好的,也会照顾好自已。”
……
莫瑶这边,莫霖指着院子里的桂花树说:“姐姐,这棵树好大啊。要是能荡秋千就好了。”莫雨在旁边猛点头。
莫瑶看着这棵树,她觉得这个提议非常不错。但是,这是外祖家。于是她让莫霖安分点。莫霖:委屈。但是听话。
于是她们决定在这附近逛逛,找找乐子。外祖父嘱咐她们别走太远。
然后,她们跑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放鞭炮。
翡翠看着自家小姐公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平时那么稳重的大小姐竟然主动提出来偷偷放鞭炮。作为一个丫鬟。她只能在旁边提醒她们注意安全。
然后就是莫瑶一个人在点鞭炮。她们三个在边上看着。
莫雨“姐姐,好厉害,我也要玩。”莫瑶“小孩子不可以玩。霖霖也不准。”一句话把准备开口的莫霖也压了下去。
她们是等到莫瑶玩尽兴了才回去的。
莫瑶觉得很开心,以前身体不好,父母都不让她做危险的事情。来到这个世界,她干了很多以前都没干过的事情,她觉得真的是太棒了。健康的身体真好。
回去时正赶上午饭。
外祖家的午饭也很丰盛。
以下省略……
之后她们就拜别了外祖父/母。
外祖母最后也是没同意搬过去和她们一起住。
莫瑶“没事,多问几次,外祖母没准就答应了。娘,你别难过。”
莫母摇摇头说“娘没有难过,只是有些惆怅,以前咱们家没有能力。去探望她们时,也只能带些家里养的鸡鸭过去给他们。如今咱家也挣了一些钱,还买了大宅子。但是她们又怕拖累我们,不愿意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莫父知道自已娘子心里的苦,也只好安慰着她。
莫瑶也安慰莫母。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
她们这边的元宵节有吃元宵(汤圆)、赏花灯、舞龙、猜灯谜等习俗。
于是她们就和隔壁林府家约好今日一起出去逛灯会。
莫瑶一家和林家会合后便朝着灯会走去。街上热闹非凡,各种花灯琳琅满目。莫瑶兴奋的带着翡翠穿梭其中,莫雨、莫霖则是一人牵一只林老爷子的手,带着他到处看来看去。莫母和林夫人(林大少爷的妻子、林行知的母亲)一边聊天一边赏着花灯。莫父、林大少爷则是跟在各自夫人的身后,偶尔闲谈几句。
走着走着,众人来到了猜灯谜的区域。这里挂满了彩色的纸条,人群熙熙攘攘。
莫瑶眼睛一亮,拉着翡翠就凑上前去。莫雨和莫霖见状,也跑过来凑热闹。林老爷子笑着摇头,慢悠悠地走在后面。
在区域中间正举办着一场猜灯谜比赛。她们来的时机刚刚好,比赛正准备开始。莫瑶看上了一等奖的那个灯笼,于是她也报名参加了。
比赛的规则是赛方会读出谜题,然后参加比赛之人举手回答。一共20题,答对次数多的人是胜者。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主持:“让我们恭喜这位姑娘夺得魁首。答对次数为13次。姑娘,拿好了,这个灯笼归你了。”莫瑶接过灯笼,就下台了。
莫雨跑到莫瑶旁边开心的说:“姐姐真厉害,答对了好多谜题。嘿嘿。”
莫瑶摸摸她的头。
之后她们就一直逛庙会,直到尽兴。
这个元宵节就在她们的欢声笑语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