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环发愣的时候,同事周小龙也插了一句嘴:“这可不是普通的毛衣哦,这可是赵小玉亲手给他织的爱心毛衣呢,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哟!”
杨环这才恍然大悟,她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笑着说道:“噢噢!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嘛,怎么会这么特别呢!没想到赵小玉的手艺这么好,织出来的毛衣比外面卖的还要好看呢……不过我记得赵小玉之前说过她不太会织东西呀,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厉害了呢?”
这时,同事邹巧巧也走了过来,她笑着对赵小玉说:“小玉,你这毛衣织得可真好啊!改天你也教教我呗,我也想给小龙织一件呢。”
赵小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可以是可以啦,不过我真的很少织东西哦,也不太会,就买了一本如何织毛衣的书,也是边学边练手的,上面好多花样,改天我拿给你……”
邹巧巧一听赵小玉这话,“我怕我看不懂。”
赵小玉:“没关系,不懂再问我呗。”
大家因为龚建这件红色的新毛衣又引开了许多话题,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这时杨环悄悄低声对龚建说:“小龚,小玉都怀孕几个月了,你们打算何时摆酒呀?”
龚建听到杨环的话后,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和无奈。他知道杨环是在为小玉感到惋惜,毕竟结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摆酒则是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
然而,小玉却提出不摆酒的想法,原因是两家距离太远,不方便举办。龚建理解小玉的顾虑,他也觉得这样的安排更为实际。虽然没有盛大的婚礼,但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
杨环的话语让龚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不禁想起了与小玉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小玉的确是个好女孩,她善良、温柔、体贴,对龚建也非常好。能够娶到她,龚建感到无比幸运。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离过年只有一个多月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并不刺骨。天刚蒙蒙亮,赵小玉和龚建就早早地起床,准备踏上前往新县的长途汽车。
他们提着行李,匆匆赶到车站,买好车票后,便登上了那辆开往小玉老家的汽车。车内的乘客们都还在沉睡中,只有他们两人兴奋地交谈着,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旅程。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抵达了新县。当他们走出车站时,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小玉的家离新县还有二十八里路他们又坐上了到镇上的公交车。
这个时候乡里人都很闲,国家政策好,人人都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升高,出来逛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街道很是热闹,赵小玉看着这熟悉的街道心情愈发激动,思絮也跟着飞向远方。
……
“看,小玉回来了!还有她对象呢!”突然,刘家寨村口传来一声惊喜的叫声。正在晒太阳的人群纷纷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了小玉和龚建身上。
大家都看向渐渐走近的赵小玉和龚建。
赵小玉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脸上洋溢着羞涩又幸福的笑容,挽着龚建的胳膊,一步步走近。
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小玉啊,这对象看着挺精神的嘛。”
“哎哟,都有身子了,可得好好养着。”赵小玉红着脸一一回应着。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眼神犀利地盯着龚建,“你就是小玉对象?你打算咋娶我孙女?”
龚建心里一紧,赶紧说道:“大娘,我和小玉商量好了,把她户口迁过去,好好过日子。”
老妇人冷哼一声,“就这么简单?我孙女可是我们村的好姑娘,没个像样的婚礼,传出去像什么话!”
龚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赵小玉拉了拉老妇人的手,“奶奶,我俩都觉得简单点好,现在过日子实在最重要。”
老妇人看着赵小玉,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只要你过得好就行。”
龚建这时忙掏出香烟散发给在场的男同志们。赵小玉忙拿出糖果分发给在场的女人和孩子,众人簇拥着两人往赵小玉家里走去……
“之文,小玉回来了!”
远远地,人群还未走到赵小玉家门口,就有人兴奋地高喊起来。这声音像一阵风,迅速穿过人群,飘进了赵小玉家的院子里。
正在家中忙碌的赵伯母,听到这声呼喊,心中一喜,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出屋子。她站在门口,目光急切地望向远处,果然看到了赵小玉和龚建的身影。
“小玉真的回来了!”赵伯母满脸笑容,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
赵母听到外面的动静,也急忙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看到赵小玉和龚建,脸上立刻绽放出慈祥的笑容,连忙迎上前去,“小玉,小龚,你们可算回来了!快进屋里歇歇脚,把东西给我。”
赵父坐在院子里,听到外面的喧闹声,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起身迎接。他只是默默地吸了口烟,然后缓缓地将烟雾吐出,继续喝着杯中的茶水,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然而,当队长刘海亮走进院子,高声喊道:“之文,快把牌拿出来,我们玩几把!”赵父的耳朵似乎一下子竖了起来。他把烟杆在鞋底上轻轻敲了敲,然后站起身来,不紧不慢地应道:“行,来玩玩。”说着,他转身走进屋里去拿牌。
屋里,赵母拉着小玉的手,仔细端详着她。她的目光落在小玉隆起的肚子上,眼中满是疼惜,“孩子,在外面过得咋样啊?看你这肚子都这么大了,可得多注意身体啊!”
赵伯母也在一旁关切地询问着小玉的近况,问她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工作累不累等等。小玉微笑着一一回答,让母亲和伯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