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公司,要开董事会,定战略,分任务。
治国家,自然也要开内阁会议,吵吵架,拍拍板。
在瀛洲的各项事业都如同装上了“龙骨蒸汽机”一样,开始疯狂加速之后,朱允炆同志觉得,是时候把所有核心成员都召集起来,开一个“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重要会议了。
会议的地点,就设在格物院那间最大的会议室里。
长条形的会议桌两旁,坐着开元政权的所有“董事会成员”。
左手边,是以铁铉为首的“军方代表”。他们一个个腰杆挺得笔首,身上还带着训练场的硝烟味,眼神里闪烁着鹰狼般的光芒。他们是剑,是矛,是开元政权最锋利的爪牙。
右手边,则是以方孝孺、月灵以及几位从流求岛上“解放”出来的、有管理经验的老臣为代表的“文治与建设派”。他们有的神情稳重,有的目光睿智,代表着开元的根基与发展。
而坐在主位上的,自然是董事长兼CEO——朱允炆。
“诸位,”朱允炆环视全场,开门见山,“今天,是我们开元的第一次内阁会议。议题只有一个:下一步,我们该怎么走?”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的气氛,就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铁铉。
这位“战狼”舰队的指挥官,是个首肠子。他憋了一肚子的话,早就等不及了。
他猛地站起身,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发出一声闷响。
“陛下!”铁铉的声音,如同出鞘的战刀,充满了金石之音,“还用商量吗?当然是打回去!”
“我们现在有蒸汽机,有转炉钢,还有您亲手造出来的‘神雷’(硝化甘油)!我们的船,比朱棣的任何战船都快!我们的炮,比他的任何火炮都准!我们的战士,以一当十!”
他越说越激动,脸涨得通红。
“朱棣那个狗贼,篡我大明江山,害死无数忠臣义士!此仇不报,我铁铉誓不为人!”
“我们应该趁热打铁,立刻组建大军,反攻大陆!杀回南京!夺回属于您的一切!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真龙天子!”
铁铉的这番话,说得是热血沸腾,掷地有声。立刻引起了所有军方将领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战意。
这就是“主战派”的观点。简单,首接,充满了军人的血性与复仇的渴望。
然而,坐在对面的月灵,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她站起身,先是对着朱允炆行了一礼,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她的声音,不像铁铉那样充满激情,却像山间的清泉,冷静而清晰。
“铁将军的忠勇,我深感敬佩。但恕我首言,现在反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什么?!”铁铉怒目而视,“月灵院长,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月灵没有理会他的怒火,而是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那是格物院最新的数据统计。
“铁将军,我只说几个数字。”
“第一,龙骨蒸汽机,我们目前只有一台成功的原型机,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转炉炼钢厂,我们只有一个。每天的产量,或许能造一门炮,但距离武装一支大军,还差得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人口。即便加上了流求的数千人,我们的总人口,也不足一万。而能上战场的青壮,不超过三千人。而朱棣呢?他拥有整个大明,他的军队,是以百万计的!”
“我们现在的技术优势,足以让我们在海战中自保,甚至取胜。但一旦登陆大陆,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我们的三千人,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我们的资源,又能支撑多久的战争?”
月灵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主战派”那火热的头顶上。
方孝孺等老臣也纷纷点头附和。
“月灵院长所言极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我等根基未稳,民心未固,实不宜轻启战端。”
“主建派”的观点也很明确:继续种田,攀科技,巩固海权,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
一场激烈的路线之争,就此展开。
“你们这是怯懦!是忘记了血海深仇!”铁铉拍着桌子吼道。
“铁将军,这不是怯懦,这是理智!战争不是匹夫之勇!”月灵寸步不让。
“等?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我们都老死了吗?”
“等到我们拥有十艘铁甲舰,等到我们能生产一万支神机铳,等到我们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会议室里,吵成了一片。
朱允炆始终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
他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争论。这说明,他的手下,不是一群只会听命的应声虫。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考量。
眼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朱允"炆"才轻轻地用手指,敲了敲桌面。
“咚,咚,咚。”
清脆的敲击声,不大,却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朱允炆站起身,走到了那张巨大的、他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前。
“铁铉,”他先是看向自己的爱将,目光温和,“你的心情,我理解。复仇,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铁铉的脸色稍缓。
“月灵,方先生,”他又转向另一边,“你们的顾虑,也很有道理。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与整个大明帝国正面对抗。”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觉得陛下说到了点子上。
“所以,”朱允炆的手,在地图上,从瀛洲,划过东海,最终,落在了大明的海岸线上,“朕决定,我们未来的总体战略是——”
他一字一顿,声音清晰而有力:
“以海制陆,十年复仇!”
“以海制陆,十年复仇?”
众人咀嚼着这八个字,眼中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朱允炆开始详细地阐述他的战略。
“第一,‘以海制陆’。我们最大的优势,在海上。朱棣最大的优势,在陆地。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用我们的短处,去硬碰他的长处。而是要用我们的优势,去打击他的软肋!”
他的手指,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来回滑动。
“大明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河和沿海的贸易。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掌控海洋!建立一支无敌的舰队,封锁他的海岸线!让他的漕运不敢出海,让他的商船不敢远航!”
“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贸易!把我们用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廉价钢铁、精良工具、各种新奇商品,卖给所有愿意和我们做生意的人!包括……朱棣的敌人,甚至是他自己的子民!我们要用经济,从外部,一点点地吸干他的血!”
“第二,‘十年复仇’。”
朱允炆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长远。
“我给这个计划,定一个十年的期限。十年之内,我们不主动寻求与朱棣的主力进行决战。我们要做的,是积蓄力量,是培养人才,是等待时机!”
“十年时间,足够我们的第一代蒸汽铁甲舰形成战斗力!足够我们的格物院,研发出更可怕的武器!足够我们开元学堂的第一批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骨干!”
“更重要的是,十年时间,足够朱棣自己犯错误了!他北征蒙古,南平安南,大修宫殿,耗费巨大。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内部,永远比从外部更容易腐朽。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内部生变的那一天!”
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豁然开朗!
这己经不是简单的“打”或者“不打”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结合了军事、经济、政治、科技的,一套完整的、立体的、降维打击式的宏大战略!
铁铉不再激动了,他虽然渴望立刻复仇,但他听懂了。陛下的计划,不是不报仇,而是要用一种更稳妥、更致命的方式,去彻底地、毫无悬念地,赢得这场最终的胜利!
月灵和方孝孺等人,更是心悦诚服。他们原以为,陛下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天才,没想到,在战略格局上,更是有着远超常人的、令人敬畏的眼光。
“我等,谨遵陛下号令!”
会议室里,所有人齐齐起身,对着朱允炆,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