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擂”一役后,出云文风大盛。
然风头太劲,终究动了某些高人旧权之根。
三日之后,昆仑玉虚宫、龙虎天师府、蜀山清虚观三大仙门齐发诏令,公开质疑王也“文战破敌”的正统性。
【仙门诏令】:
“文者当修德明理,不宜妄动气机、涉入斗争。若以儒文驱动天地,岂不乱了道序、混了正气?”
“其言出法随,实为妄借天地,以凡心役道,此风不可长。”
此文一出,诸国震动。
这并非轻蔑,而是赤裸裸的镇压。
王也若不回应,文道不过空谈;若回应,便是正式向“仙道权威”开火!
……
王也在听完三派之言后,只笑了一声:
“好个‘此风不可长’。”
“我这风,还正是要长起来。”
这一夜,太学设“共辩之坛”。
王也代表儒门文人,对阵三大仙门外派弟子三人——
?
玉虚宫:明玉子,身修真诀《太清阳罡录》,道骨仙姿;
?
?
天师府:葛玄,善符咒雷印,道法攻伐,最敌文道;
?
?
清虚观:穆玄寒,一袭青衣,主辩文道误国,天道唯静。
?
太学堂前广设三层辩席,儒道百人听席,武者、仙门弟子皆来观辩。
三教共论,堪称百年未见。
【初辩·道归何处】
葛玄开口便冷冷一笑:
“文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西者,皆涉尘事。”
“而修仙者,道在寂灭,求脱轮回,争斗为劫、名声为障。”
“王也,你以文入战,鼓动凡人以诗词犯强敌,是引天下人入杀道,你可知错?”
众人一静,看向王也。
王也起身,一揖到底。
“仙者求道,脱世而登天,天下苦难却与尔何干?”
“文者承天命,传道济世,以字句扶国运,以学问教苍生。”
“我王也,不修长生,只愿人间有光!”
此言一出,堂前三万文人同时起立,肃然如林。
“好一个‘不修长生,只愿人间有光’!”有人落泪高呼。
明玉子双目微闭,冷冷道:“文人动气,借天地势,终究不能久也。你这浩然正气,不过凡气凝文,一旦气尽,文废人亡。”
王也淡笑:
“我文道之根,不在气机,不在法术,唯在‘信’。”
“文道一诺,山河可倾;笔落千钧,雷霆可动。”
他缓缓展开手中一篇新作:
《心有光焰赋》:
“吾辈读书非为仙,愿以寸笔济万民;
生当一字安天下,死亦千章动九霄!”
“哪怕无功无果无名,我等文人,只为此心不灭!”
全场沉默。
穆玄寒终于开口,面色复杂:“若你真能做到此等文道不灭,那我……便佩服你。”
王也起身,执笔如剑,指天长吟:
“我王也,今日在此立誓:自此起,文道不灭,浩然永存!”
“若违此志,天诛地灭,笔折文绝!”
那一日之后,王也之名,响彻诸国仙门、文宫、武府——
三教共辩,儒道一胜!
那夜,文气冲云霄,万里青天现异象,三日不散。
百年未有的文道震荡,终因一个人——王也,重新苏醒。
(第十八章 完)