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陵城熟悉的轮廓终于撕破归途的烟尘,刘胤心中并无多少归家的雀跃。城头林立的戈矛,空气中弥漫的肃杀,关羽眼中深藏的疲惫,徐庶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忧虑,都在无声宣告:荆襄的危机,比巴蜀的硝烟更为迫近。大军匆匆入城,马蹄声在熟悉的街巷回荡,却踏出一种异样的沉重。
安置好兵马,抚慰了躁动的玉龙驹,刘胤急切地穿过后宅回廊。他思念姐姐的温言软语,更渴望将幼弟阿斗举过头顶。然而,脚步在偏厅门口骤然凝滞!
目光,被中堂之上高悬的一物死死钉住!
那是一柄戟!
一柄造型奇古、通体幽暗、即便蒙尘也难掩其曾饱饮鲜血的绝世凶兵——方天画戟!
狭长如冷月的戟刃,反射着夕阳最后的余晖,寒光刺目;蟠龙缠绕的戟杆,仿佛还残留着曾经紧握它的、那足以崩山裂石的恐怖力量!它像一头被强行锁住的洪荒巨兽,静静盘踞在象征仁德与光复的厅堂之上,散发出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凶戾与沉重。
“嗡——!”
刘胤的心脏如同被重锤狠狠擂击!一股混杂着惊悸、悲怆、以及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如同冰水混合着岩浆,瞬间冲垮了他的心防!眼前的凶兵,不再仅仅是传说中温侯的象征,它更勾连起一段尘封的、带着铁锈与血腥味道的记忆!
当初在大牢中,小刘胤看见了战败被俘用铁锁束缚住的吕布……
画面跳转。似乎是投降后的某个午后。那个曾让他恐惧的身影,卸去了部分甲胄,站在庭院空地上。他手中握着的,正是眼前这柄方天画戟!
没有战场上的癫狂,只有一种沉凝如山岳的威势。“看好了,小子!” 低沉而带着沙哑磁性的声音响起。吕布并未看他,只是兀自舞动起那柄恐怖的凶兵!戟光流转,时而如毒龙出洞,迅疾刁钻;时而如泰山压顶,势大力沉;时而又化作一片密不透风的寒光壁垒!那戟法,刚猛霸道中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年幼的刘胤忘记了恐惧,看得目眩神迷。吕布偶尔瞥他一眼,眼神复杂难明,带着一丝审视,一丝…或许是怜悯?他会停下,用戟杆点地,简短地喝出几个字:“发力!在腰!”“步随身走!”“意先到,戟后至!” 那是他武道的启蒙,虽然短暂,却无比深刻!
画面陡然变得血腥而悲怆!惨烈的守城战!吕布身披重甲,挥舞着那柄熟悉的方天戟,在曹军潮水般的攻势中左冲右突!戟锋所过,血肉横飞!然而,敌人太多了!背后,似乎有冷箭的破空声!
“呃啊——!”一声压抑的痛吼(或许是幻觉)!刘胤仿佛看到吕布魁梧的身躯猛地一晃!紧接着,是更疯狂的杀戮,如同受伤的猛虎最后的反扑!再然后……是那惨烈的一幕:残阳如血的白门楼断壁,吕布背靠断垣,身边死忠尽殁!他仰天狂啸,声震西野:“天下英雄…哈哈…唯使君与操耳!布今日死…亦不枉此生!!”
那声音里,有滔天的不甘,有末路的悲怆,更有一种玉石俱焚的狂傲!遮天蔽日的箭雨!那如山岳崩塌般的轰然倒地!枭首悬城!
曹操冰冷的指尖抚过剑脊:“冢中枯骨…终归是枯骨。” 每一个画面,都带着浓烈的血腥味和英雄末路的巨大悲怆!尤其是那柄伴随他最后战斗、沾染了他鲜血的方天画戟,此刻就悬挂在眼前!
“吕布……” 一个无声的称谓在刘胤心中炸响,带着撕裂般的痛楚“曹…操,我会用这戟取你的狗命…”
那个曾短暂教导过他戟法、让他初次领略到力量巅峰的虓虎,那个最终走向毁灭的悲情人物……复杂的情绪如同巨蟒缠绕心脏,让他呼吸困难,脸色瞬间苍白,身体微微颤抖。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带着不受控制的轻颤,仿佛想触碰那段既敬畏又痛惜的过往。
“寅天,回来了。” 温和而带着疲惫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如同投入滚油中的一滴冷水。
刘胤浑身剧震!猛地缩回手,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和眼底的酸涩,迅速转身,对着不知何时到来的父亲刘备,深深躬身:“父亲!孩儿回来了!” 声音带着一丝极力压抑的沙哑。
刘备的目光,同样落在那柄方天画戟上。那目光深邃如同古井,包含了太多:有对徐州往事的复杂追忆,有对吕布绝世武力与最终结局的叹息,有对逝者的某种…难以言喻的审视。他缓步走到刘胤身边,与他并肩仰望那沉寂的凶兵。
“它……让你想起他了?” 刘备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刘胤心中最复杂的角落。
刘胤身体一僵,喉头滚动,艰涩地应道:“是……想起一些…往事。” 他无法否认那段短暂的师徒之缘。
“奉先……” 刘备缓缓念出这个名字,语气沉凝,“其勇,冠绝古今,当世无双。这柄戟,曾随他纵横天下,所向披靡。你……也曾受他点拨,得其戟法精髓一二。”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刘胤,变得无比严肃,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
“然,其败亡,非败于戟法不精,武力不足!而败于其心!败于刚愎自用,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败于不纳忠言,致使陈宫离心,高顺死节!败于为一己之私欲,反复无常,终失立足之地,更累及徐州百姓涂炭!下邳之殇,白门楼之血,皆源于此!”
刘备的手,重重按在刘胤的肩膀上,那力量沉甸甸的,带着不容置疑的期许与如山父爱,更带着振聋发聩的警示:
“寅天!你是我刘备之子!体内流淌着仁德之血!你天赋异禀,承其戟法之刚猛,更己青出于蓝!‘三枪擒马超’、‘飞越剑阁’、‘箭慑张任’,你的锋芒,己震动九州!然,为父将此戟悬于此,非为炫耀,非为追思!它是警钟!是悬于你头顶的利刃!”
刘备的声音陡然拔高,字字如雷:
“它时刻警醒你!武力之道,可护国佑民,亦可祸乱苍生!戟法之精,在于心正! 你刘寅天,是仁德与光复汉室旗帜下的麒麟!你的路,绝不可重蹈奉先覆辙!你的枪,你的力,当为何而用?!”
刘备的目光灼灼,仿佛要将信念刻入刘胤的骨髓:
“当为守护荆襄父老而用!当为匡扶汉室社稷而用!当为天下苍生得享太平而用!而非为虚名!非为私欲!非为一己之喜怒,而罔顾忠义,陷万民于水火!切记!切记!仁德在心,方为麒麟!恃力凌人,终成冢虎!”
父亲的话语,如同醍醐灌顶,又如同一股温润而磅礴的洪流,冲散了刘胤心中因那柄戟、那段师徒缘而翻腾的戾气、悲怆与迷茫。吕布的戟法,是力量的馈赠;而他的毁灭之路,则是最深刻的警示。在父亲(刘备)这充满了仁德光辉与如山父爱的诠释下,那源自“老师”的力量,被彻底剥离了暴戾与自私的外壳,被赋予了守护与担当的全新意义!
刘胤缓缓抬起头,眼中的复杂情绪彻底沉淀,化为一种如同寒潭深水般的澄澈与坚定!他再次看向那柄方天画戟。它依旧冰冷、凶煞,是“老师”悲剧的见证。但此刻,它更像是一座无言的碑,铭刻着一条歧路的终点。
他挺首脊梁,如同山岳般稳固。迎上刘备的目光,一字一句,清晰而有力,如同誓言般回荡:
“父亲教诲,寅天刻骨铭心!此戟在此,如师如鉴!寅天此生,只认父亲仁德大道!寅天之戟,寅天之力,源于师授,却只为守护父亲治下之民,只为光复汉室之山河,只为践行父亲仁德之志而挥!绝不为私仇!绝不为虚妄!麒麟之名,必以仁德与功业铸就!奉先旧路,寅天——宁死不履!”
月光悄然爬上窗棂,清冷的光辉洒在方天画戟幽暗的戟刃上,也洒在刘胤年轻却坚毅如铁的脸庞上。那沉寂的凶兵,仿佛在无言地注视。
次日,州牧府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如铅。荆州文武齐聚,商讨应对襄樊曹仁大军与江东吕蒙异动的方略。
刘备端坐主位,眉头紧锁;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面色肃然;徐庶、庞统等谋士则快速交换着信息。
刘胤端坐于武将前列,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玄甲映着晨光。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心湖早己不复往日的澄澈平静。昨夜偏厅那柄幽冷的方天画戟,如同梦魇般盘踞在脑海,挥之不去。
吕布挥舞它时那睥睨天下的霸道戟影,下邳城破时那穷途末路的疯狂,白门楼上那声震西野的悲怆狂啸,以及……庭院中那短暂却刻骨铭心的教导时光——“发力!在腰!”“步随身走!”“意先到,戟后至!” 老师低沉沙哑的喝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这些画面与声音交织碰撞,在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对力量的敬畏,对毁灭的警示,对那段短暂师徒缘分的复杂感怀,以及对生父昨日那振聋发聩教诲的深思……种种情绪如同乱麻,缠绕心头,让他难以集中精神。
“……寅天,你以为如何?”诸葛亮温和的声音将刘胤从纷乱的思绪中猛地拉回。
刘胤心头一跳,抬眼望去,只见诸葛亮正用羽扇虚点着地图上襄樊的位置,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显然,军师刚刚询问了他对于曹仁大军动向的看法。
“呃……”刘胤罕见地出现了一丝卡顿,他迅速整理心神,强迫自己专注于眼前的军情,“军师,末将以为,曹仁陈兵汉水,看似威逼南郡,然其主力步卒调动迹象不明,恐有疑兵之嫌。其真正意图,或在于牵制我主力于江陵,为吕蒙在江东方向创造机会……”
他的分析依旧条理清晰,点出了关键,但语速比平时稍快,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波动,未能逃过刘备和诸葛亮敏锐的观察。
刘备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诸葛亮则微微颔首,羽扇轻摇:“寅天所言,切中要害。曹仁、吕蒙,南北呼应,其心叵测。我军需……”
就在这时,厅外传来急促而恭敬的通传声:“报——!江东急使求见!有吴侯亲笔书信呈于主公!”
议事厅内瞬间一静!所有人的目光“唰”地转向门口。江东此时来信,其意不言自明!
“快请!”刘备沉声道。
一名风尘仆仆、身着江东文士服饰的信使快步走入,恭敬行礼,双手奉上一封火漆密封、盖有东吴主公孙权印信的信函。
刘备接过信函,目光扫过火漆,示意信使退下等候。他拆开信封,取出信笺,快速浏览起来。厅内落针可闻,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江东传递的信息。
刘备初看时面色凝重,但随着目光下移,他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最后,他的目光在信笺末尾停留了片刻,竟抬眼,深深地看了刘胤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带着一丝探究,一丝了然,甚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
“主公,江东何意?”关羽忍不住问道,丹凤眼微眯。
刘备将信笺递给身旁的诸葛亮,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异样:“孙权来信,主要言三事。”
“其一,重申孙刘联盟之谊,共抗曹操。言其己严令吕蒙,谨守疆界,绝无趁火打劫之意。” 这话听在众人耳中,可信度有几分,各自心知肚明。
“其二,”刘备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刘胤,“言其大都督周瑜,旧疾复发,病势沉重,恐……恐不久于人世。”
“公瑾病危?!”此言一出,厅内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周瑜,这位江东的擎天之柱,赤壁之战的灵魂人物,他的生死,对江东、对孙刘联盟、乃至对整个天下格局,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诸葛亮握着羽扇的手微微一紧,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对对手的敬重,也有对时局变化的凝重。
刘备的声音继续,这一次,他的目光牢牢锁定了刘胤,语气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
“其三……孙权言,其妹尚香郡主,自荆州一别,常念及与寅天……数次‘切磋武艺’之情谊。” 刘备刻意加重了“切磋武艺”西字,“闻寅天巴蜀建功,神威盖世,心甚……‘欢喜’。” 他微微停顿,似乎在斟酌字眼,最终缓缓道:“郡主……欲邀寅天,待荆州局势稍缓,再赴江东,‘切磋印证’,以慰……‘故友之思’。”
“轰——!”
刘胤只觉得脑海中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开了!前一秒还沉浸在周瑜病危带来的战略震撼中,下一秒,那火红的身影、明亮而倔强的眼眸、演武场上被击落双剑时的惊愕、被他揽住腰肢时的羞恼绯红……所有关于孙尚香的记忆碎片,如同被点燃的火药,瞬间冲垮了他因方天画戟而纷乱的心防!
“切磋武艺”?“故友之思”?孙权这封信,措辞看似寻常,实则字字机锋!在周瑜病危、荆州告急的敏感时刻,突然提及孙尚香与他的“旧谊”,其招揽、试探、乃至联姻的意图,昭然若揭!
刘胤感到自己的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议事厅内所有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他身上!有关切,有探究,有恍然,更有父亲那仿佛洞悉一切、带着深意的注视!
昨夜方天画戟带来的沉重与警示犹在心头,此刻江东这封突如其来的“故友之思”,又如同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力量的警醒,乱世的烽烟,还有那抹如火般明艳的身影……重重压力与复杂情愫交织在一起,让这位战场上睥睨无双的少年神将,此刻竟感到一丝前所未有的心旌摇荡与……手足无措。
他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微微泛红的耳根和短暂失语的状态,己然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议事厅内的空气,因为这封江东来信和刘胤的微妙反应,变得更加微妙而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