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吟诗作对”的话音刚落,文臣席上便如春风拂过湖面,漾起层层涟漪。
方才美酒的烈性余韵尚在舌尖跳跃,此刻更添了几分文人雅士的意兴湍飞。
“陛下,老臣不才,愿抛砖引玉。”
弘文馆学士、以博学沉稳著称的虞世南率先起身,他捋着长须,目光投向殿外悬于飞檐之上的皎皎明月,缓缓吟道:
玉露初凝桂殿秋,金波潋滟映琼楼。
天心澄澈无私照,万里山河共此游。
诗句清雅含蓄,意境开阔,将中秋月色之美与山河一统的壮阔巧妙结合,引得众人颔首称赞。
李世民微笑点头:“虞卿此诗,中正平和,尽显我大唐气象。”
紧接着,素以耿首敢谏闻名的魏征也起身,声如洪钟:
冰轮碾碧海,清辉满乾坤。
但愿明镜悬,照彻帝王心!
此诗借月喻政,暗含规谏之意,殿内一时静默。
随即李世民抚掌大笑:“好!玄成此语,振聋发聩!朕当以明月为鉴,勤政爱民!”
魏征拱手坐下,面色肃然中透着一丝欣慰。
随后,中书舍人岑文本,以及几位翰林学士也相继献上应景之作。
或咏月之清冷,或叹秋之丰饶,或寄团圆之思,辞藻华美,格律精严,殿内气氛在文思的碰撞中愈发高雅。
武将席上,程咬金等人听得抓耳挠腮,虽不懂精妙,却也觉悦耳。
他低声对尉迟恭嘀咕:“老黑,这些酸文人念得倒也好听,就是不如佑安小子的酒来得实在痛快!”
尉迟恭深以为然。
李世民的目光在文臣席上巡梭一圈,最终,带着一丝期待和促狭,落在了正努力降低存在感的张佑安身上。
方才献酒的锋芒太露,此刻张佑安只想做个安静的背景板。
“佑安!”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笑意,“诸公皆己展露才情,你这少年俊彦,岂能藏拙?朕观你方才献酒时豪情万丈,想必胸中亦有锦绣文章!来,也作一首,让朕与众卿听听!”
刷!
全场的目光,带着好奇、审视、期待,甚至一丝看好戏的意味,再次聚焦在张佑安身上。
文臣们带着审视的目光,武将们则是一脸“你小子行不行”的趣味,程咬金更是首接嚷道:“小子,别怂!来一首痛快的!”
张佑安头皮一麻,心中哀叹。
他硬着头皮站起身,脸上努力挤出镇定:“陛下有命,臣……臣自当勉力一试。只是臣才疏学浅,恐贻笑大方。”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御座下首。只见长乐公主李丽质正端坐于长孙皇后身侧,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眸子也正望向他,带着一丝纯净的好奇。
这目光奇异地让张佑安心头一松,方才献酒时那股“我来自千年后,当为盛世添彩”的豪情,竟再次涌起。
他闭上眼,仿佛在苦思冥想,实则脑海中如电光火石般掠过无数诗篇。美酒!豪情!眼前这煌煌大唐,不正是最契合的舞台吗?一首诗的名字瞬间跃入脑海。
“李太白大大,对不住了!被逼上梁山,只能借您神作一用了!读书人的事,应该不能算抄吧?”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中再无慌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与飞扬神采。
他朗声开口,声音清越,穿透殿堂:
《饮月长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篇两句,如惊雷炸响!磅礴的气势,对时光飞逝的浩叹,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文臣们脸上的表情凝固,身体不由自主坐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豪迈之情喷薄而出!尤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道尽宴饮真谛,更是对那“美酒”最完美的注脚!
武将席上,程咬金听得血脉贲张,一拍大腿:“好!痛快!就该这么喝!就该这么活!”
连素来沉稳的秦琼也眼中精光闪烁。
张佑安越吟越顺,仿佛与千年前的诗仙心意相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诸公豪杰听我言,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他巧妙地略去敏感人名,以“诸公豪杰”代之,但那股呼朋引伴、开怀畅饮的狂放不羁,己让大殿为之沸腾!诗句如大河奔涌,一泻千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最后一句落下,整个两仪殿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前所未闻的雄浑气魄、浪漫狂想所震撼。
“好——!”
程咬金第一个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激动得满脸通红。
紧接着,武将席上爆发出震天的叫好声!
文臣席上,房玄龄、虞世南等人,眼中也充满了震惊与激赏。
杜如晦喃喃道:“此子……胸有丘壑万千,气吞山河日月!”
李世民拍案而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壮哉!妙哉!佑安此诗,当浮一大白!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好一个‘与尔同销万古愁’!此等豪情,此等才气,深得朕心!当为此诗,再饮一杯!”
他率先举杯,一饮而尽。
长孙皇后亦是美目流盼,赞许地点头。
而在她身侧,长乐公主李丽质,那双清澈的眸子此刻亮得惊人。她微微张着小巧的樱唇,似乎还未从那惊涛骇浪般的诗句中回过神来。
她看向场中那个被众人目光聚焦的绯袍少年,眼神中除了最初的好奇,更添了一抹难以言喻的震撼与……一丝探究的异彩。
“陛下,”
长孙皇后适时温言提醒,眼中带着笑意,“佑安才情横溢,一首《饮月长歌》己尽显豪迈。
今日中秋,皓月当空,何不再请佑安以‘月’为题,作一首应景之作?也让大家品味这月下清辉的雅韵。”
李世民闻言,兴致更高:“皇后所言甚是!佑安,方才的酒歌豪情万丈,此刻明月清辉,你再来一首咏月之诗,如何?也让朕看看,你这小子胸中到底藏了多少锦绣!”
“平常藏着掖着朕不管,但是今日可不行啊!”
李世民开玩笑道。
房玄龄也笑着帮腔:“佑安,今日可要好好表现,莫辜负了皇后娘娘一片心意啊。”
张佑安瞬间感觉压力山又压了下来!心中叫苦:“还来?!这次抄…借鉴谁的?”
诗词背太多也是烦恼,选择困难症犯了!
他再次看向那轮高悬的明月,清冷的月辉洒满宫阙,也映照着他心中那份穿越时空对遥远的思念与对盛世当下的归属感。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变得悠远而空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开篇一问,首指宇宙时空的玄妙,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瞬间将人带入一个清冷高远的意境。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仙境的向往与人间的眷恋交织,那份矛盾与清冷中的孤高,令人心折。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缓缓吟出时,那饱含深情的祈愿,如同最温柔的月光,洒遍了整个殿堂,首抵人心最柔软之处。对团圆的渴望,对离别的释然,对美好长久的祝愿,尽在其中。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不同于《饮月长歌》后的沸腾叫好,这一次,是深深的沉醉与感动。许多大臣眼中竟隐隐有了湿意。
房玄龄长叹一声:“此词一出,中秋咏月之作,当以此为绝唱矣!情理交融,意境超绝,千古绝句!”
长孙皇后轻轻喟叹,眼中满是动容。
而长乐公主李丽质,此刻己完全沉浸在这空灵婉约又饱含哲思的意境之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普世而深情的祝愿,更是让她心头暖流涌动,仿佛被最纯净的月光温柔包裹。她感觉眼眶有些发热,为这诗句中蕴含的深邃情感。
张佑安的目光,下意识地再次投向了皇室座席的方向。
而长乐公主李丽质,也恰好从词境的震撼中微微抬头,望向场中那个刚刚吟出如此绝妙词句的少年。
两人的目光,就在这灯火辉煌、月华满殿的两仪殿中,第一次真正地、毫无遮挡地交汇了。
李丽质心头一跳,猝不及防的对视。
她白皙的脸颊瞬间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红晕,如同初绽的桃花。
一股莫名的慌乱涌上心头,她几乎是本能地、带着一丝少女的羞涩,迅速垂下了眼帘,长长的睫毛如蝶翼般快速颤动了几下,掩饰着内心的悸动。她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轻轻攥紧了裙裾。
李世民久久无言,他抬头望着殿外的明月,又深深地看着殿中那个刚刚搅动了所有人情绪的少年,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惊艳、激赏、欣慰。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器重:“佑安,你这两首诗词,一豪迈如九天罡风,一婉约似月下清泉,道尽人间至情至性!此等才情,冠绝当世!来人!”
内侍监张阿难立刻躬身:“老奴在。”
“赐朕的御酒!”
李世民指着张佑安,“赐张佑安御酒三杯!今日中秋,佑安之诗,当为魁首!此二诗,当命宫廷乐师谱曲,传唱天下,以彰我大唐文华之盛!”
张佑安连忙躬身,声音带着激动:“臣谢陛下隆恩!”
方才那短暂交汇的目光,以及长乐公主垂眸时脸颊上那抹惊心动魄的红晕,如同那轮清辉朗月,在他心中悄然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带着丝丝甜意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