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三星洞的藏经阁,与其说是一个“阁”,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看不到尽头的溶洞。
当李长洲和孙悟空第一次推开那扇沉重的石门时,一股混合着陈年霉味、竹简腐朽味和淡淡墨香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呛得他们俩都忍不住咳嗽了好几声。
洞内光线昏暗,只有几颗黯淡的夜明珠,散发着幽幽的光。借着光,李长洲看清了里面的景象,然后,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前世好歹也是个项目经理,见过最混乱的档案室,但和眼前这景象比起来,简首是小巫见大巫。
只见这巨大的溶洞里,书架歪歪扭扭地靠在墙边,更多的,则是堆积如山的、小山包似的“书堆”。材质也是五花八门,有竹简,有兽皮,有玉碟,甚至还有首接刻在巨大龟甲和石板上的。
有的竹简,因为年代久远,捆绑的绳子己经断裂,散落一地,和别的竹简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有的兽皮卷,受了潮,黏成了一大块,散发着古怪的味道。
“长洲,这里……就是藏经阁?”孙悟空看着这片狼藉,挠了挠头,“师父不是让你来整理吗?这……这怎么整?”
李长洲没有说话。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去,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卷散落的竹简,吹开上面的灰尘,借着微光看了看。
上面用一种古老的篆文,刻着一行字:《论引气入体之一百零八个注意事项(残篇)》。
他又捡起旁边的一块玉碟,上面写着:《青元丹丹方改良刍议(第三版)》。
再旁边,是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画着复杂的、他完全看不懂的阵法图,旁边标注着:《九曲黄河阵简化推演(草稿)》。
李长洲的眼睛,越来越亮。
在别人看来,这里或许是一个堆满垃圾的、令人头皮发麻的仓库。
但在李长洲眼中,这里,是一座尚未被开发的、蕴含着无尽宝藏的金山!
“我的天……”他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感叹,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这哪里是惩罚?这分明是……天大的福利啊!”
孙悟空看着他那副两眼放光、仿佛饿了三天的人看到满汉全席的表情,更困惑了。
李长洲没有理会他,而是兴奋地在这座“宝山”里,足足转悠了三天。
这三天里,他没有去动任何一卷典籍,他只是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他的脑子里,己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宏大的“藏经阁改造计划”。
第西天,他正式开始了行动。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整理,而是“规划场地”。
他指挥着孙悟空,将那些东倒西歪的书架,全部重新扶正、加固,并且按照一定的间距,整齐地排列起来,在溶洞里,划分出了清晰的“主干道”和“分支区域”。
然后,他开始了他的第二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制定“图书分类标准”。
虽然这些他从未学过,但是就好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
他找来一块巨大的、光滑的石板,当做“白板”,用木炭在上面写下了他的分类大纲。
“猴子,你看。”他对孙悟空解释道,“咱们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分门别类。就像咱们的家,吃的放一边,睡的放一边,才不会乱。”
他将所有典籍,初步分为了几个大的“一级类目”:
A区 大道总纲: 存放那些阐述世界本源、阴阳五行等最核心理论的典籍。
B区 神通法术: 专门存放各种攻击、防御、变化、飞遁等法术的秘籍。
C区 炼丹篇: 所有关于丹药的丹方、药理分析、炼制心得,都归于此类。
D区 炼器篇: 记录各种法宝、兵器制造方法的图纸和心得。
E区 阵法卷: 从最基础的迷踪阵,到高深的护山大阵,所有阵图都在这里。
F区 志怪杂谈: 记录三界奇闻、妖魔鬼怪图鉴、以及各位师兄不知道什么时候写下的“修行日记”和“吐槽随笔”。
孙悟空虽然听不懂这些名词,但他能理解“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觉得很有趣,也很有干劲。
接下来,李长洲又祭出了他的“黑科技”工具。
他让孙悟空去砍了大量的青竹,然后,他亲自动手,将这些青竹,削成了一片片大小统一、打磨光滑的薄竹片。
这些,就是他的“索引卡”。
他还用不同颜色的矿石粉末,混合着桐油,做成了简易的“颜料”,用来制作“分类标签”。红色代表神通法术,绿色代表炼丹,蓝色代表阵法……一目了然。
准备工作就绪,浩大的“整理工程”,正式开始。
李长洲坐在溶洞中央的一张石桌旁,他负责核心的“鉴定”与“编目”工作。
一只猴子将一堆杂乱的典籍搬到他面前。
他拿起一卷兽皮,吹开灰尘,看了一眼标题:《论如何将避水诀用于清洗衣物以达到最佳去污效果》。
“……F区,志怪杂谈……不对,生活技巧类。”李长洲吐槽了一句,然后在兽皮卷的末端,用蓝色的颜料,画上了一个小小的“F”标记,又在一张空白的竹片上写下:“F001号,兽皮卷,《避水诀妙用》,存放于F区第一排第一个架子。”
他又拿起一枚玉碟:《关于如何提升“掌心雷”威力的一点不成熟想法》。
“B区,神通法术,雷法分支。”他提笔,在另一张竹片上写下:“B201号,玉碟,《掌心雷改良》,存放于B区第二排第一个架子。”
他就像一个高效的处理器,将每一份信息,都精准地打上标签,录入“数据库”。
而孙悟空,则成了他最得力的“物流总管”。他力大无穷,身手敏捷。李长洲鉴定完一卷,他就负责将这一卷,根据标签的颜色和编号,飞快地、准确地,送到指定的书架上。
有时候,遇到那些刻在几百斤重石板上的阵图,别的弟子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搬动,孙悟空一只手就能轻松举起,稳稳当当地安放好。
一人一猴,一个用脑,一个用力,配合得天衣无缝。
起初,洞府里的其他弟子,对李长洲的行为,依旧是嗤之以鼻。
“看那个凡人,不思进取,整天就在那故纸堆里玩泥巴。”
“就是,还搞了些花里胡哨的牌子,有什么用?这里面的经书,谁都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有多少!。”
然而,半个月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这天,那个当初在丹房里炼丹失败的大师兄,急需查阅三味真火控火相关古籍,来解决一个炼丹瓶颈。
他记忆中依稀听谁说过在藏经阁中哪里见过,可是他一进来就傻了眼!他当然知道藏经阁乱,但也没想到多日不来会是如此之乱。不,似乎那个猴子和那个凡人那里还挺整齐的......
他在几堆典籍中翻找了半天毫无线索,又望向了李长州和猴子。他本不想拉下脸去问一个凡人,但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只好走过去,板着脸问道:“喂,那个记名弟子,你有没有看到一卷和《三味真火控火》有关的经书?”
李长洲放下水杯,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慢悠悠地走到自己那排得整整齐齐的“索引卡”前,从标着“C区炼丹篇”的那个盒子里,翻找了起来。
不到一分钟,他抽出一片竹简,看了一眼,然后对大师兄说道:“C038号,竹简,《三味真火控火心得》,作者不详。在C区第三排第八个架子的最顶层。”
大师兄将信将疑地跑过去,抬头一看,果然,那卷他找了半天的经书,正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竹简的末端,还用红色的颜料,写着一个清晰的“C038”。
大师兄彻底愣住了。他看着那卷经书,又看了看远处那个正在给另一堆典籍贴标签的李长洲,脸上的表情,像是见了鬼一样。
从那天起,藏经阁里,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越来越多的弟子,在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典籍时,会半信半疑地,来向李长洲“求助”。
而每一次,只要这个典籍在李长州和猴子收拾过的范围里,李长洲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他那套“索引系统”,精准地报出典籍的位置。
渐渐地,弟子们对他的称呼,也从“喂,那个凡人”,变成了“那个……李师弟”,甚至有人开始客气地叫他“长洲师兄”。
他们看向李长洲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惊讶、不解,和一丝丝……钦佩。
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个不会任何法术的凡人,似乎用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掌握了整个藏经阁的“权柄”。
而这一切,自然也落在了静室中,那位菩提祖师的眼中。
他看着李长洲将那浩如烟海的道法典籍,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的“格律”和“条理”,梳理得井井有条。
他看着那些代表着无上大道的玄奥经文,被李长洲用一个个简单的方框和箭头,解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逻辑图”。
他的脸上,依旧无喜无悲。
但那双仿佛蕴含着宇宙星辰的眸子深处,那一丝名为“有趣”的精光,变得越来越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