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杨万里从兜里掏出了些钱,提出想要购买李易的打火机。
这时的李易哪能收取这笔费用,直接将打火机赠给了杨万里。
这让杨万里非常高兴,他的态度也因此更加热情。
等到了王队长等人将所有的药材出售给采购站之后。
李易这才向众人告别,同王队长一起离开了采购站。
走出了一段距离后,李易注意到王队长一行人的脸色突然变得异常严峻,个个默不作声。
“你们怎么啦?怎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李易满心疑惑地问道。
“李哥,你知道我们这满满一车的药材卖了多少钱吗?”
王小军声音微微颤抖地说。
“到底多少钱呢?”
此时的李易感到十分好奇。
这批药材是从近几天收集来的,前期采摘的人较少,到了后来几天则人满为患。
累计了整整七天的药材,按照李易的估算,销售额应该超过了千余元。
因此,他带着些许期待看着王小军,等着对方报出数目。
王小军左右看看,确保周围没有人关注,接着颤颤巍巍地开口。
“总共卖了956元。”
“956?这么多吗?这数目可真不大啊。”
李易皱起了眉。
“不多吗?你知不知道,这已经近千元了。”
王队长瞪了李易一眼,心里觉得,这么一大笔钞票捧在手里,足以让任何人心惊胆战。
而李易却还在挑剔,真是让人火大。
旁边的王小军等人也是附和。
“确实是这样啊,这样的金额,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李哥,这笔钱的收入实在令人震撼,在我们村一定能引起轰动。”
“确实如此。
李哥你或许见识过多,但是我们这帮乡下小伙子们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一大笔钱,我连拿手都有些发抖了。”
几位年轻人说话时,显得十分紧张,眼神警觉地环顾四周。
王队长坐车上,左手始终贴在衣服口袋上方,而他的右手指则轻轻搭在一个麻布袋的一端。
里面长条形物品,无疑是一支枪。
看到大家这般谨小慎微的样子,李易忍不住露出了浅笑。
尽管这一次交易没有达成每人每天2元收入的目标,但看到大家都非常开心且满足,李易也逐渐放松了下来。
这些资金能够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宽裕,同时也能用于发展村集体的经济,比如开办一些工厂。
此刻在他的脑海中正浮现出玉米粒爆米花机和砖瓦窑的两种创业思路。
前者较为简便,所有需要的物料渠道都已经打通。
而后者的建设将更为耗时、耗费精力。
打算回家之后与王队长深入商讨后,再做出最终决定。
说到了采购的事情。
“唉,忘了买收音机了。”
李易看着已经远去的供销合作社,只得计划下次再来采购。
恰好在这个时候,一家国有饭店近在眼前。
餐厅的服务员正从门口卸下硕大的竹制蒸锅,霎时间热气弥漫,空气中立刻弥漫着馒头与肉包混合的香气,引得人们纷纷瞩目。
蒸汽中透露出面食与肉味儿的气息,使得现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吸引。
王小山、王小虎和王小军都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连驾驶马车的五爷也忍不住多看了一眼标号为“三零七”
的肉包子。
时值正午,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动,大家都感到饥肠辘辘,肉包子散发出的香气更是让他们食指大动。
见此情景,李易微笑着对队长说:“队长,现在已经是中午了,大家都很饿,我去买点儿包子,让大家先填填肚子吧。”
王队长心中本想拒绝,担心花费过多,需要节省生活费用。
然而转念一想今日已收获颇丰,再加之上半日的工作确实疲惫且饥饿,李易作为人才,自已更不愿其因饥饿而受困。
因此,他咬咬牙答道:“好,就去买些肉包子吧,这费用不由你出,我们会集体分担。”
说罢,王队长便从自已的上衣口袋中取出一些零钞递给李易,并说道:“每人买五个肉包子吧。”
李易没有推辞,认为这只是解决饥饿的一顿饭而已。
接过钱和票据后,李易立刻前往国营商店购买了一些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带回。
刚出炉的包子外皮酥软内里滚烫鲜香,李易迅速分发给每个人:“来来来,赶紧接住。
小山,你不怕烫吗?这可是刚出笼的啊。”
“李先生,我不怕烫,这肉包子真的非常香。”
王小山朴实一笑,眼中满溢着快乐。
“吃得太急会伤胃,慢慢品尝味道才更加美妙。”
李易好心地提醒。
“好嘞,李先生,我会慢慢享用。”
听到这样的话,王小山随即改成了细细咀嚼,其他人也随之有样学样,现场氛围融洽,众人都沉浸在美味之中。
随着这股愉悦的气氛,大家伴着驴车,徐徐驶离小镇,向乡村进发。
而在另一侧的山村,杨秋风与齐大志则在家中享用午餐,两人边吃边讨论药材售卖事宜。
“大志,你觉得我们这次能卖到多少?”
杨秋风略带好奇问道。
“我看大约会有800元的样子。”
齐大志回答。
“800元?不太对劲啊,要知道这几乎是连续7天的收益呀,尽管前几日上山的人不多,但最后几天每次都有百余人行动,怎可能仅止于800元?”
对于杨秋风的疑问,齐大志解释说:“是因为村民们普遍缺乏对药材的认识,即便人数再多也难以提高效率。
而且由于不认识药材,经常需要返回来询问李易先生。
这也使得大家不敢走得太远,从而出现了重复工作区段的情况。
因此,800元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收益。”
听了齐大志的分析后,杨秋风深以为然,认可了他的观点。
尽管村民众多,但真正懂得识别和采集药材的人寥寥无几,几乎完全依赖于李易。
这种情况下,采摘的速度自然会放缓,所得的利润自然会相对较少。
不过800元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数目,平均计算,每个村民每天可以赚到1元以上。
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当时的农村,已经属于较高水平了。
杨秋风不再纠结于此,继续享用他的粗粮主食——窝窝头和玉米粥。
不久之后,到了外出劳作的时间,杨秋风和齐大志准备和其他村民一起去开工。
这时,几个小孩子突然从小径奔跑而至,口中大呼:“队长爷爷回来了,队长爷爷回来了!”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村子变得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涌向村口,甚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也不例外,个个都带着满腔的好奇与期望,想要亲眼见证药材最终卖出的成绩。
跑到村口的时候,果然看见王队长和一群人慢悠悠地朝这边走来。
等他们靠近后。
大伙儿立刻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队长,这一次挣了多少?”
“王队,听说村民们都不懂采什么药材,齐大志说如果太多人一起进山,可能会导致重叠,而且收入也会下降,这是真的吗?”
杨秋风紧跟其后提问。
听到这些话,众人心头不由一紧。
要是收入减少了,那可麻烦了。
所有人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目光紧张地盯着王队长。
“你们别瞎想,这次赚了956块,难道觉得还不够?”
王队长开口说道。
这个数字一说出来,全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大家惊疑不定地看着他。
“多少?你说具体一点!”
一个村民声线都有些发抖地问。
“956块!就是这个数!”
王队长提高嗓音,语气坚定地回答。
这一消息就像扔进池塘里的石子,立刻激起千层浪。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王队长身上,几乎没人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如此多的钱,对于大家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
这还都是免费的劳动所得,不用花一分钱成本,让大家感到极度振奋,甚至有种想欢呼庆祝的冲动。
然而,仍有人心存疑虑,又追问了一次。
“队长,你确定吗?是不是真的有956块?”
“当然是真的!这不是玩儿的事。
好了,大家回去继续工作。”
王队长虽然试图保持严肃,但他内心的喜悦难以掩藏,嘴角不由自主地弯起一抹笑容。
“太神奇了,竟然能赚到这么多钱!”
一个村民惊叹。
“这可是额外的收入,不算入工分,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就是说啊,我们村子真得有个福星—李易。
他刚来就找着了新的水源,这次又带我们一起赚钱,太厉害了!”
“确实,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能力和贡献,有些人就能做得这么好。”
“就是的,李易真是不一样的人。
像杨秋风和齐大志这样的,就知道偷懒,不干活。”
“没错,没错。”
一时间,村民们的言论中充满了对李易的认可和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杨秋风和齐大志的不满与责备。
而在背后听着这些话,杨秋风和齐大志的心中满是无奈。
其实,他们也在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懒散、不愿工作的生活习惯,还特意从家中捎来了一笔钱还给队长。
但他们知道,这些转变还远远不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改变别人对他们先入为主的负面看法,这让两人倍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