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兵部尚书严逸安,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
他是兵部的一把手,掌管军需兵防。
前世的时候,她起初并未觉察出严逸安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
以至于她甚至还听信了他的建议,给边境战事中的玉钏舅舅下令,让他不要穷追不舍,速速撤兵回防。
结果玉钏舅舅非但不曾撤兵,反而还继续追击。
最后,他的军队陷入敌军包围,三万大军全数遭伏,片甲不留!
玉钏舅舅虽然拼死逃出,可这三万秦家军的死,却成了焊在他心头的一块心病。
他因过于自责,再加上那一战中受的伤,导致身体急转直下,常年卧病在榻。
明明他曾是那样一个潇洒不羁的人,用“至死皆少年”来形容他最恰当不过。
可自那一战过后,他便从此一蹶不振,不仅再也不摸刀枪,反而还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她曾多次亲去劝慰他,甚至还问他当时为何不听令撤兵,可他却缄口不言。
甚至直至今日,她也依旧不知当年那一战,玉钏舅舅到底为何抗令穷追敌军。
而最让她不能释怀的,却是当年昭姨因为这件事而被群臣逼死……
记忆深处的一些细节一一涌出,以至于此刻盛红缨看着兵部尚书严逸安那张老脸的时候,目光不由自主地就变得冷凝几分。
严逸安是有本要奏,但没想到,他才刚一站出来,就接到来自长公主殿下刀锋般的目光。
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安,神色间也不由地浮起迟疑之色。
但他现在人已经站出来了,总不能再缩回去。
于是,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躬身等着上面的反应。
盛天骄微微偏头,看向盛红缨:“阿姐?”
小小少年看出自家阿姐神色有异,不禁便低声唤她。
盛红缨收回视线,敛去眼底的寒意,神色淡淡地开口:“严爱卿有何事上奏?”
严逸安惴惴不安地开口禀报:“禀长公主殿下,北境战事焦灼,镇北王年事已高,又负伤在身,恐支撑不住,恳请殿下派兵前去支援。”
盛红缨知道,这次如若派兵,便是要派玉钏舅舅去。
所以,她没有直接点将,而是反问严逸安:“那依严卿之见,应该派谁领兵前往北境?”
严逸安闻言,老脸顿时一定,想也不想便开口道:“那自然是非秦玉钏秦少将军莫属!”
果然,他们这群蠹虫,早在北境兵事初起的时候,便已经开始算计玉钏舅舅了。
盛红缨淡淡地扫了严逸安一眼,点点头道:“不错,玉钏舅舅勇冠三军,有他出马,定能大捷。”
严逸安一听这话,眼底悄悄浮现出一抹喜色,连连点头附和。
“不过……”盛红缨在严逸安最高兴的时候,话锋一转,“镇北王的兵马便是专程用来留守北境的,孤若再派玉钏舅舅领秦家军前去,恐对镇北王不敬,所以,此次战事,孤只派玉钏舅舅一人前去辅佐镇北王,不知严卿以为如何?”
严逸安曾料想过她会不同意把秦玉钏派出去,却完全没料到她不仅把秦玉钏给派了出去,而且也只派了他一人出去。
如此一来,她就不怕秦玉钏在前往北境的路上出什么意外吗?
不过,这样也好,只要把消息传给镇北王,他便可轻松获利!
严逸安虽然觉得此事有些过于顺利,可他偏又瞧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且眼下皇命在前,他不得不做出决断。
最后,他思量再三,还是点头应道:“这……有秦将军这名良帅,想必北境战事必平,长公主殿下英明,陛下英明。”
此事商定好后,严逸安又道:“那不知殿下打算何时派秦将军启程?”
盛红缨假装没看出他神色间的急切,神色淡淡地道:“算算日子,玉钏舅舅此时怕是已经到了北境。”
“什……什么?!”严逸安瞬间震惊地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她道,“殿下……早就派秦将军去了北境?”
盛红缨神色淡淡地点头:“没错,严卿可觉得惊喜?”
严逸安勉强扯出一抹笑,而后便默默垂下头去,口不对心地道:“殿下当真是有先见之明,老臣佩服!”
“殿下圣明,陛下圣明!”
底下一众朝臣们也纷纷跟着附和。
但这些恭维声中,又有几个是对他们姐弟真心的赞许呢?
盛红缨慵懒地抬了抬臂,缓缓起身离朝。
盛天骄亦冲众臣们点了点头,随后便也快步跟了上去。
盛红缨知道,骄儿定然有话要问她,所以,特意放慢了几步。
没一会儿,盛天骄便扬起闪亮的星星眼问她:“阿姐怎么知道那严尚书要派玉钏舅舅去北境领兵?”
盛红缨偏过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小少年,低声道:“阿姐猜的。”
“才不信,阿姐一定是像先生说的那般,料敌于先!”盛天骄微微扬起小脸儿,一脸自豪地说着。
看向她的目光,像是在望着他心里的信仰一般。
可盛红缨却半点都轻松不起来。
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前世,她身边至亲至爱皆受她所累,死伤殆尽,这次,她定要改变策略,提前应对那些豺狼虎豹们的撕咬!
将骄儿送回明德殿时,盛红缨远远地便看到教他读书的人。
对方是国子监监正首徒——池云舟。
他每日里都是穿着一身天青色的书院服,头戴方巾,手握戒尺,整日里都板着一张脸,年纪轻轻的便是一副老学究的派头。
虽然他的装扮和行事作风,很容易让人见了以后便难以亲近。
但实际上,他却长了一张极清秀的书生脸。
肤色白晳,眉目清朗,唇色更是较寻常男子更浅一些,呈现出一种淡粉色。
在宫里的时候,他时常握着戒尺,但出了宫以后,他便会改握一柄折扇。
提及那扇子,盛红缨的思绪便不由地飘回了过往。
那时她尚且年幼,仗着父皇的宠爱,贪玩偷溜出宫,然后在外面买下的这柄折扇。
她很喜欢上面的山河画卷,所以便收藏了起来。
直到后来父皇仙逝,骄儿开蒙需要一位名师教导,她这才特意拿了这折扇,前去书斋请池云舟出任帝师。
当时池云舟摇着手里老旧的折扇,只盯着她看,就是不出声。
她看着他摇着扇子时微皱的眉头,顿时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她一声不吭地转身回宫,特地取出了她最心爱的那柄山河扇,揣着它便马不停蹄地再次拜访池云舟。
池云舟毫不犹豫地接过她的礼,神色淡淡地摇着新折扇道:“草民既已受了殿下之礼,便当为国尽忠。”
于是,池云舟便随她一同入宫成为帝师。
这些年,他将骄儿教的很好,倘若前世他没有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