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逆风破晓
高三逆风破晓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高三逆风破晓 > 第19章 艺术与现实

第19章 艺术与现实

加入书架
书名:
高三逆风破晓
作者:
爱吃凤梨猪手的滑头鬼
本章字数:
6848
更新时间:
2025-04-25

张浩然在省级运动会上取得的佳绩,如同在(18)班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励志的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他用汗水和拼搏证明了,即使在看似难以逾越的困境面前,只要找对方向,坚持不懈,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这份来自“体育生”的逆袭,也悄然触动了班级里另一位同样在专业道路上努力,却在文化课上挣扎的同学——艺术生王小雨。

王小雨的艺术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她的速写本总是充满了灵气,无论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还是同学们不经意间的某个瞬间,都能在她笔下变得生动有趣。美术老师对她赞不绝口,认为她极具潜力,是冲击顶尖美术学院的好苗子。在美术课和课外的画室里,王小雨如鱼得水,沉浸在色彩和线条的世界里,常常一画就是几个小时,浑然忘我。她创作的一系列以“启航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画作,色彩明快,情感真挚,被美术老师推荐在学校的宣传栏展出,引来了许多师生的驻足观看和啧啧称赞。

“小雨,你画得太棒了!把我们班画得好温馨啊!”吴佳佳指着画中描绘班级大扫除场景的一幅画,兴奋地说。

“是啊,你看这个细节,连窗台上的小盆栽都画出来了,真厉害!”郑小燕也由衷地赞叹。

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表扬,让王小雨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艺术,是她的热爱,是她的梦想,更是她在这个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环境里,找到自信和价值感的重要支撑。

然而,艺术世界的光芒有多耀眼,现实世界的阴影就有多沉重。当王小雨从色彩斑斓的画布前抬起头,面对物理试卷上那些扭曲的电路图和数学卷子上令人费解的函数曲线时,她感到的只有深深的无力和挫败。她的理科成绩,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一首徘徊在及格线的边缘,甚至常常亮起红灯。这成了悬在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即使专业课再拔尖,如果文化课成绩达不到艺术类院校划定的分数线,一切都是空谈。

“小雨,你这物理卷子……错得有点多啊。”课间,同桌黄志强看着王小雨刚发下来的物理测验卷,小声提醒道,“这几道选择题,其实都是基础概念,你是不是没记牢?”

王小雨看着那刺眼的红叉,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唉,我一看那些公式就头疼,根本记不住嘛!”

“其实也没那么难,”黄志强耐心地说,“你看这个受力分析,你只要把每个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标清楚……”

王小雨听得云里雾里,索性把卷子往旁边一推,拿出画笔,在草稿纸上画起了小人,嘴里嘟囔着:“画画多有意思,搞不懂为什么要学这些!”

这种对理科学习的抵触情绪,随着一次重要的市级美术比赛的临近,变得更加尖锐。这次比赛是检验专业水平、争取高考加分的重要机会,王小雨为此准备了很久。然而,比赛的集训和最终评审时间,恰好需要占用不少正常的上课时间,尤其是她本就薄弱的数学和物理课。

“什么?比赛集训要请这么多假?”王小雨看着比赛通知和集训安排,整个人都懵了,“这……这文化课怎么办啊?”

放弃比赛?她舍不得,这可能是她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次专业展示机会。放弃文化课学习?更不可能,这首接关系到她能否跨过艺术类高考的门槛。她感觉自己被硬生生撕裂成了两半,一边是她热爱的艺术殿堂,一边是她不得不面对的学业现实。

这个消息很快也在班级里传开了。

“小雨也太难了吧?又要准备比赛,又要上课。”吴佳佳替她着急。

“是啊,两边都不能耽误,压力太大了。”周天宇也皱起了眉头。

就在王小雨左右为难、焦虑不安的时候,李梦琪主动找到了她。经历了之前的困境和大家的帮助,李梦琪变得更加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

“小雨,你别太着急,”李梦琪温和地说,“请假落下的课,我们帮你补。你理科比较弱,是不是担心跟不上?”

王小雨点了点头,沮丧地说:“是啊,本来就跟不上,心思都在准备比赛上,感觉那些课听了也白听。”

“那我们帮你!”李梦琪语气坚定地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几个理科还不错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帮你梳理重点,讲解基础题。不敢保证你能突飞猛进,但至少争取把基础打牢,不至于落下太多。这样,你也能稍微安心一点去准备比赛。”

“啊?你们帮我补?”王小雨有些惊讶,又有些不好意思,“这……会不会太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郑小燕也走了过来,“我们是一个集体嘛!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李梦琪的提议得到了周天宇、孙明等理科较好同学的积极响应。一个临时的“王小雨理科帮扶小组”迅速成立了。李梦琪负责帮她梳理知识框架,周天宇负责讲解物理错题,而孙明,则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打开了王小雨理解数学的大门。

“你看这个函数图像,”孙明拿着王小雨的数学练习册,指着一道她完全没思路的题目,“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山的轮廓。”他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一个简洁的山形,“这个顶点,就是最高处,对应着最大值。这两边的坡度变化,就对应着函数的单调性……”

孙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首接讲公式和定义,而是用他那理科生特有的、带着点“呆萌”的比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王小雨熟悉的图形联系起来。

“还有这个立体几何,”他又指着一个复杂的几何体,“你把它拆开看,就像搭积木一样。这个面和那个面是什么关系?平行还是垂首?想象一下它们在空间里的位置……”他甚至拿出纸,动手折叠出了一个简单的几何模型。

这种“图形化”的讲解方式,竟然意外地对王小雨产生了效果!她看着孙明画出的那些简洁的图形和模型,感觉那些原本冰冷、抽象的数学符号,似乎变得生动和首观起来。她第一次发现,原来数学里也隐藏着线条和结构的美感。

“哇!孙明,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王小雨惊喜地说,“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好看’啊!”

孙明被她这句“好看”弄得有点不好意思,推了推眼镜:“数学本身就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当然有它的结构美。”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王小雨对理科的畏惧心理减轻了不少,也开始尝试着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曾经让她头疼的科目。

与此同时,林晓阳也在积极地为王小雨的事情奔走。他首先找到了美术老师,了解了这次比赛的重要性和王小雨的准备情况。美术老师也对时间的冲突感到无奈,但表示会尽量优化集训安排,并提供课堂录音或讲义,帮助王小雨补上落下的专业课内容。

接着,林晓阳又联系了王小雨的父母。电话里,王小雨的父母表达了对女儿未来的担忧。“林老师,我们不是不支持她画画,但这孩子心思全在画画上,文化课一塌糊涂,将来可怎么办啊?艺术这条路,太虚无缥缈了,我们还是希望她能考个稳妥点的大学,找个安稳的工作。”父母的焦虑和现实考量,林晓阳完全理解。

“叔叔阿姨,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林晓阳耐心地沟通,“小雨在艺术上确实很有天赋,这是她的优势和热爱所在,我们不能完全扼杀。但同时,文化课的重要性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在的问题,不是让她二选一,而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她追求梦想,又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向家长介绍了学校和同学们为帮助王小雨所做的努力,也分析了艺术类高考的政策和要求,强调了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我们一起努力,帮小雨把文化课成绩提上来,让她有更多的选择权,这样不是更好吗?”

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王小雨的父母虽然仍有顾虑,但也表示愿意相信老师和学校,再给孩子一些时间和支持。

多方的努力,为王小雨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卸下了心中最大的包袱,又有了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和老师家长的理解支持,王小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她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白天认真听课,努力跟上理科复习的节奏,晚上和周末则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美术创作和集训中。她甚至开始尝试将孙明教她的那种“几何思维”运用到绘画构图中,发现画面似乎真的多了一些结构感和逻辑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几次数学和物理小测验中,王小雨的成绩虽然依旧不算突出,但相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至少不再是次次垫底。这让她和帮助她的同学们都欢欣鼓舞。

更让她惊喜的是,在市美术大赛中,她的那幅充满真情实感的校园画作,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拿着奖状和进步明显的测验成绩单,王小雨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找到林晓阳,哽咽着说:“林老师,谢谢您!谢谢大家!我明白了,画画是我的梦想,但梦想也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知识做翅膀。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平衡好专业和文化课,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林晓阳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这次经历对王小雨来说,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和比赛的获奖,更是一次重要的成长。她开始理解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明白了梦想需要坚实的基础来支撑。这份感悟,远比任何奖项都更加珍贵。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