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亮也跟随着大哥的脚步,细细品尝起来,脸上的表情同样流露出惬意。
相比之下,王队长则有些无感。
长期抽旱烟的习惯使他的味蕾变得麻木,即使饮下这杯茶,也没有感受到太多的不同。
不过既然其他人都说好,他也就不再过多评论,保持沉默。
“这是著名的龙井茶,只要细心品味,就能感觉到它的清雅香味。”
李易自已也是个爱茶之人,虽未深研各种茶叶的品质特点,但那份独特的芳香却是能够深深感受出来的,正是这种清新雅致的茶香令他愈发热爱。
与此同时,
孙大亮饮茶之时忽而想起自已单位的那位上司。
平日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遭到多次指责。
这件事时常让他感到困扰,担心会妨碍到自身的晋升与发展。
他已经计划多时希望能缓和二人之间的紧张氛围。
恰巧自已的领导唯独钟情于一杯香茗。
虽然孙大亮自身并不是特别擅长于辨识茶类的品级,但他明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劣质茶水也要夸其甘甜美味。
因此他在心中暗暗决定,待回到办公室之后无论如何都要设法找寻一些好茶敬献给上司。
他多年来常抽烟草,这导致他的味觉不那么灵敏了。
品尝了一口茶水之后,觉得它的味道并没有预期中的那样醇厚。
然而周围的人都在夸赞茶叶的香,使他认为是自已不懂欣赏茶道,便默不做声了。
“这是龙井茶,仔细品味就能体会到一种清新的香气。”
李易对茶颇有兴趣,就算没有特别研究过,但那种清雅的味道他依然能感知得到,越品越感味美。
另一边,孙大亮饮了几口茶后,不禁想起了与自已上级间的关系。
他们彼此并不十分和睦,且孙大亮还遭受了若干次责备。
此事让他颇为苦恼,害怕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路径。
他已经多次想尝试修复两人的关系了。
可他的这位上司似乎对很多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唯一所爱的就是品茗一杯。
因为没有适当的时机或者手段接近这位上司的爱好,所以此事一直被拖延着。
此时见着眼前的龙井茶,他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李易,有件事我想请你帮个忙。”
“什么麻烦?朋友之间无需如此客气。”
李易回应。
“好吧,大哥说的是这样,我想获取一些高品质的茶叶,但由于个人资源有限,一直没找到途径。
如果你那边有渠道的话,能否帮我买到一公斤,至于费用和购买票证都不是问题。”
孙大亮请求着。
"这有何难?包在我身上!"
说着,李易起身走到柜前,从中拿出一个装满一公斤的茶叶盒,正好满足了对方的需求。
“给,看看这批茶是否符合心意,正好够量。”
他将茶递给孙大亮。
后者见此情此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李易,你真是神通广大,我在外面苦苦寻找数月无果,没想到在您这儿竟然轻松解决。
您的能力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孙大亮感到极其高兴,庆幸结识李易是何等幸运。
其弟孙二亮也在一边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随后加入赞美:“李哥不仅是京城来的贵客,而且本事极大,非同寻常。”
“没错没错,对此我深表赞同。”
接着,孙大亮从口袋里掏出钱款和购买凭证:“请问这茶叶总共多少价位?”
“区区一小包茶而已,不必太在意。
再说上次你们送给我的各种物品已经足够多了,我怎能再收你钱。”
李易摇手拒绝。
他注意到前不久,孙大亮一家送来的不仅仅是几公斤的精肉、还包含了饼干、蜂蜜等多类珍贵之物。
尤其考虑到是由于李易的介绍,放映队才特地赶来村子里播放电影——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因此李易不打算接受额外支付。
“李哥,这怎么可以,如此稀缺的商品绝对要付费。”
孙大亮执意道。
“真的不必啦,你们送来的东西我就接受了,而这点茶叶算不了什么,不必支付费用。”
李易再次坚决表示拒绝。
见李易态度强硬,孙大亮只好答应说: “好,那就不给钱了,将来若有事情需要帮忙,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心尽力。”
“当然,有事我肯定来找你。”
“还有我啊,我在县里的供销社工作,如果购买物资方面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联系我。”
旁边的孙二亮补充道。
“行啊,那我就放心了。”
在场的人交谈融洽。
唯独王队长站在角落里显得有些错愕,他没想到原来自已认识的这个名叫孙二亮的人居然有着县内供销合作社职员的特殊身份。
原本他还以为什么特别厉害的,不过是认识了一位放映员罢了,如今看来李易背后的支持者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强大。
没想到李易还认识售货员,这可真是让大家感到意外了。
王队长不由得多看了李易几眼,觉得李易确实非同一般。
房间外,
一群小孩围了上来,听说孙二亮是售货员,一个个也露出惊讶的表情。
王咧嘴则兴奋地跑出去,想要把这个消息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农田里,
吴超和杨秋风依然忙着农活。
李易可以休息,他们二人却还得辛苦地挖玉米。
这使吴超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他在心里埋怨道:
“只是认识了一个放映员,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他抱怨着,狠狠地扔了下锄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稍微舒服一点。
就在这时,
王咧嘴冲了过来,高声喊道:
“我叔叔真是太厉害了,他不仅认识那个放映员,还认识供销社的销售员!”
“什么?供销社的销售员?”
众人听到后都非常吃惊,纷纷追问起消息的来源。
“我是从我叔叔那里听到的,今天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放映员,另一位就是那个县里的供销社销售员。”
王咧嘴急切地说道。
“没想到居然是县里的销售员,我的天,李哥也太厉害了吧!”
“最关键的是对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们在这一带住了这么久,连一个也不认识。”
“我也从未认识过这样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无不赞叹李易的能力和人际关系。
而吴超此时脸已变得铁青,
心中犹如失去了亲人般的苦楚。
他在思考,为什么同为知青,李易就能如此优秀?
竟能结识到这么多有地位的人。
吴超已经快要嫉妒得疯狂了。
但是他又自知缺乏这种能力和机遇,只能心存不满。
王队长接着和李易谈论起关于成立木器厂的想法。
“我们村会木工的并不多,也就王大海、王二海两兄弟懂得一点,但他们的技艺还不够精湛,只会制作简单的家具。”
王队长解释说。
“那也没关系,我们先从简单的木制品做起,尝试实现生产线化的生产方式,
如果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还有我可以帮忙,我自已也有木工基础。”
李易充满自信地说。
“哇?原来你还会木工?”
王队长显得十分惊讶,这一点他此前毫不知情。
“学了一些,水平不是太高,也就是刚刚入门的水准。”
李易笑着说。
“这已经很难得了。”
王队长感到既意外又欣喜。
在与李易相处的日子里,他是第一次发现李易居然还会木工,
这样的多才多艺令王队长深感钦佩。
旁观的王大亮和王二亮也是既意外又佩服,
他们越发觉得李易的实力超出了他们的预估。
“对了,你提到的流水线具体是指什么呢?”
王队长好奇地问。
“简而言之,流水线就是一种工作中的协作分配机制。
比如说制作算盘,
可以把过程分解成几步,有的人负责做算盘的珠子,有的负责制作木架,
再有人专门负责安装,这样即使是不太懂木工的人,也可以很快上手参与到制造的过程中。”
李易耐心地解说道。
李易缓缓讲述起流水线作业的种种优势。
如今在 ** 那边,流水线的应用已是相当普遍,连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在逐步采纳。
但是在像大山县这样偏僻的山区,流水线仍几乎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顶多是听说过。
而对于位于大山之中的小村落——山沟村来说,甚至可能都没有听闻过这回事。
因此当听到这新颖的理念时,王队长一时之间感到有些困惑。
然而他也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遂说道:
“那我们能不能也开一家集体性质的木材加工厂?”
“可以试试,山上的木材丰富,我们可以制作几件样品看看是否可行,估算一下能够带来的收益。
若是真有潜力,我们就去向公社请示,在这里建起一家木制品厂如何?”
这是李易的建议。
“好啊,真的太棒了!”
王队长闻言高兴地点了点头,仿佛看到一条崭新的财路。
孙大亮这时提问:“李哥,要是仅仅生产算盘和木梳,数量不是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