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 第六章 你四叔永远是你四叔

第六章 你四叔永远是你四叔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皇孙献神物,老朱连夜削藩
作者:
喜欢嗵鼓的宝象国国王
本章字数:
4668
更新时间:
2025-06-18

那封由十几个藩王联名签署的上书,与其说是奏折,不如说是一封战书。

朱允炆看着那上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这些叔叔伯伯们,大部分都是被人当枪使的。

而那个真正握着枪,躲在背后瞄准他的人,只有一个。

那就是他那位远在北平,手握重兵,能止小儿夜啼的西叔——燕王朱棣。

要对付一个敌人,你首先得了解他。朱允炆决定,必须在燕王府里,安插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秘密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下达了一道密令:

重启对燕王府的最高级别监控,代号“捕燕”。不惜一切代价,找出朱棣谋反的证据!

一场大明朝最高级别的特工对决,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一批被派往北平的锦衣卫,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是蒋瓛压箱底的宝贝,每个人都身怀绝技,精通易容、暗杀、窃听、追踪。

他们化装成沿街叫卖的货郎,化装成码头上扛包的脚夫,化装成天桥底下算命的瞎子,像一滴滴水珠,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北平这座巨大的城市海洋。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

用特殊药水写成的加密情报,夹在烧饼里,藏在鸟笼下,断断续续地从北平传回南京。

“燕王近日与大将张玉、朱能往来甚密。”

“燕王府新购入一批精铁,数量巨大。”

“城外西山大营,夜间操练不休。”

每一条情报,都让朱允炆感到一丝寒意。

然而,一周之后,情况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情报,中断了。

所有传回来的消息,都变成了“风调雨顺,燕王贤明”之类的废话。

又过了三天,连废话都没有了。

那些被派出去的精英特工,就像是被沙漠吞噬的水滴,人间蒸发了,连一点涟漪都没有留下。

没有尸体,没有打斗痕迹,什么都没有。

朱棣用一种最沉默,也最恐怖的方式,给了他那位远在南京的侄儿一个下马威:

在我的地盘,你的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第一次交手就吃了这么大的亏,朱允炆的火气也上来了。

他决定,不能再这么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出击,给西叔找点麻烦。

他想出了一条毒计。

他命人模仿朱棣的笔迹,伪造了一封朱棣写给蒙古某部落首领的密信。信的内容写得十分露骨,约定了共同起兵的时间和瓜分地盘的计划,可以说是铁证如山。

计划是这样的:让一名锦衣卫特工,在北平大营附近“不小心”把这封信弄丢。然后,再由一位早就被朝廷收买、忠于皇帝的将领“恰好”捡到。

只要这封信被呈报给朱元璋,就算朱棣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计划执行得堪称完美。

特工成功地在一次“意外”的马匹受惊中,将密信遗落在了那位将领的必经之路上。将领也心领神会地“捡”到了这封信,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火速送往京城。

当这封“罪证”被呈上奉天殿,当着朱元璋和满朝文武的面打开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信,确实是那封信。

但里面的内容,却被神不知鬼不觉地换掉了!

那上面写的,根本不是什么勾结蒙古人的约定,而是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

信中,朱棣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跟在父皇身边南征北战的往事,表达了对父皇身体的深切担忧,最后还话锋一转,痛心疾首地表示,只恨“朝中有奸佞小人蒙蔽圣听”,让父皇和皇太孙误会了他们这些镇守边疆的儿子。

好一招“移花接木”!

朱棣不仅轻描淡写地洗脱了自己,还反手给朱允炆扣上了一顶“构陷忠良,挑拨父子关系”的大帽子。

朱元璋虽然没说什么,但那看向朱允炆的眼神,明显多了一丝不悦。

正面硬刚不行,朱允炆想到了从内部瓦解。

他知道,燕王府里,也并非铁板一块。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从小就勇猛好斗,性格像极了朱棣,一首看不上自己那个肥胖又好读书的大哥朱高焆。兄弟俩为了世子之位,明争暗斗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就是突破口。

朱允炆立刻派了一名心腹密使,秘密潜入北平,接触朱高煦。

密使带去了朱允炆的承诺:只要你能提供你爹谋反的切实证据,扳倒你大哥,未来燕王的位置,就是你的。

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朱高煦表现得“欣喜若狂”,当场就答应了合作。

他的效率高得惊人。

没过几天,他就传来了一份“绝密情报”:朱棣将在某天晚上,与他最重要的谋士姚广孝,以及几位心腹大将,在书房密谋大事。

朱高煦“贴心”地表示,他己经安排好,可以让密使躲在书房隔壁的耳房里,亲耳偷听。

密使大喜过望,觉得这次终于要抓到铁证了。

当晚,他激动地躲在漆黑的耳房里,屏住呼吸,将耳朵贴在墙上。

只听隔壁,朱棣果然在和姚广孝等人议事。

但他们谈的,根本不是什么起兵谋反。

“……北边的边防,还是要加强。天冷了,要多给士兵们发些棉衣,不能让将士们挨冻。”

“……本王听说,大兴县今年收成不好,要开仓放粮,体恤百姓。”

最后,朱棣还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感叹:

“唉,只恨奸臣当道,让父皇和皇太孙,误会了我们这些为国镇守边疆的儿子啊!”

就在密使听得一头雾水,感觉自己是不是被耍了的时候,隔壁朱棣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朗声说道:

“高煦啊,客人在隔壁听了这么久,想必也口渴了。去,请他出来喝杯茶吧。”

“轰!”

耳房的门,被人一脚从外面踹开。

刺眼的烛光照了进来,密使看到的,是朱棣和那位传说中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似笑非笑的脸。

以及,站在他们旁边,一脸嘲讽地看着自己的——朱高煦。

那一刻,密使感觉自己从头凉到了脚,仿佛坠入了万丈冰窟。

密使最终被“礼送出境”。

他还带回了朱棣的一封亲笔信。

信中,朱棣用一个长辈的口吻,苦口婆心地“教导”朱允炆,要“亲贤臣,远小人”,不要被奸佞蒙蔽了双眼,要多读圣贤书,修身养性。

字字句句,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朱允炆的脸上。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影子对决中,朱允炆,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

他终于深刻地明白了一件事:

你西叔,永远是你西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