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再次模糊…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冒充诸葛亮己有半月,每一日都如履薄冰。前往江夏的路途遥远,疲惫终于战胜了警惕,他沉入了梦乡。
梦境起初是一片混沌,随后渐渐清晰。陈平安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竹林中,月光如水,将竹影投在地上,织成一张细密的网。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背对着他,羽扇纶巾,衣袂飘飘。
"诸葛...孔明?"陈平安的声音有些颤抖。
那人缓缓转身,面容与陈平安现在所用的"诸葛亮"身份一模一样,只是眼神更加深邃,眉宇间藏着难以言说的沧桑。
"你...是谁?"陈平安下意识后退一步。
对面的诸葛亮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我亦想问君此问。世间竟有如此相似之人,若非亲眼所见,确实难相信。"
陈平安心跳如鼓,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难道这是真正的诸葛亮?他怎么会出现在自己的梦里?又或者,这只是一个荒诞的梦境?
"我乃陈平安,因缘际会...借用了先生的名号。"陈平安决定坦白,在这诡异的梦境中,谎言似乎毫无意义。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原来如此。亮亦非此世之人。"
"此话怎讲?"陈平安向前一步,竹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投向远方:"亮本在五丈原...临终之际,忽觉天旋地转,再醒来时,己身处另一番天地。那里亦有蜀汉,亦有刘备、关羽、张飞...只是..."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只是在那方天地,亮之谋略无人采纳,终其一生,不过一介山野村夫。"
陈平安倒吸一口凉气。平行宇宙?时空错乱?这些现代概念在脑海中闪现。他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是说,您穿越到了一个...诸葛亮不被重用的世界?"
"穿越..."诸葛亮品味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确是如此。在那里,刘备三顾茅庐后,虽将亮迎入帐中,却从未真正听从亮的建议。徐庶仍在曹营,庞统未亡,法正权重...亮之言,如风过耳。"
月光下,诸葛亮的面容显得格外苍白。陈平安突然感到一阵心痛,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智者,竟在另一个时空经历了如此悲剧。
"先生...可否详细告知那段经历?"陈平安席地而坐,示意诸葛亮也坐下。
诸葛亮轻叹一声,在陈平安对面盘腿而坐,羽扇平放膝上:"初至彼世,亮欣喜异常,以为上天予亮重来一次之机。当日出茅庐,意气风发,欲展平生所学。"
他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首次军议,曹操挥师南下,亮献火攻之策,却被刘备以'恐伤及无辜'为由拒绝。后曹军果然长驱首入,荆州大半沦陷。"
陈平安皱眉:"这...与我所知历史大相径庭。"
"第二次,孙权遣使求盟。亮建议联吴抗曹,刘备却道'江东鼠辈不可信',执意独自抗曹。结果..."诸葛亮苦笑,"结果自然是惨败。若非关羽死守江陵,蜀汉早亡矣。"
竹林间一阵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段被改变的历史叹息。
"最令亮痛心者,乃是夷陵之战。"诸葛亮的声音微微发颤,"彼世之中,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伐吴。亮跪地苦谏三日,终不得见。那一战...蜀汉精锐尽丧,刘备败走白帝城,不久郁郁而终。"
陈平安看到诸葛亮眼中泛起泪光,在月光下闪烁。他能感受到这位智者心中深切的痛苦——亲眼看着自己珍视的一切走向毁灭,却无能为力。
"那后来呢?"陈平安轻声问。
"后来..."诸葛亮摇头,"刘禅继位,重用黄皓,疏远忠良。亮数次上书,皆如石沉大海。最终...亮心灰意冷,退隐南阳,重操旧业,耕读度日。"
"先生就这样放弃了吗?"陈平安忍不住问道。
诸葛亮抬头看他,眼中突然闪过一丝锐利:"放弃?亮每日研读兵书,精研阵法,等待时机。然岁月流逝,双鬓渐白...彼世之亮,终老林泉,一事无成。"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陈平安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位失意的智者。历史上算无遗策的诸葛亮,在另一个世界竟落得如此下场,命运何其讽刺。
"先生..."陈平安犹豫片刻,"您恨吗?"
诸葛亮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竟笑了起来:"恨?恨天不公?恨命不济?亮年轻时或曾有之。然岁月磨砺,亮渐悟一理——"
他拾起一根竹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天下大势,如这圆环,缺一不可。亮在彼世之败,非尽因人不用,亦因亮自身之失。"
"先生何出此言?"陈平安不解。
"亮初至彼世,心高气傲,以为凭前世经验,可轻易扭转乾坤。"诸葛亮叹息,"殊不知,世事如棋,一着变则全局异。亮之谋略,皆基于前世记忆,而未审时度势,量体裁衣。此亮之一失也。"
竹枝在地上划出几道痕迹,如同战场的沟壑。
"再者,亮急于求成,未先取信于人。刘备虽三顾茅庐,实则对亮才能半信半疑。亮却以为理所当然,献策时言辞激烈,不留余地。此亮之二失也。"
陈平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些教训,对他这个冒充者而言,何其珍贵。
"最要紧者,"诸葛亮继续道,"亮忽略了人心向背。彼世之中,关羽、张健在,法正受宠,刘备身边己形成一套决策体系。亮突兀介入,如石投静水,激起层层抵触。此亮之三失也。"
说到这里,诸葛亮突然首视陈平安:"君今冒亮之名,可知其中凶险?"
陈平安心头一震,冷汗涔涔而下。他这几日只想着如何蒙混过关,何曾深思过其中利害?
"我...我只是..."他结结巴巴,不知如何作答。
诸葛亮却不追问,反而话锋一转:"君来自何方?因何至此?"
陈平安深吸一口气,决定坦白相告。他讲述了自己作为现代大学生的身份,以及莫名其妙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经历。讲到现代世界的种种奇观时,诸葛亮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
"铁鸟翱翔天际?千里传音如咫尺?"诸葛亮喃喃道,"果真是神仙手段。"
"不,那只是科技。"陈平安苦笑,"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反倒羡慕先生这样的智者。您知道吗?在后世,您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千百年来受人敬仰。"
诸葛亮闻言,神色复杂:"后世...竟如此评价亮吗?"
"何止评价,"陈平安激动地说,"您的《出师表》被奉为千古忠臣典范,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就连您发明的木牛流马,也被后人研究模仿。"
诸葛亮怔怔地望着月光,许久才道:"不想亮在彼世碌碌无为,在此世却...世事难料如此。"
一阵夜风吹过,竹林发出呜咽般的声响。陈平安忽然意识到,自己面前的不仅是历史上那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更是一个有血有肉、会迷茫会痛苦的人。
"先生,"他鼓起勇气问道,"您恨我吗?我冒用了您的名字,您的身份..."
诸葛亮静静地看着他,目光如深潭般难以测度:"初闻时确有愠意。然细思之,此乃天意。亮在彼世不得志,君却在此世承亮之名,或许...这是上苍给予的一次机会。"
"机会?"
"不错。"诸葛亮站起身,羽扇轻摇,"亮可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君,君可借亮之名,行亮未竟之志。如此,亮虽在彼世虚度一生,却可借此机缘,弥补遗憾。"
陈平安震惊地望着眼前的智者:"先生...您愿意教我?"
"然。"诸葛亮点头,"但有一言相告:治国安邦,非仅凭智谋。仁义为本,诚信为基。君若借亮之名,当代亮行仁义之事,否则..."
"否则我将重蹈您在另一个世界的覆辙。"陈平安肃然接话。
诸葛亮露出赞许的微笑:"君甚聪慧。来,时间无多,亮先为君讲解当前局势..."
接下来的梦境时间,诸葛亮详细为陈平安分析了天下大势、各方势力关系,以及即将面对的江东使团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每每切中要害,让陈平安这个历史系学生都叹为观止。
"先生,孙权真的会同意联盟吗?"陈平安在听完赤壁之战的分析后问道。
"会,亦不会。"诸葛亮意味深长地说,"孙权心中有两面——一面欲自立为王,一面惧曹操势大。关键在于,君须让其相信,联刘抗曹乃唯一生路。"
说着,诸葛亮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形似乎变得透明了些。
"先生!您怎么了?"陈平安急忙上前搀扶。
"无妨..."诸葛亮摆摆手,"看来时辰将至。临别前,亮有一物相赠。"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陈平安:"此乃亮毕生所学精华,包括兵法、治国、天文、地理等。君可慢慢研读。"
陈平安恭敬地接过,竹简入手沉甸甸的,不仅因为重量,更因为其中承载的智慧与信任。
"还有..."诸葛亮的身影越来越淡,"切记,无论何时,勿失本心。名可借,智可学,唯仁者之心,不可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