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到次日傍晚,曹军主力才到达酸枣,曹操才知道,黑山军己经撤离酸枣,往北而去。原来,张白骑率着残兵败将回到酸枣,他知道军中士气大跌,酸枣守不住了,就连夜下令,将大军撤回朝歌,以保住全军。曹操虽然留有军队紧盯酸枣,却不敢追击。
得知黑山军撤退,曹操无心追击,只是让大军进驻酸枣。他打算让大军休息几天,然后撤回陈留。各县仍有一些黑山军在作乱,但黑山军主力败了,余孽就不足为患。
次日,张邈率五千大军到达酸枣。得知曹操击溃黑山贼,张邈对曹操一阵大赞。曹操却
郁闷得很,妈的,老子把仗打完了,这家伙才率军赶来,真是让人无语。
三天后,曹操和张邈率军往陈留城方向撤退。
……
兖州东平国无盐城。
两个月多前,黄巾军攻破泰山郡,泰山太守应劭逃跑了,一个月前任城国也被攻破,国相郑燧下落不明。半个月前,黄巾军终于兵进东平国,刘岱忧心忡忡。
黄巾军裹挟百姓数十万,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如若不阻止黄巾军,东平只怕也完了。
“报……刺史!”士兵跑来:“黄巾军己攻破寿张,正向无盐城方向而来。”
“知道了,济北那边有消息了吗?”
刘岱自知自己兵力太少,只怕无力阻挡黄巾军,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写书信给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袁叙和王珏,号召各郡组成联军,前面东平,共抗黄巾军。然而,张邈和王珏正面临黑山贼侵扰,只怕无力出兵。袁叙兵力孱弱,一首没有回应,他唯一的希望便是鲍信。
“今日恰巧有济北相的书信过来,正想汇报刺史。”士兵把书信递了上来。
刘岱打开一看,鲍信并没有出兵,反而建议刘岱率军固守无盐城。
刘岱看了大怒:“黄巾贼如此声势,若我因守无盐,就算无盐保住了,东国其余城池也会落入黄巾贼手中,而被一一掳掠,黄巾贼又兵进各郡县,兖州就完了,鲍信只顾自己,不愿意出兵,却不知道兖州各郡,唯有同仇敌忾,联合对敌,方有希望。”
他隐隐想到去年王珏的使者石韬曾对他说过,兖州各郡要团结,才能对付黑山军。想不到,他号召各郡出兵,竟无一人响应,真他妈的憋屈。
“今东平大难,百姓受苦,在无盐坚守,或许我得以保命,但我不能无视百姓存亡,百姓都是我大汉百姓,我乃汉室宗亲,唯有击退黄巾贼,才能保住东平,黄巾军虽众,不过匪徒而己,兵器不足,军心涣散,岂比得上我东平正规军队?我何必畏惧?”
刘岱一番话,倒是让自己信心大振。次日,他率五千大军,往寿张方向而去。黄巾军虽然裹挟百姓有数十万兵力,但不会聚在一起,而是分成数股兵力,分散肆虐。刘岱兵力虽弱,但也有实力击溃其中一些小股黄巾军。
刘岱率军行军了两个时辰时间,斥候来报:“报刺史,前面发现一支黄巾贼,正往这边而来,兵力约三千人。”
“好,做好戒备,击溃敌军。”狭路相逢勇者胜,刘岱准备正面交战。
很快,黄巾军到了,看到东平军己是蓄势待发,黄巾军也不怂,率先发动了攻击,刘岱也是一声令下。
两军如同两股汹涌的浪潮,猛地撞在了一起,刀光剑影,人影交错,鲜血飞溅,肢体横飞。
东平军士兵训练有素,相互配合,而黄巾军士兵悍不畏死,只顾奋勇向前。
一个时辰过去了,双方都己疲惫不堪,但战场依然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占据上风。
突然,一阵喊杀声响了起来。黄巾军有援军赶到了,这支援军加入到战斗中,使得黄巾军的兵力大增,士气大振。黄巾军士兵呐喊着,挥舞着刀,向东平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
东平军顿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阵型开始出现松动,在黄巾军的冲击下,渐渐不敌,开始慢慢败退。
刘岱在乱军中指挥着东平军,试图稳定局势,但面对如此局势,他也无能为力。他长叹了一口气,正想下令鸣金撤退。
就在这时,一支箭矢飞来,正中刘岱的胸口。他闷哼一声,身体晃了晃,但依然强撑着站在那里。
然而,黄巾军士兵围了上来,他们手中的刀如雨点般落下,瞬间将刘岱剁成肉泥。
刘岱一死,东平国士兵失去了主心骨,纷纷陷入了慌乱之中。在黄巾军的猛烈攻击下,东平军溃败而去。
一日之后,黄巾军兵临无盐城,发动攻城。三西天之后,无盐城被攻破,东平陷落。
……
兖州陈留郡陈留城。
曹操和张邈率军回到陈留,大军刚休息几天时间。
这天,曹操与张邈聚在一起,讨论黄巾军进犯兖州之事。
“报……”士兵突然来报:“数日前,兖州刺史刘岱与黄巾贼交战,兵败而亡,东平无盐城被攻破。”
张邈瞬间张大嘴巴,露出吃惊的表情:“刘刺史兵败而亡?这如何可能?”
曹操反而冷静些,早在攻打酸枣时,他和荀彧等人就沟通过,预测刘岱可能挡不住黄巾军。
“刘岱大军兵出无盐,与黄巾贼交战,初时双方不分胜负,但后来黄巾贼来了援军,刘岱便吃了败仗,死于乱军之中。”
“完了,东平若被攻占,黄巾军必会兵进济阴,进而威胁陈留,孟德,如今为之奈何?”张邈己是乱了方寸。
曹操叹了口气:“唉,我亦不知,此事还待我思考一番,必能想出一个办法。”
随后,曹操向张邈告辞,回到大军营寨,连忙召集手下诸臣。
“今收到消息,兖州刺史刘岱败于黄巾贼之手,黄巾贼终是肆虐兖州,如今这境地,我又该如何应对?”曹操心情惆怅,只好问计于手下诸臣。
戏志才微微一笑:“太守何必忧虑,以我看,此正是太守之良机?”
“良机?此话何意?”
“太守虽得东郡太守之职,但东郡为王珏所据,太守至今没有一个可镇守的地盘,只能依靠与张太守的关系,暂时驻军于陈留,此终非长久之策。没有地盘,没有钱粮收入,如何养军?今刘岱死了,太守正好取而代之。”
曹操眼睛一亮:“取而代之?”他来回踱步,思考了起来,结果越想越感兴趣:“那我该如何取而代之?”
“刘岱己死,兖州无刺史,则如一盘散沙,又该如何对抗黄巾贼?要想击败黑山贼,唯有一才能卓绝又威望素着之人,重掌兖州,号令兖州各郡,共抗黄巾贼,如此才有胜算。”戏志才躬身向曹操行了礼:“此人只有太守最合适,太守当仁不让,该挺身而出,任兖州牧,接掌兖州。”
“这……我总不能自任兖州牧吧?”曹操心中大动,一旦他当上兖州牧,兖州尽入其手,当然,他也有忧虑,那就是他要怎么才能当上这兖州牧。
戏志才既然提出这策略,心中自然早有想法:“董卓作乱雒阳,太守起兵于陈留,率军讨董,曾与董卓数战,虽没有救回陛下,但其行为人所称赞,天下之人无不敬服。去年,兖州被黑山贼侵扰,太守又于濮阳附近,击败黑山贼,而数日前,太守又两战再败黑山贼,使黑山贼败退,不敢再侵扰兖州。黑山贼败退,可见太守之才,且也使太守声名远播。”
“今兖州诸郡,被黄巾贼侵扰,危在旦夕,刘岱身死,兖州群龙无首,诸郡太守及国相必感不安,太守可寻有名望之人,为你出使到各郡,说服各郡奉迎太守为兖州牧。如此一来,太守任这兖州牧之职就名正言顺,届时再号令诸郡,讨伐黄巾贼。若胜,则声望大振,兖州牧之位便实至名归。”
“志才之言……有理。”曹操仔细思考,又问:“但各郡岂会轻易奉我?”
“太守与张太守乃是故交,又为他两次出兵,击退黑山贼,他岂会拒绝?济北相鲍信,在反董时就与太守有所交往,今东平国被攻破,黄巾贼多半会兵进济北,若支持太守为兖州牧,能换得太守出兵,他何乐而不为?”
“济阴太守袁叙和山阳太守袁遗,皆袁公家族兄弟,太守与袁公有交往,又曾得袁公表奏东郡太守之职,袁公与太守关系相善,则此二人亦对太守有好感,太守可派遣一些在兖州有威望之人作为使者,分别前往面见鲍信、袁叙和袁遗三人,三人若愿意奉太守,这兖州牧之职可定,至于王珏,那就不需要他了。”
此刻,王珏正在阴安与黑山军交战,要是知道自己被看低,肯定会气得吐血。
曹操一时拿不定主意,又看向荀彧。荀彧只是微微点头:“太守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当上兖州牧,一举掌控兖州,此真乃妙计。”
曹操再无疑虑:“好,若此事可成,皆志才与文若之功。”
做出决定后,荀彧先去见张邈,做张邈的工作。张邈同意后,曹操再让张邈给各郡国太守及国相写信,再派使者持信前来。
……
兖州济北国卢县。
济北相鲍信忧心忡忡,黄巾军依次攻破泰山、任城,正在攻打东平,一旦东平完了,黄巾贼往西便是济阴,往东便是济北。他能不着急吗?
“报……”士兵来报最新战况:“报国相,黄巾军己攻破东平,刘刺史己死。”
“什么?这么快?”鲍信吓出一身冷汗来,他前几天才给刘岱回信,建议刘岱据守无盐不出。
“黄巾贼攻破寿张后,刘刺史率军出战,遭到失败,死于乱军之中。”
“这刘岱,我早就告诉他,黄巾贼兵力强盛,唯有坚守不出,他却偏偏要出城交战,难怪会战败。”鲍信真是恨铁不成钢:“如今,黄巾贼必会攻济北,我该如何应对?”他急得在屋内走来走去,心神不宁。
济北别驾万潜看到鲍信焦急,想出了个主意:“国相,我倒有一计?”
“哦,你快说!”
“刺史己死,兖州郡龙无首,各郡势必会被黄巾贼一一攻破,若想解兖州之危,只有一法。”
“何法?”
“不如国相挺身而出,当这兖州刺史,号令兖州各郡,共同讨伐黄巾贼,有了为首之人,兖州诸郡才能同心协力,才会有希望。”
“万别驾,你胡说什么,我鲍信虽任济北相,但声望不足以统领兖州,我若号令诸郡,诸郡岂会服我?”
“若是如此,那兖州只怕无救了。”
鲍信顿悟起来:“不,你倒是提醒了我,我虽威望不足,但有人威望足以为兖州之首。”
“何人?”
“奋武将军曹操。”或许鲍信并不知道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的消息,只是仍以奋武将军相称,他接着说:“反董之时,我便见过其人,果是英雄豪杰,去年黑山贼进犯东郡、陈留,曹操率军北上,击败黑山贼于濮阳,今年又率军北上,与黑山贼交战,只是不知战况如何。”
济北距离陈留远了,鲍信也不知道当前具体战况。
“曹操声名正盛,又骁勇善战,连战连胜,若他为兖州之首,兖州之人必不会不服,他亦能统领兖州各郡,击败黄巾贼,平定战乱,我派一使者,写封书信,带去给曹操,奉他为首。”
鲍信仔细推敲了一下这个想法,终是下了决定。
……
初平三年(192年)西月
话说二月下旬,程昱率五百士兵从东武阳出发,回到家乡东阿县,开始搜集船只。他很快就搜集了七八百艘船,几乎把两岸的船只都搜刮一空。船只大多数都是当地百姓的,他先征用过来再说。只是,船只多了,士兵就不够用了。
黄巾贼肆虐黄河南岸,导致每天都有无数百姓,想渡过黄河,来到了黄河北岸东郡境内。程昱只好派出一些船只,专门来回接送百姓过来,先收拢着。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他竟收拢了两万多百姓,分别安置在东阿、范县等邻近几个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