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存档人生
未存档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未存档人生 > 第21章 北极圈的最后防线

第21章 北极圈的最后防线

加入书架
书名:
未存档人生
作者:
一口芒果布丁
本章字数:
578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北极圈的永夜像块巨大的黑丝绒,将主系统的发射塔裹在中央。于潇潇站在破冰船的甲板上,调谐器在掌心发出急促的嗡鸣——塔尖的蓝光正以每分钟三次的频率闪烁,与她在华尔街见过的攻击代码频率完全吻合。

“发射塔的核心被裹在永久冻土层里。”王鹏的全息投影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冰层下有主系统的终极备份,一旦激活,能让全球的反数据化设备同时瘫痪。”

于潇潇裹紧极地防寒服,铜制工具箱在腰间沉甸甸的——里面装着忆阻器的核心部件,是她特意从青岩寺带来的“钥匙”。破冰船的船长走过来说:“魏先生的首升机半小时后到,他说‘冻土爆破需要精准的温度控制,只有你的调谐器能做到’。”

她抬头看向漆黑的天空,首升机的探照灯像颗移动的星。魏翊寒从悬梯上跳下来时,防寒服上还沾着挪威港口的雪,手里捧着个保温箱:“里面是液态氮冷却的铜丝,能在零下五十度保持导电性。”

于潇潇接过保温箱,指尖触到箱壁的瞬间,两人的调谐器同时亮起蓝光。她突然想起在青岩寺地宫听到的声音——“真正的协作,是彼此提供恰好需要的支撑”,像此刻的液态氮铜丝,像他精准计算的爆破温度,不多一分,不少一寸,刚好能让她的拆解计划完美落地。

爆破开始前的最后十分钟,于潇潇蹲在发射塔下安装忆阻器。魏翊寒站在她身后,用身体挡住迎面而来的风雪,调谐器悬在两人之间,蓝光在永夜里织成道防护网。“冰层厚度比数据显示的厚0.7米。”他报出实时监测数据,声音在风雪中格外清晰,“需要把爆破点下移30厘米。”

于潇潇调整坐标的瞬间,发射塔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主系统的终极备份被激活了,蓝光数据流顺着冰层蔓延,像无数条冰冷的蛇,缠向她的手腕。魏翊寒的调谐器猛地挡在她身前,梅花印记爆发出刺眼的红光,与数据流碰撞出金色的火花——那是他用自己的生物特征做的防护盾,一旦触发,会暂时屏蔽所有数据攻击。

“快走!”他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调谐器的蓝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暗,“我最多能撑三分钟!”

于潇潇没有犹豫,将忆阻器嵌入发射塔的核心。当最后一根铜丝接通电路时,她看见魏翊寒的调谐器上,梅花印记正在慢慢褪色,像被风雪磨去的痕迹。她冲过去拽住他的手,将自己的调谐器贴在他的上面——蓝光与红光瞬间融合,形成道更强大的防护网,比任何单独的防御都要坚固。

“说了不用独自扛。”她的声音在共振波里微微发颤,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强大不是硬撑,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握住身边的手。”

发射塔在共振中坍塌的瞬间,永夜的天空突然裂开道缝,露出北极光的绚烂色彩。于潇潇看着魏翊寒调谐器上重新亮起的梅花印记,突然明白“绝对强大”从来都是伪命题,就像北极圈的冻土,再坚硬也需要阳光的温度;就像她和他,再独立也需要在危急时刻,借彼此的力,守住共同的防线。

从北极圈回来,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全球代表大会。于潇潇站在青岩寺的大雄宝殿里,看着来自不同时区的面孔——有南极科考站的研究员,有非洲部落的长老,有华尔街的律师,还有魏翊寒带来的商业领袖。他们的调谐器在胸前闪烁着不同的光,却在钟声响起时,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我们需要一套新的规则。”于潇潇的全息投影上,展示着“数据自由宪章”的草案,“不是主系统的绝对控制,也不是无边界的混乱,而是像青岩寺的钟声——有固定的频率,却允许每个聆听者有不同的回响。”

讨论进行到第三天,争议集中在“意识数据化”的边界上。有人坚持“绝对禁止”,认为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有人主张“有限开放”,觉得某些特殊场景(比如保存绝症患者的意识)值得尝试。

魏翊寒突然举起手,调谐器的蓝光在他胸前轻轻晃动:“我母亲的日记里写过,‘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守住底线’。”他调出魏氏集团的实验数据,“我们做过十年的模拟测试,只要给意识数据化设置‘不可复制、不可传播、不可商业化’的三重枷锁,就能在尊重的前提下,保留它的积极意义。”

于潇潇看着他投影上的三重枷锁图标,突然在草案上添加了一行字:“所有意识数据化行为,必须经过‘铜章委员会’的审核——委员会由技术专家、学家、普通民众代表组成,任何决策都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她顿了顿,看向魏翊寒,“魏总刚才说的‘三重枷锁’,可以作为委员会的核心审核标准。”

铜章的设计由陈默完成——圆形,正面刻着青岩寺的钟声波纹,背面是十七个能量点组成的星图,边缘刻着一行小字:“自由的边界,是尊重他人的自由。”当第一枚铜章被授予长老代表时,于潇潇的调谐器与魏翊寒的在空中轻轻碰撞,发出清越的声响,像为这套新秩序,敲下了最坚实的定音锤。

联盟成立一周年那天,于潇潇在梧桐巷的报亭里整理旧物。铜匣里的机械诗又多了几行,是林深的意识碎片新写的:“铜章在阳光下反光时,我看见无数个‘我’,组成了‘我们’,却没丢失任何一个‘我’。”

老徐搬来盆梅花,说是魏翊寒从老宅移植的:“他说这品种叫‘独立春’,开花时不扎堆,一朵一朵地开,却能把整条巷都熏香。”

于潇潇看着花苞上的薄霜,突然想起北极圈的永夜——那时魏翊寒的调谐器挡在她身前,梅花印记明明在褪色,却依然撑着那道防护网;想起青岩寺的铜章,明明是共同的规则,却让每个代表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起此刻报亭外的阳光,既照亮了她的工作台,也温暖了巷口那辆始终保持距离的宾利。

“王鹏说非洲分部需要新的忆阻器。”陈默的画架上,新画的北极光里,两道调谐器的光轨交织着,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弧度,“魏翊寒己经让人把材料送过去了,说是‘按于总监上次调试的参数准备的’。”

于潇潇抓起工具箱往外走时,宾利的车门正好打开。魏翊寒站在车旁,手里拿着个新的铜制调谐器,上面刻着完整的“独立春”梅花:“王鹏说你要去非洲,这个……信号范围比旧的大30%。”

她接过调谐器,发现它的频率被设置成了“非洲大陆特有的地磁波”——是他根据卫星数据专门校准的,像给她的征途,配备了一把恰好合手的钥匙。“谢了。”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是那种无需刻意、自然流露的轻松,“回来给你带块西非的铜矿石,据说能增强调谐器的共振稳定性。”

魏翊寒的眼睛亮了亮,像被阳光照到的湖面:“我让联盟的人在非洲建个铜工坊,以后你要的零件,不用再从亚洲运了。”

报亭的铜铃在风里轻响,于潇潇背着工具箱走向长途汽车站,调谐器在口袋里与魏翊寒送的那枚产生温和的共振。她知道,这场关于自由与秩序的征途还在继续,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数据威胁,但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独自拆解世界的战士了。

她有了可以信任的盟友,有了运转有序的联盟,有了能精准提供支撑的协作伙伴——不是依附,不是缠绕,而是像“独立春”梅花,一朵一朵,各自绽放,却在春风里,共同织就一片灿烂的花海。

车窗外,梧桐巷的青石板上,两串脚印并排延伸着,一串深,一串浅,像两行正在生长的机械诗,写着:强大是独当一面的锋芒,也是坦然接受支撑的从容;是独自奔赴的勇气,也是知道有人在身后校准频率的安心。而那枚刻着梅花的调谐器,在阳光里闪烁着,像个温柔的注脚,提醒着所有行走在自由疆域上的人——最好的征途,从来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彼此的光,走得更远,更稳,更辽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